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亲棍棒打出肇俊哲飞腿 儿子成材老肇心仍存遗憾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10:42  北国网-辽沈晚报
5岁半的肇俊哲5岁半的肇俊哲

  肇俊哲能吃上足球这碗饭,除了靠自身的天赋和实力外,也要感谢当年的“好运气”。图为5岁半的肇俊哲。1988年,全国第六届贝贝杯,肇俊哲(左)参赛表现不俗。

肇俊哲父亲(左)与藏有肇俊哲参加世界杯时穿的队服的球迷合影肇俊哲父亲(左)与藏有肇俊哲参加世界杯时穿的队服的球迷合影

  2003年7月10日,辽足全体队员与辽沈球迷共同联欢,庆祝回归。肇俊哲父亲(左)与藏有肇俊哲参加世界杯时穿的队服的球迷合影。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孙东缨 翻拍

  大院,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这里面包括老教练,老队员,甚至一些体育官员。在这些光鲜的背后,也许,还有另外一部分特殊的群体被外界所忽视:这就是队员的家长们!大院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和队员,同时也打磨出了一批批意志坚强、痴心不改的家长,肇俊哲的父亲肇新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老肇与大院的故事,缘于一则新闻稿。 1985年1月份的一天,沈阳的一家媒体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辽宁足球队为了培养后备力量,将开设小班……”短短的几百字,将老肇几十年那颗热爱足球的心一下子抓了出来:送孩子过去比划比划!第二天,骑着二八自行车,顶着北风,肇新生载着当时仅仅5岁半的肇俊哲,第一次走进了大院。

  让儿子去踢球,绝不是老肇一时心血来潮,当时的大环境,辽宁足球太火了,十连冠正好处于起步之时,老肇又是辽宁队的铁杆球迷,这些还不算。肇俊哲4岁的时候,在幼儿园跑赛中得过一次奖,奖品就是一个皮球,老肇一看儿子爆发力不错,启动速度也挺快,有机会就让他踢球吧!

  初入大院,老肇心里有点紧张,大院平时管得就严,好容易进去后,来到这个足球最火的地方,尤其看到正值当打之年的马林、唐尧东他们,“我儿子到底能行不? ”老肇满脑子都是这样的疑问。

  肇新生父子走到大门前,门并没有锁,留着一道缝隙。老肇指了指门,肇俊哲头也没回就闯进去了。正在带队的教练看到突然间来了一个孩子,“来这里干什么? ”小肇回答:“踢球。 ”“跟谁来的? ”“跟我爸来的。 ”说到这儿,肇新生走了进来。和教练介绍完情况后,教练并没有答应留下小肇,因为他当时太小了。老肇反应也很快,“孩子懂点球,跑得也快。 ”教练还是半信半疑,肇俊哲在爸爸的指挥下,用正脚背踢了一脚,又跳起用头顶了几下,相对规范的基础动作出乎了教练的意料,“明天我和院里训练处研究一下吧,再给你信儿。 ”这位教练不是别人,他就是一代教父张引。

  那个时代家用电话都非常奢侈,家境贫苦的肇俊哲还用不起这种通讯工具,第二天,还不等张引通知,老肇带着儿子直接来找张引了。这一次,张引考察肇俊哲的先是跑步,后来肇新生才知道,张引用王亮做参照,看看小肇到底能跑多快。王亮耐力好,小肇短途速度快,跑步这一关算是过了;张引又让肇俊哲颠球,小肇当时连续颠了八个。张引彻底被打动了。

  现在,回忆起当年的场景,肇新生历历在目,老肇心里很清楚:肇俊哲能够进入大院踢球,就相当于进入到国内足球界的最高学府,如果在大院踢不出来,那孩子真就不是这块料了。

  入队,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肇俊哲将面临残酷的竞争:小肇是1979年出生,张引这批队员,都是1975至1977这三个年龄段的队员,跟年龄大的球员比,小肇明显吃亏。

  本是球迷的老肇对足球有着自己的理解,但野路子与纯专业毕竟无法相比,在大院全程陪肇俊哲训练期间,老肇接触了大院里几乎所有的足球教练,让他异常感动的是,这些教练没有一点架子,也没有任何私心,当年的大院就是这样的传统和氛围,这一点让老肇感激 一辈子。

  其实,老肇也不是主动与别人搭讪的那种,工人出身的他,敦厚,善良,朴实,本分,就足球专业方面与人沟通,就好像给对方添了多大麻烦。让老肇没想到的是,请教的人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先说丛者余,这可是中国女足第一任主帅,“老肇啊,你得让你儿子注意节奏感”;后说李树斌,“前卫队员,既要进攻,又要防守。 ”在那个年代,1988年左右,当时引入全攻全守的概念,李树斌让老肇受益匪浅。再说金智荣,后者是辽宁队一线队助教,他给老肇讲了一个理论:肇俊哲年龄小,他如果能传球到十米,就让他往十五米的距离传,传不到位不要紧,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小队员的这种意识。这就是被老肇称之为“冒险球理论”。

  没有张引,就没有肇俊哲,同时,老肇虚心向其他教练请教来的理念某种程度上也是小肇向前走的催化剂。这么多年过来了,老肇内心还是非常感动,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工人的身份遭人白眼。当前的形势是没钱踢不了球,肇俊哲当时家庭困难,但在大院,没有一个人和老肇说“你这么穷还让孩子踢什么球! ”

