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派游击队反戈沪内德比 为何说南昌比浐灞更具海味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16:36  足球周刊
海派游击队反戈沪内德比为何说南昌比浐灞更具海味

海派游击队的天地

  特约记者鄢卫华 萧鸿 宋峥

  上海籍教练和球员、上海球队旧将似乎已经在中国足球职业版图上牢牢霸占了一席之地,光是由三个上海人率领的三支中超球队,就无一例外地被渲染上了"上海色彩”。

  上海烙印堪比申花

  在透析南昌八一队的上海元素之前,先要说明—下南昌队的前身。

  虽说江西南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圣地,可是那方土地的足球土壤却贫瘠得出奇。从1986年开始,南昌就没有诞生过一支省级足球队,发展职业球队就更像是一出“天方夜谭”。

  2003年年底,中国足球进入市场化运作,撤编的八一足球队整体解散。恰巧,江西省体育局希望江西有一支自己地方上的球队,而江西和上海政府间的关系又相当不错。于是,在政府相关人士的牵线搭桥下,南昌市和上海闸北区“结对子”成功,当时在闸北区的上海衡源俱乐部。在购入八一青年队后,离开足球土壤接近饱和的上海,最终落户南昌,并于2004年4月正式在南昌成立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从2004年到2009年,球队扎根南昌,用6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乙级到中超的“三级跳”。

  曾有上海朋友半开玩笑说:掰开手指,仔细算算,目前的南昌八一队上海人比陕西中新(原上海国际)还多,甚至比上海申花“还上海”。你看,不仅投资方衡源集团是上海的企业,俱乐部管理层总经理秦蘋等人来自上海,南昌队主教练朱炯也先后是上海串花队员、上海申花足校教练、上海申花队助理教练。南昌队领队沈鸣是地道的上海人,而在南昌教练组中,助理教练张靖华也曾在上海申花足校担任教练。

  队员中,有多达11名来自申花的队员,分别是郑科伟、朱建敏、刘寅涛、徐文、杨云以及申花足校培养的宋星逸、陈志钊、李昊桢、朱宝杰、孙一凡、王维鹏等人。此外,季俊等多名老队员甚至是2003年年底随衡源队一起落户南昌的元老级球员。

  此外,球队的西班牙语翻译孙荣根也曾在上海申花担任过多年西班牙语翻译,与马丁内斯、拉米雷斯等外籍球员保持着相当好的私人关系。朱炯的前任李晓也是上海人,曾是申花队的主力,并担任过队长,也曾是名噪一时的上海籍国脚,和范志毅齐名。

  正是有了这层“上海特色”的辅助,南昌八一与上海申花之间的人员交流也相当频繁。

  两个上海教练的努力

  2004年年初,从上海中远退役下来的边路快马李晓独自背起行囊。开始了新的征途。

  他把落脚点选在了南昌。那时若是提起足球,连本地人都会瞪大眼睛问一句:“这里还有人踢球?”没错,南昌就是一片足球的沙漠一一直到李晓的出现。在他的坚持下,南昌八一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在乙级联赛中摸爬滚打到成为中甲强队(冲超是在朱炯治下完成)。“我可以说,在我执教期间,我们球队在南昌是完完全全地站稳脚跟了。”

  功夫何止在球场。过去垦荒的艰难,李晓没多说,他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累。刚去南昌那段日子,几乎每个晚上李晓都在外奔波,政府、赞助商、媒体、球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费尽心思。“常常有应酬,常常熬夜,没办法。”

  2008赛季中甲,南昌队在最后时刻遭遇滑铁卢,被重庆力帆反超,痛失冲超资格,上海老国脚李晓也因此黯然离任。随后,谁能成为新的主帅一度也扑朔迷离。几番筛选下来朱炯最终胜出。朱炯这个名字对不少上海球迷而言并不陌生,和李晓一样他也出身申花,曾身披16号球衣,以作风顽强著称,还曾短暂入选过戚务生的匡嗅队。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南昌的新任总经理邵坚毅也是一位上海人。

  朱炯,典型上海男人的身型,是与申思同期的左路骄子,1995年随申花夺得甲A冠军后,因膝伤误诊而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从而在最黄金的时期提前结束了职业生涯。

