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继续挥舞金元支票,万达当上中国足球“取款机”,富力抄底广州足球,回顾过去的一个月,中国足球和房地产界的合作,从未像现在这样亲密无间。在中超16家俱乐部中,竟然有13家俱乐部属于房地产公司或相关联系紧密企业。房企,俨然成了眼下中国足球的“财神爷”。
只是,和当初的“房产泡沫”一样,如今的中国足球,是否已做好迎接“足球泡沫”的准备?
争先恐后投资足球
今年赛季前,就有业内人士戏言,中超已成房地产业的内部联赛。16家中超俱乐部中,恒大、绿城、建业、中建、亚泰、宏运都是响当当的民营房企,国安、泰达和鲁能背后,则是国有地产集团撑腰。而像青岛、舜天等,投资方也都有房地产背景。要知道,即便在中甲,大连阿尔滨、天津松江、贵州智诚等俱乐部母公司也都以房地产为主业。
而房地产企业一旦介入,大手笔投资几乎成了惯例。去年恒大的进入,一夜间将中超引援门槛提升到千万级别,而今年万达给中国足球的“红包”,更达到5亿天价。在此拉动下,今年中超俱乐部的引援投入,一涨再涨,俨然当初的“圈地运动”。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地球人都知道,投资中国足球只赔不赚,为何房企巨头们还是一个个趋之若鹜玩“烧钱”游戏?本赛季,河南建业、杭州绿城、陕西中建、长春亚泰等俱乐部均加大投入,平均预算达到8000万元。而每家俱乐部的平均收入,算上转会费也不会超过5000万元。恒大的投入和产出比最为悬殊,用许家印的话说,“收入只有投入的一个零头”。
长年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地产界拼杀,房企当然不是傻子,他们算的是一本总账。房地产企业几乎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战略,而品牌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宣传推广。投资足球显然是一种快速增加曝光率、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捷径。这就是所谓“从足球上投下钱,再从房地产上赚回来”。
有识之士冷眼旁观
“房地产足球”的强势出现,对中国足球到底是福音还是警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正是中国足球的低潮期,按照常理投资方应该收缩资金,挤压泡沫,帮助中国足球回归理性重建秩序。但房地产企业却大肆砸钱,不仅有悖足球发展规律,也抬高了足球俱乐部运行成本,加剧足球俱乐部的“贫富差距”,会让其他领域有投资足球意向的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像恒大的金元政策,会对小俱乐部带来极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其生存。”
此外,房地产业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极大,一旦楼市陷入低迷,房企还能否坚持每年投入巨资玩“烧钱游戏”,还是个未知数。昨晚,一位足球界资深人士坦言,“房地产足球”在未来几年很可能经历一次洗牌。“没有一个行业光砸钱没产出能一直继续下去的,中国足球最后还是要回归正常的运转体系。” 本报记者 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