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林:完成本土化是好事 有人曾提议取消辽足(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2:48 华商网-华商晨报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辽足完成本土化是件大好事!”听到股权回归的消息,让曾是辽宁省体育局 局长的崔大林兴奋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这也了却了我本人多年来的一桩心愿!” 记者:11年前,辽足俱乐部选择了股份制道路的初衷是什么?
崔大林:1985年,辽足开创了一个足球与企业联姻的新模式,与“东药”的合作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可以说,我们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十连冠”的辉煌让每个球迷都难以忘怀。 1994年,辽宁足球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重工业基地面临阵痛,国有企业面临困难,这也使辽足的生存环境举步维艰。迫不得已下我们选择了股份制的道路,而北京华堂公司也正是在那时进入到了辽足。 记者:据说,当时有人提议取消辽足? 崔大林:的确是这样,当时有观点认为一个俱乐部若要良性发展,依托一个城市是必要条件。那时辽宁省已有沈阳和大连两支不错的队伍,而且也各有城市依托,所以辽足的存在似乎没有必要。但当时我明确表示,辽足不能取消!辽足的消失也是对辽宁球迷的一种伤害,更是对辽宁球迷的不负责任。 记者:当时选这家省外企业时有没过争论? 崔大林:没有,因为选他们是当时惟一选择。不选他们,辽足面临的就是生死大限。我们和华堂,与曹国俊最终确立了合作关系。但我们提出了“辽宁队的牌子不能倒”;“队伍不能散”、辽足的隶属关系不能变的原则,最大程度保证辽足的未来的发展。 记者:这两年,辽足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例如请赵本山当董事长,但还是没能解救辽足。 崔大林:有时,炒作只是一种临时的行为,就像给人打了一支兴奋剂,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维持一种兴奋状态,但时间长了依然不会有实质效果。 记者:您认为,经过11年后辽足股权本土化是必然选择吗? 崔大林:这11年里,辽足经历了不平常和艰难的历程,应该说,辽足本土化是一种必然。有一点我们是无法否认的,因为在目前的环境里,足球市场化的运作仍需要政府的支持,如果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将一事无成。 记者:您给予辽足的最大建议是什么? 崔大林:我想,除了俱乐部的自身建设外,辽足重点注意的应该是对自已后备力量,也就是梯队的建设,这是保证辽足实力长久和自身发展的最根本方法。1995年,辽足不幸降级时,我说过辽足终有一天会打回来,因为那时说这话时我心里非常有底儿,因为我对辽足的后备力量非常有信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的想法,不仅打回了甲A,而且还差点创造了凯泽斯劳滕神话。 我记得当时辽足的梯队有李金羽、李铁等队员,最小的那批队员里有杜震宇等人。而事实证明,这些人现在都成了中国足球的中流砥柱。所以说,辽足东山再起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后备力量的培养,这是我最大的建议。 记者:当年辽足降组时,你曾说过一句话“花落自有花开时,蓄芳待来年”。如今,完成本土化的辽足又将重新上路,这时如果让您选择一句赠言,应该是什么? 崔大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说的是辽足11年来的艰辛历程,“柳暗花明又一村”意为希望辽足能够借此契机重振雄风,也了却我这个老足球人的一桩心愿。本报记者 郭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