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宁
说到中超引援,花钱不花钱早就不是个问题,钱肯定要花,关键是用在哪里,至于内援方面基本上是能省则省。冬季转会落下大幕,这时候选在新赛季转投别家的国内球员总共只有52名,分摊到16支球队头上,每家不足4人,这个数字完全低于每支球队可以用足的5名内援转会名额。细看一下就可以发现,除了绿城、恒大和红钻新签约人数有5名外,大多数球队引内援也就在3人上下,即便是花钱绝不手软的鲁能也只购进了汪强一人而已。更不用说刚刚升超成功的成都谢菲联只顾着全社会海选草根球员,正经引内援倒是一个都没有。
当然这种现象一方面在于可以引进的国内大牌球员不多,很多球队主教练乃至总经理都有一个共识,国内球员除了国脚等少数一批而言,其他大多数的水平都差不多,也就是说与其在这里花心思挖墙脚得罪人,倒不如干脆买外援得了。像恒大肯在这方面砸4000万元的决心实属特例,别的球队多半是只买非他不可的人选,比如泰达重金引进两名国脚陈涛和李玮峰就是如此,再者鲁能看起来只是买了汪强,但他的转会费用就达500万元之多,也就不必纯粹为了用足5人名额而凑数了。
还有就是自由球员带来的冲击,52名内援名单上有15人是以自由转会方式加盟球队,也就是说球员在原俱乐部的合同结束后,可以自行选择下家,这在中国足球世界里还是头一次。不光对球员是一种保护,签约自由球员不需要支付转会费对俱乐部而言也是省钱的好办法,比如加盟恒大的杨君、来到申花的忻峰以及前沈阳东进队门将张烈等人就是如此。申花只支出450万元就得到4名球员可以说相当成功,相比之下国安就吃了亏了,5名合同到期球员中杜文辉、杨昊、黄博文3名主力都离开球队,最后只能自掏腰包300万元买进朴成,一进一出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