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露
斯科尔斯还在场上奔跑,享受看台上的掌声,而1999年那支申花(微博)的主力球员们,昨天大都以观众的身份“参与”了这场比赛,比如范志毅(微博)和刘军,前者在贵宾包厢里看了半场比赛,和里奥·费迪南德(微博)等打了招呼后匆匆离去;后者看完了全场比赛,感慨球市红火依旧,只是“没有了当年那种火星撞地球的激情火花”。
“球市真的不错,充分满足了现代上海人生活水平的需要,从比赛操作看非常成功。来的这些曼联(微博)球员,能派上场的人都派了;申花坚持防守反击,最后0比1小负,可以说双方都完成了自己的责任,皆大欢喜。当然现在商业比赛越来越难搞,安排在申花联赛最紧张的赛程期间,而对曼联又是联赛间歇期,双方在场上的投入程度有限,缺少一点‘火花’。想想13年前的那种霸气和荣誉感,那还是不能比的。”刘军的观点得到了范志毅的支持,“毕竟是和世界一流俱乐部比赛,也吸引了这么多球迷来现场观战,可以说一片红色海洋,可我们的蓝色呢,蓝魔蓝宝的风采呢?现场好像缺少了一点,这是这场比赛的上场阵容决定的。虽然比分还过得去,但对比赛过程又能看什么?所以我只看了半场。”
直率个性依旧的小范并不否认这场比赛的商业性质,“起用替补情有可原,但是上海球迷对这种级别的比赛抱有多大的期望?我想俱乐部应该考虑。比如事先可以通过媒体作更充分的沟通,让大家体谅,对比赛的期待值也适当降低些。对德罗巴、阿内尔卡这样的球星,你哪怕首发个5分钟、10分钟下场,花了代价来看球的球迷也‘窝心’了!这样的比赛超过了一般比赛的意义,八万人体育场相隔13年后又一次满座,非常不容易,作为曾经的球员我的标准当然要高些。尽管今天只输了一个球,也并不等于说你比1999年踢得好,不代表现在比1999年水平高。”
也是在得知了双方大致的出场状况之后,原本准备去现场观战的成耀东半路放弃,和13年前一样他又是在电视机前“享受”了整场球,“这场球还是能看到一些优点,比如申花的防守队形比较统一,回收很快、很深。曼联打门次数不少,但基本上每次申花队员都在周围干扰。申花进攻就两三人,看得出巴帅首先是不想大比分输球,这一思路最后得到了充分的贯彻,也在比分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