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哨孙葆洁执法之道:良心从不打折 业务精益求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09:40  新华网

  在现在的中国裁判界,“金哨”孙葆洁已经算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从2001年开始,他已经先后六次,而且是连续五年获得“金哨”的称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业务能力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孙葆洁的为人之道和执哨之道也一直为人们所赞叹。

  正因为如此,他也成为亚足联和中国足协近十年里重点栽培的明星级裁判员,其执法过的洲际和世界级大赛的场次不计其数,在国际赛场上为良莠不齐的中国裁判界正了名,争了光,也无愧于“金哨”的美誉。

  良心从不“打折”的裁判

  关于孙葆洁,江湖上和坊间的“传闻”不少,而且在早年间的“扫黑”热潮中,他也曾经是风云人物。但与其他焦点人物不同的是,关于孙葆洁的传闻都是正面的,而且在裁判员遭遇的信任危机最严重的那几年,独善其身的孙葆洁更是以红色标兵的形象,成为裁判员们学习的榜样。

  阎世铎当足协主席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说这个人正派那可能是有偏见,但如果大家都这么说,他的能力和人品就是毋庸置疑的了。他说的就是孙葆洁。

  许多孙葆洁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对他的勤奋都无比钦佩,他的人品更是深得赞许。“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孙葆洁的人生格言和处世哲学,虽说不上每天以此三省其身,但行事做人必以此为准绳。

  与常人一样,裁判员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物欲要求,但他们同时是足球场上一言九鼎的法官,掌握着球员和球队的生死命运,因此也必须面对更多的诱惑和考验。在这时候,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信念,不为利益所动,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其实,这么多年我的信仰和信念也从来没有变过,技术上谁都会出现问题,但良心不能‘打折’,对于一名裁判员,这点尤其重要。”孙葆洁说。

  业务精益求精的裁判

  1997年,作为清华大学体育教师的孙葆洁成为国际级裁判。十几年间,勤奋的孙葆洁已经成为中国的精英级裁判,而且也为亚洲足坛、为中国裁判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要想在国际裁判界打出一片天地,裁判员的业务能力也必须与时俱进,要有勤奋和刻苦的付出。把裁判工作当作一个重要事业的孙葆洁同样坚信这一点。在国内裁判员的各种考核中,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尤其是裁判员最重要的体能训练中,他始终是练得最苦的一位。在目前的裁判界,孙葆洁的体能仍旧是最好的,不管是与他同时代的裁判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都只能甘拜下风。在亚足联和国际足联安排的业务培训班上,孙葆洁也往往能够以优异的成绩得到欧美那些优秀裁判员的首肯。

  在亚洲足坛,中国的裁判员地位不高,出现在国际赛场上的中国裁判员越来越少。但作为国际足联公认的裁判精英,孙葆洁一直保持着高出勤率,这同样是对他业务能力的认可。不久前,孙葆洁刚刚执法了亚冠联赛四分之一决赛大阪钢巴队和半决赛阿德莱德队的一场比赛,而且马上也要在亚冠决赛中担任第四官员。

  事实上,孙葆洁在十一年的国际级裁判生涯里,像这样在洲际高水平比赛中执法的场次并不少见。在连续三届的世界杯预赛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在已经结束的世界杯亚洲区预赛二十强赛中,孙葆洁共执法了六轮比赛。正是因为他在二十强赛执法过程中的无可挑剔,他的名字也出现在亚足联十强赛执法裁判员的名单之列。

  据了解,亚足联对于裁判员的业务水平都有一个阶段性评估,如果他们在某一阶段认为裁判员出现判罚上的重要失误,这名裁判员会很长时间失去继续执法的可能。在每届大赛中都同样有这样的评估。而在历次或者历届比赛的评估中,孙葆洁都得到了高分。在中国足球失去世界杯资格之后,中国裁判员也许是亚洲十强赛唯一值得关注的中国元素。

  如今的孙葆洁已经算是中国裁判界的元老了,但实际上他只有43岁。40岁时,他便已经成为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的正教授,也是目前中国裁判界唯一的一位拥有正教授级别的裁判员。虽然级别够高,但孙葆洁一直恪守着为人师表的古训,做人心底无私,业务上勤奋追求精益求精。

  “裁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要研究,要钻进去,更要与时俱进。对于裁判员而言,只要勤勤恳恳去做,老老实实去做,终究还是会赢得认可。”孙葆洁说。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中超联赛第24轮专题  中超积分榜

更多关于 孙葆洁 金哨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