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康桥基地,申花楼一片寂静。罗迪奇换上茄克、牛仔裤,掩饰不住的疲惫——坐了14个小时的飞机之后,又立即投入1小时跑圈半小时牵拉的训练。这是长长的一日。对29岁的罗迪奇来说,一如往常,他早已习惯“在路上”的日子。
“很困,很累,还有点饿。”罗迪奇的开场白,那张棱角分明的脸,读不出一丝抱怨。“不过人都是要学着适应的。”出生在波斯尼亚,15岁去了贝尔格莱德,之后“流浪”的足迹从希腊、比利时、斯洛文尼亚到英格兰。一路上,罗迪奇适应了颠沛流离,适应了战乱,也适应了作为职业球员的种种艰辛。分离,自然是其中的一部分。相识6年半的妻子;天天喊着“爸爸射门射门”的2岁半女儿;打了20年篮球的父亲;还有曾经是手球运动员、现在退役准备迎接宝宝的妹妹,都是罗迪奇的牵挂。“估计我的女儿已经开始想念我了,她常常和我一起玩球。”说起家人,罗迪奇稍显严肃的面庞,开始“融化”。“等一切安顿好了,我会把我的小天使,还有妻子带来上海。”话题涉及战争,他总是有些激动地绕开去。
罗迪奇是前锋队员,他的身上很自然有股“杀气”。“那些不认识我的人,看到我在球场上踢球,都会觉得我好战,充满攻击性。其实球场下我完全是另一个人。”罗迪奇最喜欢的球员是恩里克·坎通纳。“他是条很有血性的汉子。”但演电影、画油画的坎通纳也有温柔的一面。“其实人们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影子。”他的话变得耐人寻味起来。“如果让我找几个单词形容自己的性格,我觉得是:害羞的,平和的。”罗迪奇淡淡地笑了起来,果然有一丝羞怯的味道。“初次见面的时候,我通常不爱说话。事实上,我算是比较自我,内向的人。”生活与足球的关系,罗迪奇相信:能收拢,才可能最大空间地绽放。
环境、经历,造就个性。罗迪奇不是那种会夸夸其谈、拍着胸脯表决心的人,但一字一句实实在在,“对上海球迷,我想说的是每场比赛我都会拼尽全力,帮助球队去争取胜利。”本报记者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