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明:中国足球仅一条活路 畸形房地产致无球可踢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1月12日20:03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体育专电 杨明视点:从孩子玩起,中国足球唯一活路

  新华社记者杨明

  不要再存幻想了,无需再找原因了。假如我们不想再自欺欺人,假如中国足球真有必要和真想崛起,只有一条活路可走:从孩子玩起!

  先让小足球在校园和城市缝隙中滚动起来;让足球人口在快乐和玩耍中慢慢增长起来;让足球不再受急功近利和“出线足球”的蹂躏和祸害,回归自然,拿出足够的耐心和平和,使其在艰难的环境中,寻觅到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恰如其份的定位。

  事实证明,几十年的功利足球和有严重缺陷的管理体制已经走入死胡同。单从最近的数据上看——中国足球注册人口8000人、青少年只有7000人、女子足球只有400人——完全可以得出一个不容否认的结论:中国足球已经死了!

  在一个有13亿人的大国中,如果仅有这么少的人,从事这项世界第一大运动,说明了什么?

  我以为,起码说明:第一、中国人喜爱足球完全是虚的!第二、足球在中国不是第一大运动,连前十名都排不进!第三、中国足协工作不及格,管办必须分开!第四、中国足球迷叶公好龙,只看不踢,世上罕见!

  其实,还可以列出N多项,但最关键的,也是大家很少从反向思考的是:这种现象到底是正常,还是反常?我们应该去证伪,还是去证明?

  哲学界有句话: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假如,足球人口极度萎缩是不合理的,为什么这种现象持续了十几年?而且,“从娃娃抓起”时的娃娃已经又生娃娃了,怎么踢球的娃娃越来越少?

  许多人把板子抽向那个有50多名正式工作人员的中国足协及它的怪胎体制;怪罪足坛假赌黑和形象丑陋等等。但这些只是浅层的、外在的、流出脓的表象,起码还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深层原因,从根子上制约了中国足球人口发展:

  第一、现行的弊端明显、但又似乎找不到更好替代的应试教育,导致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遏止下,孩子们无法接触足球。

  第二、十多年畸形发展的房地产强横地挤占了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公共足球场,孩子们无处踢球。虽然足协连中国有多少足球场的数据都从没统计出来过,但常规判断是:中国的足球场存量应该也就能容纳中国目前可怜的足球人口,且很难找到扩容空间。

  暂且先不谈其他问题,仅这两个“无米之炊”和“有米无锅”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谁来解决?不解决这两个问题,谈论中国足球腾飞,是痴人说梦!

  中国足球在坠落,中国经济在发展,两者之间虽然不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在这个特定发展阶段,有些因素并非完全利好中国足球,比如:应试教育和城市被混凝土覆盖、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足坛腐败严重造成的“洪洞县里无好人”错觉等等……于是,足球人口和球场资源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形成被挤出效应,大多数家长让孩子远离足球。

  论到此,中国足球就脱离了体育语境和范畴。应该看到,中国足球沦落到当下情形,是社会需求、大众心态、价值取向发生转变的特定时期内,受诸多层面多重挤压后的变形。当居住、教育、就业、医疗等重大民生领域还存在着急需破解的难题,吸引着大众焦灼目光时,足球,这个曾经一度牵动着大众神经的体育话题,却已经黯然退位,除了假赌黑,无法再吸引人们的强烈关注,这种现象很正常。

  此番,对国足输球,关切的人明显少了,这份平和的心态恰恰证明足球正在回归其正确定位的途中。没有足球成绩,是否减少了国人的幸福指数?不会,那个时代已经远去。

  如果真想把中国足球抓上去,首先,要把基础打扎实,从孩子有时间、有地方玩足球开始,但这牵涉到学校、家长、球场等诸多制约。正在大力推广的校园足球带给人们一些希望,但“抓”要先从“玩”起步;快乐和健康才是打动孩子和家长的礼物,任何急功近利都会使校园足球胎死腹中,或有名无实。

  假如,足球真是国人心目中的第一运动,它一定死不了,它会顽强地从水泥缝隙和家长封杀中迎来就该属于它的春天;假如,足球不是大多数国人的挚爱,即便采取行政命令,它也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最终夭折成为弃儿。

  其实,说到底,足球不过是种游戏,对参与者和观赏者,皆然。(完)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足 中国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