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申思:申花要以巴萨皇马为标杆 1比9是裁判导演的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6月01日11:15  东方体育日报
申思:申花要以巴萨皇马为标杆1比9是裁判导演的

难忘的第一次上海德比

  那年,虹口几万球迷齐喊“换申思”

  采访对象:申思

  采访者:本报记者 徐宏斌

  采访时间:5月29日

  采访地点:上海洪庙基地

  江湾基地的条件和康桥基地没得比,但是,在江湾的日子,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那是一段单纯、美好的时光,是一段青涩的青春年代,感觉特别温情。

  感觉最特别的是,那时候我们和球迷的距离特别近。而且,球迷对球队特别痴情。每天训练,都有很多球迷围在外面看。最多的时候,会有上千人。当然,距离太近有好也有坏。坏的是,一旦你踢得不好,在训练场边就听到骂声。搬到康桥,感觉就没了。

  如果谁问我,球员时代效力过哪个俱乐部球队,我肯定脱口而出——申花。

  申花是我球员生涯中最重要的球队,在申花的日子,也是我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岁月。在申花,我得到了认可,获得了很多荣誉。可以说,我在足球生涯的许多成就,都是与申花联系在一起的。

  当超级替补,与徐指导有些远

  我进上海队的时间比较早。1993年全运会,我已经是上海队的主力,表现也很好,那时我还是国奥队的队长。所以,上海队转变成申花队时,我尽管年纪不太大,但已经是队内的“老队员”。所以,理所当然,觉得自己应该在申花打主力。

  现实与我自己的预想,也与大家的预想有了差距。徐指导那时讲究长传快攻和抢逼围,我喜欢传控带,而且防守也是我的薄弱环节。因为我与徐指导的足球理念和风格差别较大,不太合拍,所以我成了“超级替补”。那时候我也年轻,打了“超级替补”后,与徐指导的沟通也少了,关系自然不近。加上外界一炒作,距离似乎更远了。说实话,当时我的确很有想法,内心里有种不平的感受。不过,那时候我训练还是很认真的,周六大家放松了我还继续加练。比赛中,听到几万名球迷喊着“换申思”,我特别感动,渴望着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好自己。

  1997年,申花开始聘请外籍教练,我的“超级替补”生涯也就结束了。特别是1997年下半年,安杰依来了后,我打上了352阵型中的9号半,我的能力也得以体现出来。那个赛季,我得了两个奖项。一个是联赛的“中场发动机”,一个是“足协杯真汉子”。

  在申花带过我的教练,都值得我尊敬。相对来说,我觉得墨里西对我的改变最大。那时我打442菱形中场的前腰,球队的进攻组织都交给我,我的表现更加得心应手。

  难忘江湾岁月

  1995年,我得到了第一辆车

  我的很多荣誉,都是申花给的。在收入上,申花也给了我们很多,让我们逐渐富有。

  我记得,1994年刚打职业联赛时,一年的全部工资奖金加起来大概十万元左右。到了1995年时,就在三五十万了。后来,几乎是每年逐渐增加。从六七十万元,再到百万元。收入增加了,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我的第一辆车是普桑,是在1995年买的。那年联赛夺冠,市里奖励我们队里三个人——范志毅、成耀东和我各一张自备车牌照,那时候自备车牌照价格很高的,一个要十几万元。我是以“超级替补”的身份得到这份特别奖励的,当时特别开心。

  “1比9”是裁判导演的

  在申花效力的那些年里,有很多场令我至今难忘的比赛。比如1998年足协杯的冠亚军决赛,比如2000年主场打大连、2001年客场打天津的比赛,我们都打出了高水平。

  最难堪的比赛,当然是1997年在北京的那场“1比9”。回头来看那场比赛,我可以直接地说,是裁判导致了那个天大的意外。大家看看那场比赛的上半场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四个进球,有三个都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不是裁判在上半场的判罚,我们那场比赛有可能都不会输。

  离开申花,没人骂我叛徒

  当初离开申花转会到中远,而且是以队长的身份离开,我知道,有些球迷接受不了,也可能伤了一些球迷的心。不过,那时候大多数球迷是能够理解我的。后来我到了中远,有很多球迷依然支持我。有些球迷因为我转会,从申花球迷变成了中远球迷。大家都不是叛徒,我觉得这是足球的一部分。有了这部分内容,足球变得更加精彩。

  很感谢那时的申花球迷,尤其是蓝魔球迷,因为他们给予了我理解与宽容。德比战中,我很少听到有人骂“申思叛徒”。

  申花要以巴萨皇马为标杆

  尽管早已离开申花,但我不可能远离申花。现在不做球员了,依然会关心申花。申花是一支有明星球员的队伍。我希望,申花能够更好地发挥尖子球员的作用,激发他们的状态。

  申花在中国足坛的地位,相当于西甲的皇马或巴萨。申花不仅代表了这支俱乐部和球队,也代表了上海这座城市。我希望,每个申花人,不管是在任的,还是离开的,都要为维护申花俱乐部的良好形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申花要以皇马或巴萨为标杆,力争做到最好。

  “千年老二” 只因实力不及大连

  我们那批申花球员,都是伴随着“沪连争霸”的历史成长的。“沪连争霸”不仅是那些年里申花历史的主旋律,也是我们球员时代的主旋律。遗憾的是,我在申花效力的那么长时间里,除了1995年夺冠,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被大连队压着,多次屈居亚军。所以,我们也被戴上了“千年老二”的帽子。

  有人说,申花之所以成为“千年老二”,有很多精神和气质上的原因,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足球场,最终比拼的是实力。我们那么多年之所以一直被大连队压着,主要是实力上不如对手。相对来说,大连队那时候中场不如我们,但他们的前锋线和后卫线比我们强。从那时候国家队的阵容也能看出来,大连队占据着前锋线和后卫线的多数主力位置。另外,大连队在外援的投入上也比我们走在前面,出手也高于我们。所以,那些年里,大连队的外援阵容是强于我们的。比如,大连队引进的内梅切克,年薪大概在50万美元左右,而那时候,我们申花的外援年薪只有20万美元左右。一份价钱一份货,差距也就出来了。此外,说实话,和人才济济的大连队相比,那时候我们的板凳阵容不够强大,替补和主力差距比较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说到具体的位置,我觉得,那时候我们主要缺一个强力中锋和一个好的中后卫。这两个位置提升一下,我们可以变得更加强大。不过,即便我们总是无法争到冠军,但那些年里与大连队的比赛,我们赢球的场次甚至还要多一些。与大连队的比赛,我们常常能表现出非常出色的技战术水平。说实话,那时候大连队最怵的也是申花。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中超联赛第10轮专题  中超积分榜

更多关于 申思 申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