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洲转会市场风起云涌的时候,中超联赛的第二次转会窗也悄然开启。每年中超联赛的外援资金流达到了4000万美元,近3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尽管还不及卡卡身价的一半,但对于尚属起步阶段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来说也非小数。那么,这4000万美元是如何变成80名左右的外籍球员呢?中超各队的外援进入中超球队究竟需要多少道程序呢?4000万美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账单 外援成本算一算
根据亚足联的3+1政策,中超联赛本赛季每支球队可签约5名外援(含1名亚洲球员),目前效力中超的外援实际人数为67人,理论上的外援上限则为80人。据记者了解,目前中超各俱乐部,对外援的开销基本控制在50万美元/人(特别优秀的球员可能高于此数),以此推算,整个中超联赛每年外援总成本在4000万美元左右。
以北京国安为例,国安从天津挖来马季奇,成本在50万美元范围内,乔尔·格里菲斯和埃米尔·马丁内斯的平均身价在75万美元左右,威廉·保罗和瑞恩·格里菲斯两人在35万美元左右,所以国安5名外援总身价在270万美元左右,略高于平均标准。国安的外援开销基本上也算中超上限,截至中超本赛季第一轮,中超16支球队的外援数量为67人,尚未到达80人上限,因此实际成本应在3200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为2.1亿。
这个预算放在世界足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说欧洲,日本J联赛鹿岛鹿角足球俱乐部每年都要投入两亿人民币左右的资金,几乎相当于全中超外援身价之和。因此,中超难进高水平外援也就不足为奇了,某大牌经纪人告诉记者,因为中超俱乐部预算普遍较少,所以特别好的外援即便来了都留不下。“像引进里瓦尔多的乌兹别克斯坦本尤德科队,每年预算在4000万美元左右,其他球队也都是这个级别的投入,国内俱乐部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预算。”该经纪人说。
试训 出了机场进球场
与国外相比,中超的外援投入固然很低,但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每年投入3、4千万人民币的数字也不算小数,花的时候尤须谨慎。那么,俱乐部是怎么把账户上的钱变成球场上的人的呢?
一般情况下,这笔外援资金并不是马上需要花出去,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这笔钱放着不动就可以吸引来上百甚至二百多名外援到中超各球队试训。外援试训不需俱乐部花钱,都是经纪人垫资,试训期通常为一周,一名外援的开销在5万人民币左右,约合7000美元。经纪人一般会采取重点突击和广泛撒网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了解接收外援的俱乐部需要哪种类型的球员,然后批量介入,由教练组选择。
因此,每年在海埂基地都会看到完全由外援组成的“新国安”、“新申花”,队服是熟悉的,面孔基本都是陌生的。由于时间有限,外援往往前一天下飞机第二天就要比赛。哥斯达黎加国脚丰塞卡就是在坐了将近60个小时的飞机后,仅休息了两个小时就打比赛。“我们也知道这样做有些不人道,但是没有办法,外援太多,时间太紧张。”李章洙当初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果一名外援获得录用,他的中方经纪人可以拿到3万到5万美元的佣金,如果一个经纪人手中有5名外援,依照上文所述的试训成本,他必须至少“推销”出两个,才能保证赢利。因此经纪人想玩转中超外援市场,除了要有物美价廉的球员资源,还要拥有畅通的国内俱乐部渠道。
财路 经纪人合作经营
经纪人Z某曾是中超梯队球员,未能进入一队,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把年轻时的队友介绍到上海群英队,从此就走上了经纪人的道路。由于有过球员背景,圈内人脉较熟,加上擅长交际,Z某逐渐形成了自己在足球圈内的关系网。“开始只觉得这个职业挺神秘的,后来发现和自己原来专业很靠近,做着做着就喜欢上了。”他自言成功主要在于他能与教练员和运动员沟通。
Z某做成的第一名外援是往青岛队输送了威力·波尔,接着又把邓小飞等人介绍给时任武汉队主教练的裴恩才。开始他只能做一些名气不大的国内球员,2007年,他把现在江苏舜天队的谭斯介绍到澳大利亚墨尔本胜利队试训,通过此事认识了另一国内大牌经纪人。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资源共享,每人负责国内几家俱乐部,如果对方的外援进入自己的渠道就要分成;反之,自己的外援进入对方的渠道也要把佣金分给对方一部分。形成合伙经营的模式。
这种合伙经营模式是国内经纪界主流,独自经营的相对较少。“实际上,国际上的大牌经纪人都不用铺那么宽,像现在顶级经纪人门德斯,他手上只有几个人,但是就够了。C·罗、穆里尼奥、德科都是他的。”Z某说:“但是国内的足球环境还不够成熟,只能以量取胜。”
中方经纪人还面临外方经纪人的竞争,进入中国的外援基本都控制在外方经纪人手中,结果往往是他们拿大头。具体运作时,中方经纪人把外援引进中国,要与其外方经纪人签订“中国委托合同”。比如托马西加盟天津就是这种模式,他的意大利经纪人安德烈与中方经纪人签委托合同,转会成功后分配佣金。
