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涛母亲:儿子再苦也不流一滴泪 为踢球宁放弃名校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4月13日10:09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 王东生

  “长这么大,妈妈从来不叫苦不叫累,我是她的儿子,更应该知道男人再苦再累都不可以说出来……”于涛说他心中始终非常感激母亲对他的严厉教育,“可以说,正是因为我妈妈这样对我的贴身督促,才让我从小懂得男生要坚强。”

  小学长跑赛 跑到“胃出血”

  如今位于浦东第一八佰伴附近的菊园小学,前身正是当年于涛就读的黄浦区第二中心小学。

  要强的杨园妹在知道儿子于涛报名参加学校的长跑比赛后,骑着自行车来到学校给儿子加油——妈妈骑着自行车陪着儿子跑长跑,就在全校很多五、六年级学生参加的长跑比赛中,小学三年级生于涛硬是咬牙抢下了一个第三名。

  杨园妹说:“我那时就骑着自行车给他加油,他就那样一直跑下去,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

  最后于涛拿到了第三名的好名次,得到全班同学的欢呼,可那时的于涛已经没有力气和同学们一起击掌相庆了。直到第二天,于涛才知道自己前一天的长跑跑到了“胃出血”的地步。

  在于涛看来,妈妈对他的要求一向严格,是建立在她自己身体力行的基础上。“长这么大,妈妈从来不叫苦不叫累,我是她的儿子,更应该知道男人再苦再累都不可以说出来……”于涛说他心中始终非常感激母亲对他的严厉教育,“可以说,正是因为我妈妈这样对我的贴身督促,才让我从小懂得男生要坚强。”

  而在杨园妹看来,那次在儿子身后拼命催着儿子跑长跑的经历让她对儿子始终存有一份歉意。“我真是没想到,小家伙跑到胃出血。按理说,他要跑得不舒服,就会停下来啊,可他还是坚持着跑,他的意志力够坚强的!”对儿子的坚强,杨园妹感慨万千,“他就是属于你让他跑,他就一直跑到倒下来为止的人。小时候他踢球也没少吃苦头,手骨折、脚骨折……从来没有因为伤痛,放弃足球。就是再苦再难,他都没流过一滴眼泪!”

  “踢球,你将来一定是没出息”

  在还没有全心投身到足球运动之前,小学生于涛除了是班级的体育委员,还是一名读书成绩非常好的优等生,用于涛父亲的话说,那时的于涛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但一切因为足球,小学生于涛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体育老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和一帮喜欢足球的孩子一起训练踢球时,年幼的于涛心生羡慕,随后便加入了足球队进行训练。

  就在少年于涛享受足球乐趣的时光时,他的女班主任王老师找到了他,告诫他别因为足球耽误了功课,只要他认真读下去,考进名牌大学只是时间问题。当于涛将此话告诉了体育老师后,后者直接找到了王老师。因为在体育老师看来,他手中的一个好的体育苗子刚开始茁壮成长。于涛母亲说那时于涛在学校里已经是一个“小球星”了,每次学校活动,于涛都会和队友一起表演颠球,他那时的足球技术可以说是最好的了。

  最后在面对“体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发生争夺战”时,于涛知道他必须做出他的选择——“读书和踢球,只能二选一”。回家问父母,父母建议于涛自己拿主意,于是年少的于涛平生给自己做出了第一次也是最令他痛快的选择——“我欢喜踢球,我不要读书……”同时也是给令王老师“伤心欲绝”的回复

  话音刚落,体育老师一脸得意、笑容可掬,可王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半晌之后,她选择了离开。离开之前,王老师留下一句“狠话”:“于涛,你将来一定是没出息的!”说完就夺门而出,“砰”的一声,将门摔得很响。

  于涛当天回家心情有些沉重,等把这事告诉父母后,父母意味深长地告诉他:“涛涛,别担心!你班主任老师一定是太喜欢你了,她非常不愿意看到你因为足球放弃读书。否则在你选择足球之后,她也不可能气成那样!”

  多年以后,就连于涛自己也没想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再次遇到王老师时,他已经是一名申花队员了。于涛上前打了声招呼,王老师点了点头、笑了笑,算是回应了。

  津贴减半 “转会”普陀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班主任王老师的那句——“于涛,你将来一定是没出息的!”——深深地刺激了于涛?还是小学生于涛原本就属于足球?反正在正式参加足球训练之后,小于涛凭借良好的球感和天赋,通过勤奋、刻苦的训练,一年之后就迅速在校队站稳了脚跟,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和小伙伴一起踢比赛的能力,他已然是不可多得的“未来之星”。

  于云水回忆于涛最初走上足球道路的岁月,不无自豪地说:“那时的于涛已经在浦东少年足球圈子里非常有名了,后来他还没成年就已经领到训练津贴了!”

  而于涛在多年之后仍然记得他那时已然进入上海专业足球队的梯队编制——“我记得在1995年,我每月的训练津贴是79块钱,是队里等级最高的,队里最低的每月训练津贴是36块钱。”

  在杨园妹看来,79和36这两个数字却不小心触动了她快遗忘的回忆。由于少年队员于涛在球队里是“头号球星”,他每月领取的训练津贴是最高的——79块钱,这在队里也是公开的秘密。但在一段时间之后,杨园妹发现儿子每月领到的训练津贴远远低于79这个数字。起先,杨园妹还以为是津贴不一定一步到位,可能会分批发放,可又过了一段时日,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变。后来就去查了趟账,队里内部津贴等级表上,“头号球星”于涛的训练津贴只有36块钱,而队里另一名踢球表现一般般的队员却享受着每月79元的最高津贴。这令杨园妹无法理解。

  从大家都以为的“79”到实际的“36”,杨园妹说那时就觉得儿子在队里受到欺负了。杨园妹说:“那时候于涛在上海同年龄的足球运动员中,算是顶尖水平的。很多区都想要于涛去他们那边,本来我想着于涛在浦东踢得挺好,后来因为这事,我就决定让于涛‘转会’去了普陀区。”

  就在于云水和杨园妹决定将小于涛送到普陀的时候,隶属浦东的球队忽然出面做起了挽留的工作——“因为工作疏忽,于涛的训练津贴是给弄错了,我们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教育,现在正着手想办法把于涛应得的那部分训练津贴补足。”

  但于涛父母没有选择“回头路”,答应让于涛去普陀区踢球,就“一诺千金”。于涛便头也不回地出现在普陀区足球队里继续他的足球生涯。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赛季中超联赛专题  中超积分榜

更多关于 于涛 申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