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职业化足球已是第16个年头了,但“小卒”周海滨的离开,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原来中国足球竟是如此的不职业。
轻轻的,周海滨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遮羞布”。从1994年开始,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如今,职业化足球已是第16个年头了,但“小卒”周海滨的离开,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原来中国足球竟是如此的不职业。
伪职业
6日,中国足协发表声明,很职业地表态,鼓励球员留洋。但是,表面上的职业,凸显的却是中国足协的不职业。事实上,中国足球“不职业”,由来久矣。
翻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史,不难发现,不职业的例子比比皆是。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周海滨转会事件”。按照中国足协的规定,周海滨是鲁能的人,尽管他与鲁能尚未签订2009赛季的工作合同。其实,即使未来30个月都不签合同,周海滨也无权转会,因为根据“土政策”,他在此期间都是鲁能的人。
但是,国际足联的规定并不是这样的。国际足联规定:一名职业运动员在与其现签约的俱乐部的合同结束、或将在6个月内到期的前提下,可以自由与另一家俱乐部签约,而原东家不得收取转会费。
如此明显的漏洞,岂能瞒过精明的周海滨的眼睛?虽然周海滨许诺对老东家进行经济补偿,但与鲁能的损失相比,这些补偿堪称九牛一毛。
还以“周海滨转会事件”为例,俱乐部的表现同样不够职业。去年,埃因霍温就提出了引进周海滨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鲁能为何想不到用合同来约束自己的核心球员?与周海滨同龄的陈涛,同样是国外俱乐部青睐的对象,但陈涛却跑不掉,原因很简单,金德俱乐部与其签订了长期的工作合同,从而避免了无谓的损失。
即使这样,鲁能仍是中超最正规的俱乐部之一。其他俱乐部都干了些什么?公然“洗牌”者有之、任意处置球员者有之、动辄威胁退出者有之,更有甚者,有的俱乐部退出后竟然后悔了,这是何等的业余!
球员就更不用提了。场上争强斗狠,场下灯红酒绿。中国足坛,职业球员数以千计,却鲜有正面新闻出现。
“真商业”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足球这些毛病,英超有,意甲有,西甲也有。难道英超、意甲、西甲统统不职业了?
所谓职业化,不仅仅是商业化,还包括制度化和责任化。而中国足球却把其中的商业化特征无限制地放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商业化,却不够制度化,更缺少责任化。职业化足球已是第16个年头,但与职业化开始前相比,中国足球虽然钱包“鼓”了,水平却降了。想当年,有人将中国足球定位为“亚洲二流”,招来非议无数。如今,如果有人说中国足球是“亚洲三流”,肯定不会遭到白眼。
有评论认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只是造就了一些“有钱有名,无德无能”的富翁,与真正的职业化却没什么关系。
觉醒
好在,有极少数人率先觉醒了,而周海滨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周海滨转会埃因霍温,坊间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引人注意。中国足协关于转会规则的漏洞存在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而能看到这个漏洞的,肯定也不只周海滨一个球员。但是,周海滨率先将想法付诸行动。一位圈内人士评价周海滨时这样说道:“如果我们能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事件,我们会欣喜地看到:中国球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他们开始学会利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周海滨不但不是‘逃兵’,还是推动中国足球与世界真正接轨的先行者。”
先行者还有冯潇霆,虽然他闹出的“动静”不如周海滨大,但据媒体报道,冯潇霆加盟K联赛已经无限接近成功。
其实,觉醒的不仅仅是球员,还有俱乐部。受到“周海滨转会事件”的启发,中超俱乐部纷纷与球员签订工作合同,一些有潜质的年轻球员,得到了两年以上的合同。
希望
一系列“意外事件”,尤其是“周海滨转会事件”,扯掉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足球人应该感谢24岁的周海滨,因为他撼动了中国足球不合理的规则与体系。或许,这将是中国足球走向真正职业化的最佳机会。
在这一事件中,中国足协的表现也让人看到了希望。2003年的“尼古拉斯事件”中,国际足联认定尼古拉斯为自由人,要求中国足协解除禁赛。但是,足协以中国足球情况特殊为由,说服了国际足联,维持原判。好在面对周海滨转会时,足协没有将不职业进行到底,而是选择了支持。同时,足协还表态将尽快组织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注册、转会政策,以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
此外,中国足协“新掌门”南勇,相比于前任,是绝对的内行。在南勇的“掌门”下,中国足球有望实现真正的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