瓶颈 水平缘何难提升
今年年初,中国足球新任掌门人南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的本意是希望国外高水平运动员能到国内来带动整个足球水平,但是现在看这个目的显然没有实现。”其实能力与身价是成正比的,如果刨除多方经纪人的佣金,就会看到中超外援的身价其实比看上去还低,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的水平都多少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俱乐部为一名外援付出50万美元的成本,但事实上落到球员手中的钱大多不到30万美元,这就是中超外援的实际价值,试想,一名身价30万美元外援,基本不能指望其拥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本赛季山东鲁能队为前德甲球员安塔尔开出过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但说到安塔尔的身价,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却摇头称:“都是炒的吧,不会有这么高。”总价格都无法达到100万美元,安塔尔的年薪充其量在50万美元左右。
对于价格,经纪人之间也有竞争。比如一名球员在国外踢球,有两个国内经纪人希望将其引进中国,就会相互抬价,最后往往是抬高价者拿到该球员代理合同。接下来,经纪人再试图游说俱乐部,花费更高的价格买下自己手中的球员,以此获利。球员还是那个球员,价格却多出不少。
有些经纪人为避免外方经纪人要价太高,认为自己亲自到国外挑选自由球员来中国的方法最简单。不过,无论是去南美还是欧洲,一个月的总消费也都要在10万人民币左右,费用着实不低。归根到底,中国职业联赛的外援质量容量还是有限。
博弈 经纪算计俱乐部
出于商人的逐利本能,经纪人有时会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达到利益最大化,中超俱乐部市场掉进他们挖掘的商业陷阱。
经纪人最常用的手段是把一名自由球员安上一个与俱乐部有合同的假象,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俱乐部开出高价“转会费”或“租借费”,一旦成交至少可以达到15万美元就落入经纪人腰包。最让中国俱乐部头疼的是很多南美球员,一名俱乐部老总曾告诉记者:“南美那么多球员,有几个有合同的,那些经纪人就是想多要钱,所以才说什么需要租金,其实都落到自己手中了。”吃过一些亏后,中方俱乐部逐渐清楚了其中的奥妙,一般都需要对方俱乐部、效力联赛足协以及本国足协开出三方转会证明,虽然手续更为烦琐,但可以减少上当。
另外,神通广大的外方经纪人还可以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哄抬价格,某俱乐部老总告诉记者:“不是有(转会)消息不说,而是如果消息公布早了,外方经纪人就会立刻提高价格,用舆论压力多要钱,而且很多球员都控制在国外的经纪人手中。”
此外,俱乐部有时也会上球员的当。比如有的球员第一个赛季表现非常出色,但第二个赛季状态一落千丈,业内人士会称其第一个赛季之所以表现出色,是因为他们要“抢合同”,既争取拿到俱乐部第二年的合同。当俱乐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们也会在合同中对球员进行限定,比如用进球数量来制约一些球员的非职业表现。
无解 未来方向在哪里
按照国安主帅李章洙的理论,中超的外援都是世界5级的外援,非但比不了欧洲南美,跟亚洲J联赛、K联赛以及大撒金钱的卡塔尔联赛相比也远远不如,最多能和澳大利亚联赛相比。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纪人表示:“如果中国真想提高外援水平,现在的方向肯定是不行的。”他介绍,如今中超外援基本都属于使用型,没有任何培养价值。来到中国大多接近三十,虽然能适应中超联赛,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球员而言,他们会选择一切方式挣钱,而不是提高水平。中超联赛这样的外援占绝大多数。
对于这种情况,该经纪人表示,与其买一些没什么潜力的球员,不如花心思买些年轻球员,培养一下还可以卖个好价钱。问题在于,如今的中超俱乐部与中国足球的思维方式比较吻合:快出成绩。选择外援,偏重那种买过来就能用的,青少年培养计划难以推行。大连实德当年从喀麦隆引进的整整一个球队的小球员,如今早已没了踪影。
“我们还停留在花钱买眼前效果的阶段,这对于足球发展不会起到根本的作用。”谈到如何在有限的价钱内购买到更好的球员时,该经纪人说:“我们现在拿不到一手球员,这是中间环节过多的原因,如果想提高外援质量,就要亲自建立球员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去球员国家挑选球员,然后签约,一手球员的性价比肯定高,现在国内的外援多是二手外援甚至三手外援。”
如今的中超,外援的作用已经不如早年那样明显,这固然是由于本土球员的进步,同时也因为以现有的成本条件,只能买到这个级别的外援,要水平更高,价钱也得更高。“没有钱真的搞不起职业足球。”该经纪人说。
(专题采写 本报记者 张磊)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