竞技风暴

两次生死球成败两重天 刘炜:一击失手不会有挫败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10:44 篮球先锋报

  生死球

  小朱两罚致命

  记者刘骁7月27日北京报道 最后一节的比赛只剩下29秒了,中国队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朱芳雨站在底角,他准备在接球后投三分,可是对手没有给他机会,中国队也因此丧
失了反败为胜的可能。

  两场比赛,朱芳雨都是中国队的最后一个砝码,决定生死的一球都交给他来打。朱芳雨不是姚明,也不是李楠。但是在他们两个都不在的情况下,他是尤纳斯最信任的投最后一球的人。

  第一场比赛的最后5秒,朱芳雨两罚两中,让中国队一分险胜安哥拉,朱芳雨对那次罚球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没什么,我没有感到紧张,也没有多想别的。”

  而第二场比赛,又是他的两罚两中让中国队找到了翻盘的机会。从第一场开始,有人叫他关键先生,对此他只报以微微一笑。第二场比赛虽然输了,但是朱芳雨的脸上也没有出现特别的愁容,因为他对自己的表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输球当然觉得有点遗憾,可是我跟队友们一样都没有特别的失落,我们打得很努力,”朱芳雨留着汗,丝毫看不出输球的伤感。这样很好,如果输了球就泪流满面,他也不可能成为尤纳斯最信任的投手。

  作为投手,朱芳雨在这两场比赛中只能说表现一般,得分不多,并且没有了他以往在三分线外的杀伤力。“这场比赛我们没什么三分,不是我不想投,是对手根本没有给我们机会。我这场比赛只投了一次。这和在CBA比赛不一样,不能有那么多稳定的投篮机会。”不光是投三分球,就连最后一次进攻的机会对手也不愿意给他投,结果就是对手赢得了胜利。

  “没有办法了,最后一个球,他们知道我可能会投三分,对我防守很严,我看到没有办法投篮只能选择突破传球,可是又不能上篮,如果我上篮就会撞人犯规,”朱芳雨说。

  朱芳雨没能力挽狂澜,这不是他的责任。如果不是他在最后时刻罚中两分,中国队恐怕连获得最后一次进攻的机会都没有了。输一场比赛没什么,关键是朱芳雨这个点已经是对手们都知道的,怎么能让他在对手的防范中找到机会得分,这才是关键。如果下一场,中国队又要拼到最后一刻,但愿朱芳雨不要再被别人防死,因为他现在是中国队打生死球的最佳人选。

  生死球

  刘炜上篮失手

  记者朱俊7月27日北京报道 按照布置,球是应该交到易建联手中的,然后给朱芳雨或者阿联自己完成最后一击。老到的立陶宛改变了防守阵型,就近的两名球员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让易建联和朱芳雨都没法直接接球。孙悦站在边线外,眼看着五秒发球时间将至,硬着头皮把球传给了底线的刘炜。

  6秒钟,双人包夹!

  被困在右侧底角的刘炜情急之下只能把球砸在韦达斯脚上,出界。

  进攻时间只剩下3秒钟!

  立陶宛还是一样的防守策略,年轻的国手孙悦没能识破对方的陷阱。放眼望去,只有刘炜有接球的空间,还是把球传给了他。时间所剩无几,刘炜只能选择个人突破。但是在对方的挤压之下,右手一侧根本没有空间。左手上篮,轻了,球磕着篮筐落下。

  库兹米斯卡斯摘下了防守篮板,时间到。66比68,中国队遗憾地输掉了比赛,刘炜也没能扮演救世主。

  “错失这个上篮很可惜,输掉了比赛,其实我们打得不错。但是我不会犹豫,在队友都被盯死的情况下,我就该果断出手。虽然在国家队我不是终结者的第一选择,甚至可能不是第二第三选择,但是我依然会果断地去完成最后一击,”赛后刘炜拿大毛巾使劲地抹着汗。

  当西蒙斯扣篮得手时,中国男篮已经是50比62落后了12分。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4分多钟,不少人都以为败局已定。队长李楠不在场上,刘炜率先站了出来。先是一个抢断后的快速上篮,球进犯规,打三分成功!接着在外围果断出手,前脚尖踩着三分线射中一记远投,一人连取五分。可惜紧接着的两次罚球,刘炜都没能把握住。

  到了最后一分半钟,中国队展开了疯狂的全场紧逼,立陶宛人连续出现失误。刘炜再度利用两次罚球得分,帮助中国队追到64比66。朱芳雨两罚追平比分后,立陶宛获得了罚球机会,尤纳斯要了暂停。“实在不行,你就自己突进去,最多就是打加时赛!”一直在场边观战的好友姚明发话了。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尽管最终没能上演绝杀,但是刘炜的表现依然得到了主帅尤纳斯的褒扬:“我希望中国队中能多涌现几个像刘炜这样能突破的队员。”拿下全队最高的14分和3次助攻,还有全队第二高的6个篮板球,刘炜自己也表示不会因为这最后一击没能成功完成而有挫败感:“在联赛中我也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在上海队时,关键球都是交给我处理的。这就是一名优秀队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无论成功与否,只要球队需要,你就得敢于去处理关键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斯坦科维奇杯新闻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