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两周三破汉军陈规 他用浑身解数让队员倍感新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18:41  体坛周报

  记者葛爱平武汉报道

  大巴刚启动,老朱就站了起来,对着一周多前才成为他“部下”的小伙子们说:“今天大家的努力有了结果,我感谢大家。但是……”顿了一下,他接着说:“等汽车在基地停下后,我们要忘掉这场比赛的结果,但要牢记这场比赛的过程。”队员们正等着他进一步的“阐述”,他却忽然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今天不放假!从今天开始,凡是比赛之后,都不放假。”

  大家不作声。不放假并没有让满心喜悦的队员们沮丧,因为他们都知道,自从老朱来到这里,这里的规矩,已经开始改变了。

  改变,从比赛前两天开始。

  周五,也就是赛前两天。按照过去的习惯,比赛前一天队伍才完全集中。但是这一天,包括郑斌、王文华等几个结了婚的球员都没回家。而在过去,这是“法定的回家日”。老朱说:“队员们不一样了,他们为了比赛,自己把习惯改了……”

  老朱的房间在走道的第一间。他的习惯是大开着门,坐在沙发上手里摁着遥控器,观看比赛录像。门外来来往往的人,他都知道。那一天,我正与老朱闲聊,他忽然叫了一声:“XXX,来,看到我别躲啊!”

  一个年轻队员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朱导您叫我啊。”老朱让他坐在身边,他怎么也不肯,就站着。老朱叫他来,其实还真没什么事,东拉西扯几句之后,年轻队员额上泛出了光。“你怎么还出汗了?紧张什么呀,这样上场打比赛肯定慌!”老朱沉着脸说。

  “没啥,不紧张,有啥紧张的。”年轻队员赶紧申辩。老朱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说:“是吗?不紧张就好。后天让你上,敢不敢?”那队员胸脯一挺:“您放心,绝对没问题!”老朱说:“好,就要你这句话,休息吧。”孩子车转身,高兴地离开了。

  “这是谈话吧?”我问。老朱说,“不算,给他一点激励。”带青少队多年的老朱,在掌握队员心理上很有一套。“大赛前晚,队员最怕进教练房间。这时你找他们谈什么,未必有效果。但有些边缘队员,却很愿意教练找他们,他们信心很足,很渴望上场。这时,要好好掌握,不能让他们泄了这口气。”

  助理教练常卫魏走进来。他奉老朱之命,到球员房间打探。“基本上都在房间里,没人出基地。怪了,今天又不封闭,怎么都不出去了?”老朱叹了口气:“其实我还是喜欢他们走出去。整天憋在基地里,不一定是好事。”

  根据过去的规矩,周六上午队伍要住到新华路附近的酒店,下午则去踩场。老朱问常指导:“习惯搬过去吗?”“好象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有队员反映,那里太闹了。”老朱沉思了一会问:“不去怎么样?”“就怕路上时间长,从武昌的基地到汉口的体育场,就算警车开道,也要1小时。”

  “一小时不算长,过去国家队在欧洲,从驻地到球场两三个小时都有,我觉得可以。”又改了一个规矩,主场比赛前,球队不搬家了。

  周六下午,新华路体育场,球迷聚在一堆等候试场的武汉队。时间过了,仍不见车来。体育场人员出来说:“别等了,不来了。”

  这是周五深夜,确切地说是周六凌晨,老朱和助理们开会作的决定。去不去试场地,大家意见不同。比赛前去场地适应一下,这也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不管是哪个队,都一样。很多时候,适应场地的意义并不大,更多的是让在基地训练多时的球员,利用这个机会寻求一些新鲜感。但是,从武昌到汉口路途太长,来回两个多小时,耗时耗精力。最后,老朱还是决定,再破一个规矩,不去适应场地了。

  让队员寻找新鲜感,得另找办法。什么办法?老朱通过俱乐部,紧急联系了附近一家宾馆,周六晚全队到宾馆酒吧,打牌看书聊天。虽然这一套在一些俱乐部很流行,但在武汉还是头一遭。队员们感觉很新鲜,斗地主时,把牌甩得啪啪响。

  终于,武汉1比0赢下长春,止住连败,也赢得了喘息。回到基地,老朱让人在黑板上写下第二天的日程:8点早餐,中午2点发车;29日下午1点从新华路发车回基地……为什么赢球还不放假?“比赛后球员身体透支厉害,需要补充和休息。这时放假,如果不注意对身体非常不好。以后,不放了。”

  这个规矩,在武汉队是第一次,据我所知,其他俱乐部也不多见。当天晚上我离开俱乐部时,队员们的车都趴在那,宿舍已渐渐安静。老朱照例大开着门,坐在沙发上,观看大连队上一轮的录像。对于这位前国家队主教练来说,这不是新规矩,而是老规矩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参加花式篮球选拔赛,赢showtime签名限量版篮球服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都匀、宝鸡站战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