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回来了,带着3年投入5亿元的天价赞助合同。就在万达正式回归足球之前,恒大刚刚花了1000万美元买进了巴甲的MVP(最有价值球员)孔卡。放眼中国足坛,以广州恒大、河南建业、陕西人和、杭州绿城等俱乐部为代表的“房地产足球”,已经成为一道炫目的风景。目前中超16支球队,除了申花、红钻和谢菲联,另外13家都与房地产有关。开发商集体“踢足球”,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足球进入房地产时代,究竟是制造繁荣还是催生泡沫?房地产企业的全面抢滩,能否助中国足球触底反弹?房地产商进入中国足球不是最近两年的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就已进入中国足球联赛,譬如河南建业。
建业是河南当地知名的地产企业,其老板胡葆森对足球情有独钟。最近10多年,河南队无论身处中超联赛还是中甲联赛,建业一直都没有抛弃过河南队。
放眼如今国内联赛赛场,杭州绿城、河南建业、陕西人和、广州恒大等队的大股东都是房地产集团,此外还有长春亚泰、青岛中能、南昌衡源这三支投资方与房地产行业有密切关联的俱乐部。中甲赛场,广州富力、广东日之泉、天津松江等俱乐部的老板都是房地产商。
房地产企业介入足球后最直接的举动就是挥动支票本,大肆引进高水平的内外援来充实球队。
地产足球幕后的赌注
在国字号最近十年征战多为败绩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国足球很多投资商都避而远之,地产企业却为何依然如故,甚至热情高涨,对投资中国足球乐此不疲?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时代背景。2009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对中国足球圈存在的黑暗现象开展“反赌扫黑”行动。经过近两年的整治、清理和净化,中国的足球环境日趋转好,球迷对足球的热情也逐步回暖。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恒大、富力、万达等地产大鳄纷纷选择介入中国足球。这些大型地产集团投资中国足球,可以看作是他们回报社会的一种公益行为。
然而,进一步分析就不难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最近几年多次就中国足球改革“发声”,还有国家有关部门雷厉风行的足坛“反赌扫黑”行动均能清晰地反映出中央对足球改革的重视程度已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明显。地产商们纷纷选择高调介入中国足球,其实充分说明了房地产企业对国家政策动向的嗅觉是相当敏锐的,他们对高层动态的判断以及据此做出改变也相当迅速。
他们介入中国足球,除了希望能借助足球这一巨大的载体进一步提升自身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外,同时也寄望能利用足球这个平台更大限度地去完善、整合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和资源。
换言之,地产企业介入中国足球的信心来源是来自政府对足球改革态度的改变和改革行动的重视。如今尚不明朗的是,在国家房地产政策日益收紧的背景下,一旦有地产商的资金链条断裂,那“地产足球”的未来在何方?
相关链接>>
恒大模式引发“鲇鱼效应”
2010年3月,恒大地产集团接手广州队。当年,广州恒大队在中甲联赛一枝独秀,高调晋级中超联赛。
恒大队的强势崛起在于恒大集团的巨额投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不止一次公开透露恒大队2011年赛季引援预算是7亿元人民币。有了资金的保证,恒大队不仅引进了多名国脚级球员,还先后用350万美元引进穆里奇、320万欧元引进克莱奥、350万美元引进保隆、225万美元引进雷纳托、1000万美元引进孔卡等多名外援。
恒大模式的特点是“高投入,见效快”,这种近乎疯狂的投入彻底打乱了中超俱乐部“小富即安”的常态,让中超其他俱乐部羡慕嫉妒恨,而必须承认的是恒大模式正在中超引发“鲇鱼效应”。
“恒大队要在5年内夺取亚冠冠军。”——许家印
“如果中国足球发展方向好,有好的项目,大连万达每年拿出几个亿支持中国足球,是很愿意的事情。” ——王健林
背景>>
刘延东约谈王健林
2009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对中国足球圈存在的黑暗现象开展“反赌扫黑”行动。经过近两年的整治、清理和净化,中国的足球环境日趋转好,球迷对足球的热情也逐步回暖。
这是王健林重新介入足球领域的现实背景,而其本人几次向中央领导表态和承诺后也到了付诸行动的时候。2011年1月28日,王健林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召集下召开的足球工作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如果中国足球发展方向好,有好的项目,大连万达每年拿出几个亿支持中国足球,是很愿意的事情。”
为什么是王健林?
事实上,中央领导人对身为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王健林的信任非常重要。据《体坛周报》透露,王健林在2010年1月前就透露过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曾亲自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承担责任,大力支持中国足球振兴。
为此,王健林曾亲自向中央领导人写信,表达自己对重振中国足球的一些想法。这封信很快就得到了相关领导人的批示。2011年1月28日,刘延东召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等高层召开足球工作会议时,王健林是唯一被邀请的企业界代表,并在会上做了发言。
深度>>
领导指示、社会需要、痴心不改
是什么让如此之多的房地产企业不约而同地投资足球?王健林给出的三点解释是:领导指示、社会需要和痴心不改。
但是,外界并不相信房地产商爱上足球是单纯为了发展中国足球事业。据悉,养一支中超球队每年大概需要净投入6000万至7000万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几乎看不到回报,房地产商疯狂砸钱的背后究竟有何动机?
通过足球这个载体,实现企业的整体赢利,或许才是房地产公司介入足球真正的动机。中国足球内部的共识是,足球是房地产企业最佳的广告载体。此外,一位前足球投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地产商能通过“将足球打造为城市名片”这种途径,获得当地政府特批的一些优惠政策。
当然,人们更有理由相信,投资足球的回报可能是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值,也有可能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上升。随着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房地产企业将面临一次洗牌,而投资足球有可能帮助这些原本排名靠前的房地产企业进一步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
行业更迭成趋势
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现象是,在房地产发展最为红火的时期,除了宋卫平(绿城)、胡葆森(建业)几人之外,大部分房地产老板都没有投资足球。而在今天国家不断采取房地产调控措施,房地产商面临现金流困境的时候,大批优秀房地产企业却涌入了足坛。
梳理一下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发展史,可以看到赞助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职业化刚起步时,投资足球的房地产企业寥寥无几。当时,球队赞助商大概可以分为几大类,一是烟酒,比如泰山将军、云南红塔、青岛颐中海牛、成都五牛等;其次是家电类,像上海申花、广州松日等;第三是快速消费品和制药企业,例如广州太阳神、武汉红桃K、延边敖东等;第四类是国安、鲁能、泰达这样国企背景的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