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季之初,我感觉申花的劲头还是很足,尤其有两场亚冠比赛打得不错。特别是同水原三星那场,申花斗志昂扬势在必得,以牙还牙地压迫对手,攻防都很有效,最终在主场战胜对手。那场比赛应该是打出了球队的“精气神”,如果每场比赛都这么去打,应该很有希望冲击联赛冠军。
但是随着联赛的进行,球队自身组织上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尤其是在如何组织和使用人才方面,处理得不够完善。最后争冠时,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其中分析申花时提出“该队从前到后兵强马壮人才济济,但总是祸起萧墙,弄得风声鹤唳或劳燕分飞,其未能取得更好成绩与无谓的自我消耗不无关系。”写这段话前,我经过仔细考虑,最后还删掉了几个词。
从人员配备来讲,申花队确实人才济济,但似乎总是难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巴尔克斯,上半程联赛在申花没打出来,但下半程十五场比赛进了十四球,这样的进球效率赶上了当年的金靴李金羽。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同一名球员判若两人呢?毛剑卿也是一样,为什么在深圳打得比申花出色的多呢?
坦率的讲,我觉得俱乐部的管理工作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申花队上下能“兴利除弊,团结奋斗”,这应该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球队,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牵涉到很多是非上去。我也听说了上海足球目前正在进行资源整合。我想无论如何整合,能够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能够代表大上海形象的申花队,一定是上海足球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本报记者 顾晨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