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位美女老总,那里有数不清的执着坚守者,那里有人放言志治各种不服。在中国足球的版图上,那里从始至终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即便是半程中超的积分榜上排名第二,也不会让人把河南建业冠以“豪门”的称号。确实,在中国足球的版图上,河南足球从来都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但绝对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一 自从1994年职业化以来,河南建业从未更改过“番号”,这个一直由民营企业支撑的俱乐部显得难能可贵,用两个字就足以概括走过了10多年的河南职业足球——坚守。
因“刺激”而诞生
1994年,中国足协启动职业化改革,要求甲A、甲B各支球队都要成立职业俱乐部,然而除了八一队因自身原因无法职业化之外,其余球队纷纷已经“职业化”,处于甲B的河南队仍处于企业出资买断冠名权的“初级阶段”。
当年5月,当时身在甲A的江苏队成立了江苏迈特俱乐部,当时的《郑州晚报》记者王微晶和已经退役到足协工作的前河南队队员周延龄作为河南足协的代表前往南京道贺。在和对方的交谈中谈及了河南足球的改革,二人均唏嘘不已。对方则表示:“我们干脆把河南队也买了得了。”
“生产医疗器械的江苏迈特公司,即将到郑州参加全国医疗器械交易会,和河南足球挂上钩,无疑能在交易会期间大大扩大他们的影响,而迈特公司的表态或许能够刺激河南企业站出来,所以当时我们是一拍即合。”王微晶回忆说。
回郑州后,王微晶在《郑州晚报》上发表了题为《江苏迈特挺进中原》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河南足球队要被卖到外地,这不仅在河南球迷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了省内企业家的高度关注。包括郑州烟建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内的7家企业参与了竞标。“那时也不知道什么是策划,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迈特公司当个‘托’,刺激一下河南企业。”王微晶说。
1994年8月27日,千呼万唤始出来,河南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河南省足球协会合作组建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从此,建业就扛起了河南足球的大旗。
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时这个“全国最晚的”职业俱乐部却成了坚守时间最长的,10多年的时间,建业队有过两次从甲B降入乙级的惨痛经历,也有过2006年一举圆了中超梦的欣慰,直到今天成为外界瞩目的“黑马”。很难说是建业成就了河南足球,还是河南足球成就了建业,但毫无疑问,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在建业中牟训练基地内,随处可见这样的牌子——坚忍图成,追求卓越,这既是建业的企业精神,也是河南足球的精神。
“国内俱乐部现在大多都是亏损,建业俱乐部也不例外,但是建业投资足球的决心不会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俱乐部打造成河南的文化名片,以此展示河南人朴实、坚韧的作风。”自公司上市之后,受董事会的约束,现在每年不得不个人出资贴补俱乐部近两千万的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说。
不走寻常路的掌门人
职业化的第一年,河南建业就降入乙级,这支球队一直以一副默默无闻的“平民球队’面目示人,它的出名是在1998年再度降级之后。
在那一年的甲B中,建业被“西南烟草联盟”联手“做掉”,罗马尼亚外援尤里安面对电视镜头“MONEY,中国足球TOO MONEY,河南足球NO MONEY”的怒吼迄今让人印象深刻,而随后,俱乐部总经理戴大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一吐心中的不快。《戴大洪炮轰中国足协》稿件见报之后,他也是“一炮走红”。
可以说迄今为止。也没有哪个俱乐部的总经理能像戴大洪那样“不识时务”地对中国足协进行直白的批判和揭露,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提河南建业,很多人尤其是河南以外的球迷的首先就会先想到戴大洪。