  那年的朱炯,戴着黑色的鸭舌帽,白色的T恤,棉质运动长裤,嘴角扬起露出的酒窝,阳光指数绝对不逊色。他花了六年在申花足校当孩子王,他花了三年在申花和陕西之间游学。一别近十年,再见朱炯已经是2008年。一身轻便的运动装,仍旧喜欢戴着鸭舌帽还有那可爱的笑容,只是额头上多了些许皱纹。比起贾春华的热情,吴兵的直白,同为助理教练的朱炯显得儒雅气十足。转眼,朱炯走上了南昌队2009赛季主帅的位置,一鸣惊人地力压恩师根宝的上海东亚队,抢走了冲超的名额。

  扎根南昌是明智

  谈到对上海队员的偏爱,前任教练李晓毫不掩饰地说道:“倒不是说我是上海人,教练组也一半来自上海,就特别青睐上海的球员,而是上海申花和上海联城合并之后,确实有不少好的球员可以让我们去淘。”2008年初,南昌八一再次从申花引进了刘志青、曲少言、李大维等队员充实队伍。

  不过,不断引进申花队员也带来了球队的人员过剩,而且,一些前上海申花队员并没有球队当初想象中的那么好用。结果,2009年初。李大维、王涛、邓蓬鹏、刘志青、曲少言、张书恺等人登上了南昌八一的转会榜单。2009赛季中甲联赛中段,高万国也主动提出转会,随后加盟安徽九方。

  南昌八一与上海申花合作了这么多年。上海申花不仅仅在球员方面对南昌进行大力的扶持,在冬训期以及联赛间歇期,上海申花康桥基地就是南昌八一队的大本营。一方面,康桥的训练设施和场地条件在国内俱乐部里算是不错的;另一方面,在康桥以及上海及周边地区集训的球队不少,可以为南昌队带来更多热身机会。

  有人会问,这些在南昌落户的上海球员。为何甘于放弃申花的光环和优越条件?大部分队员都是因为在人才济济的申花没法获得更多的比赛机会,退而求其次,为了能打上更多的比赛,甘愿放弃舒适的住宿和训练条件。

  虽然住在离南昌市城区20里外的华东交大学生宿舍,在大学的足球场训练,主场的场地条件是中超各队中最差的,但遇到再多挫折,大家都不会有太多抱怨。“现在在南昌,队里说得最多的就是上海话。”一位前申花队员说道。“开心、稳定、团结”是“申花帮”提到最多的词。

  即使是上海本地的足球专家,也只能这样叹息:“南昌八一这支球队从老板到球员都具备了比申花更加地道的上海色彩,我觉得他们扎根南昌是明智的,在南昌他们是城市宠儿,但是回到上海即便不是弃儿,也会变成小三,他们在上海滩所面对的对手不仅是申花,还有身处中甲却背景深厚的东亚。”

  起初极为不适

  2006年初,当上海国际宣布西迁西安时,不仅沪上媒体和球迷深为震惊,当时的国际队球员也普遍感觉难以接受,在大多数球员眼中,远离繁华的大都市到一座西部城市去生存,在生活起居上会很不适应。

  但当时的国际队老板徐泽宪一声令下,全队只得接受落户西安的命运。初到西安的日子是迷茫的,尽管西安比想象中的要强许多,但球队上下对西安的生活颇为不适,比如不习惯西安饮食咸、辣、酸的特点,而陕西人粗犷的性格也不像上海人那样细腻。最不能适应的是气候,

  西安几乎没有春季和秋季,要么决速进入夏季,要么一雨成冬。相比于上海,西安的气候比较干燥,初来西安之时,李彦因不能适应气候不停地流鼻血,赶紧去超市买了加湿器,而在其他教练员和球员房间里也纷纷配备了加湿器。2006赛季的浐灞队实际是迷失的,恋家的上海人梦想着重回上海滩,而赛季末不断传出的更换主场的消息,让他们以为西安只是一个权宜之地。