  严父慈母,这话用在肇俊哲身上是非 常恰当的。老肇对小肇之严厉,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肇新生当年的工作单位是沈阳纺织机械厂,当时老肇向单位申请上夜班,曾连续7天没有好好休息,后来他的工作是“倒铁水”,只要干两个小时就可以下班,但劳动强度非常大。老肇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全程监督肇俊哲训练。

  肇俊哲从小没少挨老肇的打,小孩子,难免出现逆反心理,这个时候老肇就会用高压政策狠狠地揍小肇。其实,打在小肇身上,疼在老肇心里,打完孩子,老肇背着儿子偷偷地抹眼泪,直到现在,他都没和小肇说过。相对于老肇的严厉,小肇从没挨过妈妈哪怕一个手指头的打。

  老肇如此严格对待肇俊哲,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当年大院强硬的管理风格。张引带队时,不光要求小肇他们球踢得好,文化课更不能落后,谁落后,谁就被停训!

  当年,小肇这批孩子普遍过得苦,为了加强营养,老肇家里每一次买鸡,最开始两个鸡大腿、鸡翅、胸脯,都是小肇的,边角余料给姐姐。后来,鸡大腿和鸡翅专给小肇,鸡胸脯给姐姐,老肇两口子总是舍不得吃上一口。

  小肇刚开始跟随张引踢球的时候,装备都是家里给买,可对于一个月工资只有38块9的老肇来说,这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小肇一个月要穿坏四双鞋。为了省钱,老肇给肇俊哲的球衣球裤装备有时候都是捡亲戚们剩下的,甚至有一次小肇穿上了姐姐的裙子——这是被裁剪过后改造成了球衣。

  那个时候大院里的人重感情,人都很朴实。小肇在大院上文化课时,老肇做了一件自己最不擅长的事:平时只抽几毛钱一盒“大生产香烟”的老肇,硬是买了不少礼物送给小肇的代课数学老师。“老肇啊,我们家四代从事教育工作,你说我拿着你的东西,再面对面教肇俊哲,这是什么感觉啊! ”老师的一席话让老肇心服口服。

  让老肇感恩的还有王洪礼和老伴朱香云。小肇踢球那会儿,朱香云在大院可是响当当的人物,看到老肇这么一门心思地培养孩子,朱香云就说:“我在本溪练球时,曾经有一位专家说我没什么发展,这句话反倒是激励了我,只要刻苦练,一定能练出来! ”

  在老肇看来,朱香云这么高的身份对他一点都不排外,这种严格管理之下,又不失温情、关怀、无私,大院的包容本身已代表了一种精神。

  张引带队时,曾对小肇他们说过:你们这批人,将来有人可能会成为中国足球先生,有人会进入国家队,也有人可能在社会上混,怎么选择,就看你们自己!

  老肇当时也在场,如今,那批辽小虎们成了材,远离了大院,已经65岁的老肇和那一批家长们依然怀念那段充满激情的日子,虽然苦,但充实。

  老肇永远都不会忘记,有一次骑车接小肇回家,自己高烧但还没意识到,当时感觉天旋地转,停下车,在马路边坐了挺长时间,小肇很乖,静静地陪着爸爸,给老肇捶捶背;小肇刚刚到大院不久,为了给孩子加强营养,带他见见世面,老肇狠心拿出半个月的积蓄,领着肇俊哲到太原街一家西餐厅吃牛排;2001年前后,辽足一线队从大院离开进驻万林基地,老肇去宿舍给小肇收拾行李,大院一草一木,让老肇触景生情:以后小肇再没机会在大院生活了。

  应该讲,老肇遇到的“贵人”很多,辽宁女柔金牌教练刘永福和一位击剑队教练总是和老肇谈心:有钱的孩子未必能踢出来,没钱的孩子未必不行,这些老肇都铭记在心。生活的起落,大院的锤炼,即便老肇在2000年前后从那个只有26平方米的小房搬到于洪区的新家时,他依然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当时小肇还有点不理解,因为这个新家属于郊区了,小肇不解地问老肇,“爸,我们现在也能买得起房子,但这太远了,你咋不去新民买房呢。”老肇的一句话就让肇俊哲无语了,“你还有后半生啊,不能铺张浪费。”过惯了穷日子的老肇总是容易满足。

  张引的那批队员中,目前仍在一线拼杀的,只有肇俊哲了。拿过中国足球先生,多次进入国家队,但老肇还存有遗憾。老肇心里有个结,小肇在国字号球队效力的时候,屡次输给韩国;代表国家队打比赛,小肇他们还输给过泰国;不管小肇在不在国家队,国家队越来越沉沦……这是老肇无法接受的,虽然他不能改变。

  培养出了肇俊哲,老肇接下来把弥补儿子遗憾的任务寄托到了孙子身上——肇俊哲的孩子2007年出生,小家伙现在四岁了。对孙子的未来发展,老肇征求小肇夫妻和亲家的意见后已经达成了共识:如果孩子以后搞体育,就搞足球!

  可惜的是,大院搬家了,那种氛围再也没有了,如果现在还有像肇俊哲小时候那样的大院,是不是还会让孙子到那里踢球?对这个问题,老肇只用了三个字来回答:太能了。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赛季中超冬季转会专题 

更多关于 肇俊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