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是中国足球"改龄门"最大赢家 三方都赢何乐不为?(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10:28  时代商报

  一位长期从事青少年队伍执教工作的基层教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道,“现在很多省市年底考核教练的标准就是球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比赛中获得的名次。如果带队成绩不好,年底考核不过关,肯定要丢饭碗。我们青少年队教练不是不想把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只是承受着成绩方面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在孩子的年龄上做手脚,否则,以小打大,吃亏难免。”该教练随后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最初让球员改年龄时,有些家长还很气愤,甚至赌气说如果改年龄就不踢了,还要去举报那些改过年龄的球员。但后来发现,改了年龄之后,孩子不但进了职业队,而且还被选进了国字号,可谓是名利双收。足球就是吃青春饭的项目,后来大家也都看明白了,改了年龄,不但球员自己受益、教练跟着借光,就连足协领导脸上也有面子,既然足协不追究,那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

  的确,正如这位基层教练所言,既然是三方都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当“改龄”已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甚至成为国际大赛中被对手诟病的软肋时,中国足球在国际足坛上可以说已毫无诚信可言。最重要的是,当球员“改龄”之风越刮越甚之时,毁掉的不仅仅是中国足球的今天,还有明天。

  “改龄”非足篮专利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球员“改龄”并非是足球、篮球圈的“专利”。只不过,足球和篮球作为中国职业化体育的“先行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对球员年龄的更改更疯狂、也更明目张胆一些。

  昨天,一体育圈内人士就向记者透露了发生在田径赛场上的“改龄门”事件。2006年田径著名教练王德显克扣自己麾下运动员工资奖金的官司,曾在中国体坛引起轩然大波。其实就在这场官司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作为王德显的弟子,郭萍还向外界揭露了王德显要求运动员更改年龄以达到参赛目的的丑闻。据郭萍当时对身边的人讲,她本是1980年8月份出生的,但在1996年王德显为了让她参加马拉松比赛,根本没经她同意就将她的年龄改大了3岁。至今,她的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仍是1977年6月15日。在退役后,她本来想将自己的年龄再改回去,但因为手续比较麻烦,需要很多证明,最终郭萍放弃了将身份证改回真实年龄的打算。此外,中国体操队员的“低龄化”也一直是国外对手和媒体质疑的焦点。

  在采访中,记者还从一个老教练口中得到了一个更让人啼笑皆非的真实故事。原来改年龄不仅局限在运动员身上,一些裁判,特别是足球裁判为了延长自己的执教生涯,竟然也改起了年龄。原来,足球裁判退役年龄是45岁,如果改小几岁,可以多吹几年。这意味着“灰色收入”也将随之多捞几年。 记者 赵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毛剑卿 国足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