2002年,经常采访建业队的记者惊讶地发现“原来来报社给我们老总送球票的小姑娘”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俱乐部副总”。这个“小姑娘”就是现在的建业俱乐部副董事长杨楠。
杨楠是胡葆森的外甥女,生在环境优越的家庭的她是在结婚、生子之后方才开始参加工作的,而特殊的身份自然能让她从一个普通员工“一步登天”成为老总。自那以后,中国足坛多了位美女老总。作为一个女人,在男人占主导地位的足球圈里摸爬滚打其难度可想而知,杨楠也经常私底下为自己抱屈:“我26岁就担任俱乐部副总了,我妹妹26岁的时候还在国外留学呢,回家还撒娇呢。”
足球圈的复杂注定了杨楠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几年间,她甚至自己都记不清“几上几下”了,但几经磨砺,她也再不是“一有委屈就回家向姥姥告状”的小姑娘了。杨楠执掌俱乐部期间明显改善了建业的外部环境,建业俱乐部还曾两次承办中甲开幕式和一次中超开幕式,她本人现在也担任着中超公司的监事会主席。
本赛季中超前半程,河南建业让人惊艳。杨楠自然是乐不拢嘴。4月18日,建业第二次登顶中超,杨楠一袭红衣出现在航海体育场东大厅,她笑得合不拢嘴,手机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止忙碌,祝贺短信一个接一个,其中一个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刘建宏发来的,“杨总,你可以去简单体验—下康梦君和韩公政的心情了。”
2007年年底,原俱乐部总经理荣平主动请辞,杨楠得以复出。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杨楠终于向河南球迷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但是,美女老总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能提前进入亚冠最好不过了,但球队目前的实力决定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争取两三年时间实现这个目标吧。”杨楠还不忘给自己的舅舅胡葆森美言几旬:“球队最大功臣?当然是胡葆森了!”据说杨楠拟成立建业足球基金,用来支持河南青少年足球发展事业,有记者戏称,建业又向“牛股”方向迈出了一步。对此,美女老总笑着说道:“牛股不敢说,至少是只潜力股,我希望能够长期持有…”
专治各种不服
2005年底,在当年甲B中排名第十的建业队做出一个决定一一冲超。冲超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此并没能特别刺激球迷和媒体的神经,就连人员配备也不是那么激动人心:俱乐部总经理张宇,国内文坛知名作家,但足坛对于他来讲还是个全新领域;领队王勇,之前供职于上海一家媒体,曾是国家二级裁判,但亲身参与球队管理还是第一次;主教练门文峰,2002年曾短暂担任过建业队主教练,2005年在重庆力帆给马林当助手,从没以主教练身份带过一支职业队整个赛季。
但半程之后,人们突然发现,这样一支不起眼的队伍,竟坐到了第一的位置,让竞争对手们措手不及。”那一年建业队仅输一场。提前两轮冲超,这也让队员们幸福与烦恼并存。“这税交的可真来劲儿,上半年交的个人所得税都够买辆伊兰特了。”一位主力队员说。
如果说2006年冲超时的门文峰和他的球队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话,那么2007年中超联赛航海体育场上的一个横幅,则让所有人对这支中原军刮目相看,一个涂上了红十字,被做成医院门帘的破旧床单上,写上了几个至今还让全国球迷津津乐道的大字:河南主场专治各种不服。与既幽默又透露出坚定决心的横幅相应的是,建业队在前三场比赛连平北京、山东、上海三支强队,后来又在主场击败大连实德。那一年的球队赞助商,还专门为首轮战平国安发放了“平定国安奖”,上至俱乐部老总,下至队医、队务,人人有份,每人一万。
专治各种不服,似乎已经成了河南的专利,就连一向低调的建业现任主帅唐尧东也曾“口出狂言”。4月12日,建业队客场2比1力挫重庆力帆,打破了旷日持久的客场不胜纪录。比赛当晚,杨楠在嘉陵江畔宴请教练组,当时重庆刚下过雨,天气格外清爽,加上球队赢球,唐尧东的心情畅快,借助朦胧酒意,当着杨楠的面“放高炮”:“下一轮要是赢不了长沙金德,我就下课!”听到这句话后,在场人员都没当真,以为老唐喝多了。孰料一周后,老唐兑现了“诺言”,率球队主场干净利落擒下长沙,并由此开始连续三轮领跑中超。
