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足降级、辽足俱乐部发表公开道歉信后不久,本报独家收到了一封来自前辽足经营部经理高建立的电子邮件。
高建立曾任辽足俱乐部经营部经理,从1997年一直工作到2007年,是辽足俱乐部多年来的一个直接见证人。他也是1999年、2005年辽足年收入两次突破两千万成功操作的直接参与者之一。
这封信以一个经营者和见证人的视角、从经营的角度剖析了辽足衰败的根本,并对未来辽足的经营之路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假设辽足真的想东山再起重返中超的话,这封信无疑是一个良好参照。
□高建立 (前辽足俱乐部经营部经理)
11月23日,辽足再次降级了,虽然本人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得知这个消息后还是伤心了几天,因为毕竟自己曾经把最黄金的人生工作时间交付给了辽足,并与辽足共同度过了十年的风霜雪雨,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
痛定思痛,反思辽足降级之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大环境、球员输出等原因,本人感觉辽足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不到位是降级的根本原因。
今年辽足降级之后,俱乐部发表了一封公开信,里面说今年辽足经营收入为零时,感觉到非常的震惊,但仔细想想,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原因主要是:其一、俱乐部的经营严重缺乏诚信;其二、俱乐部的经营违背了市场经营规律;其三、忽略经营队伍建设。
先说说俱乐部的诚信,可以基本归结为零。造成诚信缺乏的原因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造成。比如,俱乐部的股权始终不清晰,从1995年俱乐部成立至今,关于俱乐部的股东构成始终被外界猜测,这也就造成了一个问号——辽足到底是谁的?同时,关于俱乐部的法人外界也长时间的纷纷猜测。作为一个企业,无论性质如何,人家与你合作总得知道谁是法人吧?可辽足真的很怪,谁也不愿意做这个法人,都怕承担责任,大家想想,一个谁都不敢做法人的企业谁敢跟你合作啊?
再比如,辽足俱乐部负面新闻始终占据全国各俱乐部之首,负面新闻集中在各种官司、债务及球队打假球、默契球等,有些完全可以避免,但就是由于自身工作原因没有做好。比如经常有欠宾馆餐费等小钱的事,这样的事并不是拿不出钱,只是日常理财理念有问题造成的;再有就是在广告承揽过程中,为了拉到赞助,什么都承诺给人家,到时候落实不了。
由于缺乏诚信,所以就造成了至今为止没有一家大广告客户第二年再次合作或冠名的,都是“一锤子买卖”,使俱乐部的经营之路越走越窄,直至今年全年收入为零。
再说说俱乐部不尊重市场规律。比如,在对球队冠名广告、球衣广告、场地广告报价及门票的价格确定上,都是俱乐部某个领导一拍脑门说出个数,而不是遵循市场定价程序确定。由于价格确定的水分太大,给广告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说俱乐部对经营人才的重视程度。俱乐部有时出现仅有1——2名经营人员或干脆没有专职经营人员的状态。作为一个靠广告收入生存的企业,没有一名专职广告业务员,怎么能生存啊?俱乐部在招聘经营人员过程中,往往注重是否有人际关系,常常忽略广告专业及业务阅历;在对经营人员管理过程中,不注意保护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薪酬发放上与行政管理人员等同处理,业绩高低收入没有区别,随意辞退经营人员等。
作为曾经的辽足人,今天反思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对辽足能重新振作起来,早日重返中超。同时,给出一个建议:俱乐部应从打造诚信辽足入手,重塑辽足形象,取得社会的认可。我认为以下6个方面必不可少:
1、公开辽足的股权结构及责任人,在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构的基础上,勇敢的接受社会监督。
2、以本次降级为契机,深刻查找、反思俱乐部经营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重视包装自己,把俱乐部融入到社会之中。通过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打造辽足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辽足自身没有销售出去的广告媒体,大量地为政府发布公益广告。
4、珍惜球迷感情,真正把球迷作为上帝,经常开展与球迷互动活动,虚心听取球迷呼声,保护球迷热情。
5、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广告精英,制定科学、有效地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专职经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多劳多得,奖惩分明。
6、设立客服部,全方位地做好新老广告客户的服务工作。
辽足作为辽宁几代人培育起来的一个品牌。我相信它不会经不起这次降级打击,更相信辽足一定会在有关方面、社会和广大球迷的呵护下重振雄风,为辽宁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