  从迷失到接受

  2006赛季末,原国际队老板徐泽宪下决心甩卖球队,由于下家难觅,球队一度遭遇解散危机,身在海南集训的球队甚至接到了教练组的通知,让大家随时准备自寻出路。危急时刻,有两个人起了关键作用。首先是身兼陕西省足协主席的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王军,2006年底,王军接到了球员王赟的短信,在短信中王赞代表全队表达了想有球踢、留在西安的强烈愿望,重情义的王军深为感动,他当即拍板,要把这支球队留在陕西。北京宝荣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戴秀丽成为另一个关键人物。她出面接手了沪灞队,使球队正式易帜,真正成为陕西足球的弟子兵。

  球队‘生质的改变使浐灞队沪籍教练和球员的心态发生很大改变,成耀东带头融入西安社会,广交社会朋友。后来带队去济南、郑州等地打比赛,说起城市影响,成耀东的态度是,这些城市和西安差太远,显然也有个人感情因素在内。李彦、王赟等上海球员也频频出现在媒体见面会和球迷活动中,其中王赞和许多陕西球迷结下了深厚友谊,2007年底王赞在上海结婚,}产灞会员俱乐部会长柯兴平等专程前去捧场,而2009年老柯的女儿完婚时,王赟也到场祝贺,这也成为一段佳话。

  老朱的西安生活

  2009年8月,成耀东主动辞职,浐灞俱乐部诚邀朱广沪接过了球队教鞭,又是一个上海人成为这支球队的领头狼。而与此同时,来自上海的地产巨头绿地集团成为}产灞队新的主赞助商,使沪灞队和上海情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比于成耀东,少年时代便离开沪上闯荡天下的老朱是一个最不像上海人的上海男人。老朱的引援思路不像成耀东那样唯上海,他的观点是天下英才为我所用,这从2010赛季浐灞队的引援就能看出来。

  浐灞俱乐部对朱广沪格外优待,他刚上任不久,俱乐部便给他配备了一辆新款宝马五系,但在私下里老朱说:“我要车有什么用?我路又不熟悉,也不喜欢应酬。”据李毅透露,其实执三千多元,相比于上海高昂的房价,西安的房价低的凉人。精明的成耀东从中发现商机,他在驻地附近的西安高新区相中一个楼盘,由于开发商同时也为浐灞队的赞助商,成耀东买房的价格极为优惠。2009年成耀东辞职之后,过了两个月专程回西安处理一些个人事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卖掉了手中的房子,经过四年的发展,西安经济高速飞跃,房价也逐步攀高,据知情人士透露,成耀东一倒手便赚了翻倍的钱。

  如今上海人在浐灞队依旧占据重要地位.2010赛季沪灞队要重拳出击,一直坚守在西安的王赞、忻峰、吴彦晟等球员庆幸自己终于迎来了契机。去年底上海申花几度邀请王赞加盟。但王赞的圈内朋友,尤其是当地媒体和球迷纷纷劝王赟留在西安,这在5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王赞也愿意留在西安,“工作和生活不可能都兼顾,作为男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工作。

  沪杭德比的由来

  上海、杭州,这两座相距不超过200公里的大都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很多地方越来越融合,每日来往上海、杭州的动车组上总是难觅空位,人满为患,在上海可以见到很多浙A牌照的小汽车,在杭州同样可以见到许许多多沪字牌照开头的轿车。但是据了解,在早些年甚至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两座城市之间的居民存在着天然的敌视,尤其是杭州人对上海人的看法颇为偏激。如今在足球领域,两座城市将这一传统保留了下来。这才有了长三角德比或者沪杭德比的说法。

  随着上海足球资源的外流与整合,尤其是上海中远西迁陕西、申花、联城合并后,上海人一直引以为傲的德比消失了。因此自从2007謇季杭州绿城升入中超以来,上海人又习惯性地把上海申花与绿城之间的比赛称为沪杭德比。杭州人也欣然接受这一说法,绿城老板宋卫平更是在当初就直言绿城早晚一日会超过申花。申花之痛,也是朱骏心头之恨。但是,绿城的整体战绩并不佳,在2009赛季降级,之前的两个赛季也是始终位居中下游。

