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牛顿希斯和戴尔广场,大部分球迷都不知道是什么球队,但它们是曼联[微博][微博]和阿森纳[微博][微博]最初的名字。这两个名字未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在俱乐部的发展历史上都曾接近破产和解散,1878年建队的牛顿希斯于1902年被富商J.D·戴维斯拯救,董事会也通过了改名为曼彻斯特联队的决议;1886年建队的戴尔广场被亨利·诺里斯收购,1913年从伦敦东南部搬迁到北部的海布里,并改名阿森纳至今。
真正职业化后,改名就是冒险
用当今中国球迷的话说,牛顿希斯有24年的底蕴,戴尔广场有27年,但这种底蕴在百年历史中已成为细微的一节。这都是发生在英格兰[微博]联赛“原始时代”的故事,当进入真正的职业化以及时间累积之后,对球队的改名就将是老板拿声名为赌注的冒险。马来西亚富商陈志远将加的夫城的队服由蓝改红,被传统的加的夫球迷唾骂,试想他将球队改名为“加的夫龙”的想法如果实现,将有多少球迷反戈?埃及富商阿拉姆本赛季也试图将赫尔城改名为“赫尔虎”,因为他觉得“城”在英超[微博]众多以“城”为名的球队当中显得没有特色,自1904年开始就只认“赫尔城”的球迷当然不干,阿拉姆虽然搁下不改名就撤资、球迷不爽可退款等狠话,但最终还是没敢太激进对抗。
在中国,球队名称只是广告位
名字重要,还是生存重要?这是个两难的局面。如果没有钱,曼联和阿森纳可能都不会出现在世界上,但如果一夜之间摧毁长期培养起来的球迷认同感,重建历史又需要漫长时间。我们常抱怨中超队名改来改去(这已经比球队在各个城市之间流浪好得多),也是因为中国的“职业联赛”其实还远未职业,根本上摆脱不了球队名称成为赞助商广告位的局面。
搬掉这块石头,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早在2002年的上海会议上,张吉龙就曾宣布所有的中超俱乐部都必须采取中性名称的形式注册,球队不再出现企业冠名,后来也有几次试图推动中性队名的改革,但都迫于各俱乐部的反对压力做出妥协,仍保持“城市+俱乐部名+冠名商”的模式。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更为坚决。1965年开始的企业队性质的JSL,草创的八支球队包括日立制作所(柏太阳神前身)、三菱重工(浦和红宝石前身)和东洋工业(广岛三箭前身)等,到1991年川渊三郎打造“日本职业足球联赛”时,仅允许球队在两年的过渡期内使用原财团冠名队名,1993年开始必须使用和企业完全脱钩的中性队名。改变旧时代球队完全由企业私有、确立足球俱乐部的公益性质的大破大立,才使现代足球正式在日本生根,才有日后J联赛的飞速发展。
南都记者 黄嘉鑫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