专治各种不服,是河南球迷发明的,在河南球迷的看球史上,最让他们自豪的是,1997年开通球迷专列南下韶关为建业队助威。“一千多人啊,浩浩荡荡,一出站就引起当地人的注意,那也是国内第一次专门为球迷开通的专列。”郑州铁路球迷协会会长郭灵敏到现在回忆起来还充满自豪。正是那一战,建业在客场l比O击败徐根宝率领的广州松日队,逼出了他日后那旬著名的“谢天、谢地、谢人。”
8月初,建业队将在客场与广州医药揭开本赛季下半程的序幕,河南球迷又开始蠢蠢欲动。7月6日,“洛阳老球迷”王书友激动万分地说:“我们洛阳帝都球迷协会将与兄弟协会一起,准备包几节车厢到广州看球。”王书友,人送外号大红袍,河南足球圈中,有人笑言:“为人不识‘大红袍’,纵称球迷也枉然”。老王的“壮举”得到球迷积极响应,短短数月,帝都球迷协会竟筹得几万元款项。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次“球迷专列”的计划最终胎死腹中。
球迷专列成为河南球迷为之自豪的美谈,不过让他们认为策划最好的却是最终没能实施的“抬棺决战”,1998年甲B,受成都五牛、重庆红岩、云南红塔等“西南烟草联盟”排挤,建业队濒临降级。最后一场主场对重庆红岩赛前,开封球迷策划了“抬棺决战”:数十人清一色深色西装、墨镜,抬着一口棺材入场,一来显示对保级的决心,二来也向有关方面施压。消息被当时到赛区出任比赛监督的蔚少辉在赛前得知后,慌不择言地承诺:“只要你们不抬棺决战,建业队肯定能保级。”当然,通过直播,最终在“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建业队击败了重庆红岩,但依然没能摆脱降级的命运。“抬棺决战”也成了悲壮的传说,在一茬又一茬球迷中流传。
离不开,舍不掉
如今,奥利萨德贝成了河南球迷的新偶像。因为他对球队的帮助,也因为他的坚持。奥贝目前正备受伤病困扰。脚踝、小腿、膝盖……队医说他“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块地方好的”。6月27日的豫青之战,奥贝突然受伤倒地被担架抬下场,这是他一个月内第二次受伤,上一次小腿拉伤,这回膝盖小韧带撕裂,不得不在病榻上度过一个月。“都31岁了,这么玩命干嘛,”好友几番相劝,奥贝却始终无动于衷:“不不不,足球就是我的生命,如果没有了足球,我的人生会失去很多快乐……”奥贝对中牟基地的一草一木,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建业俱乐部给他投出信任票。就连外援也在默默坚守着河南足球,而遥想当年,第一代职业球员给河南足球留下来的,更值得深深体味。
关于第一代职业球员“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建业队身上也能找到。“我们当时在体工队一个月才75块钱工资,成立俱乐部后,第二年去潍坊打了场商业比赛,赛后领到了500块钱,朱亮就跑到楼下小卖部把500块钱换成10块,回到房间里一张张数,别提多兴奋了。”时隔多年之后,宋琦在回忆当年的故事时,还是满脸笑意。
确实,职业化让他们有了手机、有了房、有了车,有了球迷的拥戴和媒体的竞相报道。然而当有一天他们退役了,才发现自己—下成了“社会人’。
今年已经35岁的宋琦,从1994年进入一线队,到2006年底退役,是建业队中惟一一个横跨了所有甲B时代并经历了冲超的队员。没有人对这个当年的绝对主力和队长在建业队的出场次数做过详细的统计,但他的经历对于河南足球绝对是个传奇:从1994年联赛的第一场比赛,到2002年夏天他在同江苏舜天的比赛中被对方踢成胫骨腓骨骨折,期间的8年多时间,他打满了建业队包括联赛、足协杯、商业比赛等所有比赛的每一分钟。
今年,随着俱乐部调整,原本在梯队担任教练的宋琦离开了俱乐部,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苏斌、王寿伟等老将。在赋闲的日子里,让他们发现自己仍离不开足球。于是几位队友聚在一起商议,办起了一个少儿足球培训班,现在的郑州体育场,每天都能看见几位老将顶着烈日领着一群7、8岁的孩子踢球,从每一个动作开始。
“这样做,既是为自己,也是为河南足球,我们带的是2000年以后的孩子,一方面是想证明自己在足球方面还能有所作为,一方面也是为了能给河南足球的将来挖掘和培养一些人才。”宋琦说。
经过荣誉、鲜花和浮华之后,他们现在过的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平凡日子。在他们身上,浓缩着对河南足球最好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