  穷则思变。宋卫平想到的办法便是用上海人打上海人。于是,先是把吴金贵、毛毅军等一批教练招至麾下,随后又利用吴金贵将昔日爱将杜威、孙吉等人引进绿城……看上去两座城市之间的足球交流达到了新一轮的高峰,实则让两座城市在足球领域的恩怨史无前例地达到了巅峰。

  解决恩怨或恩怨加深的最好载体就是正面交锋。还好,这一幕没让人等太久。4月10日,沪杭德比在虹口体育场如期上演。赛前,有针锋相对,围绕杜威、孙吉能否上场就已经让媒体炒了一个星期,他俩最终还是没能上场;赛中,有激烈对抗,有N张黄牌,还有绝杀,当然这源于裁判那致命的误判;赛后,吴金贵说这个球到底算不算应该凭良心来判断,布拉泽维奇则说赢了从未赢过的对手,自己就是英雄,绿城俱乐部则说将会上诉中国足协……

  结果终究已成定局,吴金贵和绿城只能带着遗憾和怨气回到杭州。当然,杜威和孙吉或许会更加郁闷,因为受制于合同,他们均不能上场比赛,杜威待在酒店看电视转播,孙吉来到了虹口却只能坐在看台上接受失败的煎熬。他们曾是申花的英雄,但却被申花抛弃,他们对申花有感情,但被抛弃愚弄之下,或许报仇心里会更大于报恩,却怎奈好汉徒有千斤力,无缘沙场痛杀四方。

  幸福不设防

  失利的郁闷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一场败仗也许并不会妨碍吴金贵、杜威和孙吉等人存杭州的幸福生活。“我相信,失落是暂时的,收获是可以期待的;黑暗即将远去,黎明就将到来……”4月10日,走出虹口足球场,孙吉望着夜空说道。

  “在杭州,我不用整天担心宋老板的干涉,在那里,我可以将我自己的技战术完全实施到球队中去,去慢慢提高球队……”吴金贵并不喜欢明说过去在申花的是非,但他这番话却是话里有话,尽管目前成绩不佳,但吴金贵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足球是个集体项目,更需要时间去磨合,队中的很多队员是存联赛开始前不久才到队,比如杜威、荣昊和李彦以及外援等人。尽管现存成绩不好,但我们还是有信心去打好接下来的比赛,完成自己和俱乐部设定的目标。”

  “慢慢来吧”,这也是杜威和孙吉在球队暂时低迷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因为我们相信俱乐部、相信吴导,更相信自己。”杜威和孙吉对于球队暂时的低迷表示,“在绿城这个集体,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作为球员,我们感受到的是球队的团结和良性竞争,这种环境其实是足球最基本的,但在中国足球圈里,这却是最为宝贵的,我们也很庆幸,可以存绿城享受到这样的环境。”杜威和孙吉还说,他们在绿城不用担心有人打小报告,不用担心会因为一两个失误而被怀疑打假球,从而导致随时有可能遭下放或封杀,更不用担心自己拿不到应得的薪水……

  “我们正值黄金年龄,我们可以有所作为,回报绿城。”

  在绿城的基地里,吴金贵住的是一套套房,杜威、孙吉都是单间。杜威在绿城基地购买了一套房子,不过由于房子未装修,还无法入主。“一般球队放假时,我就会回趟上海。”杜威说,两个小时的车程并不算长,“父母还在上海,尤其是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孙吉没有在杭州买房,也暂时没有存杭州购置房产的打算,“和杜威差不多,球队放假时,也会回上海,毕竟从小就没真正意义上离开过上海。父母尽管有老二(孙祥)照顾,但有时间还回去看看父母,毕竟非常方便。当然,在绿城基地这边也非常舒服,哪怕是放假,球队的后勤服务也很到位。”相比杜威和孙吉的家都安置在浦东。家住上海古北的吴金贵在杭州、上海两地出行更加方便和缩时。

  上海、杭州,沪杭高速上,吴金贵的奥迪Q7,杜威的宝马5系、孙吉的宝马3系在穿行。这群在杭州打拼的"上海人",在足球领域上演着双城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中超联赛第4轮专题  中超积分榜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