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晖出书《谢晖:这就是生活》片段:曾被根宝淘汰过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4:24 申江服务导报 | |||||||||
同谢晖一起酝酿写这本书,是在2004年的4月。那时他正官司缠身。走到哪里,手边一个大包包,仿佛一个职业白领,拉链都合不拢,大堆的文件翘在外面,不是与力帆的早期合同,就是律师的文件……坦率地说,那时候的谢晖有点“祥林嫂”,话里话外都是合同、官司、国际足联和“我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还在张罗着自己的一个小酒吧———一个命名为“7”的白色小吧,全白色真皮沙发,永远有最好的足球比赛转播。也是在那时候,他开始想不少事情,比如,写下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给自己总结,也给同龄人看看自己的心迹
断断续续的,我开始跟谢晖交谈,跟他的家人交谈……一起走进他的回忆的同时,生活中,他开始再次走进申花队、走进国家队……30岁的谢晖又回到了人们视线里,在如此低落的足球环境里,一位球员在而立之年到来前的自白,有爱情、有困惑、还有复杂的家史……这里,我们从《谢晖:这就是生活》中摘出来两段,让《申》报的读者先睹为快。 30岁,我明白了,在这一生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多么重要。从最想做的事情当中得到快乐,是多么的幸福。我没有怀疑过,甚至在那两年没有球踢的日子里,我也坚信,我一定还能重返球场,踢球是我想做的事情,我还不想结束。 今天,我不但重返了球场,还重返国家队,为国家队效力、进球,很想对那些一起长大的队友们说,没有结束,只要心中存着对足球的热爱和激情,我们的足球生涯不是一张“准赛令”可以结束或者开始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终结者。只有自己,才是生命这首旋律的作曲者和演唱者。 我热爱音乐。 回想1995年多次深夜逃出江湾基地,最常去的地方是复旦大学后门的HARDROKE,由几个复旦同样酷爱音乐的学生开办,我深深迷陷在那小酒馆里永远的nirvana那超凡的旋律里。我承认,KurtCobain的音乐颓废,颓废到潦倒,有时候听得我感觉到恐惧,他似乎已经把我带到人类灵魂的边缘……我喜欢他的音乐,却不赞同他对生命的理解。他的人生仿佛打一个响指,“吧哒”一声瞬间滑过人间。而今,我的车里仍然有他的唱片,可是,他已经不再是我如今生活的主旋律。 我热爱生命,正如我热爱旋律。 现在,我更爱听欢快轻松的“放克”,80年代最红的redhotchillypipper,仿佛是听到有人从家里二楼的楼梯轻快地颠下来,听上去感觉就是漂亮!他们的underthebridge和谐明媚!还有coolplay纯美国风格的linkinpark,明媚的爱尔兰乐队TheWhiteStripes那首sevennationarmy,如果你还没有听过,我真的建议去尝试。 作为一个球员,在这本书的开始,不写足球,而写对音乐的爱,是想跟我的同龄人说,每个人的人生都仿佛一曲旋律,独特、优美而难以把握,而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这首旋律的作曲者是我们自己。 这,就是生活。 我被根宝淘汰过…… 我并不是被徐根宝一眼看中的。一开始他说我“还年轻,以后再说罢!”,当时我真是失望极了……后来我和吴承瑛、张家平被国家青年队看中,接到通知去报到。但是我心里还是一心想去徐根宝执教的上海队。因为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在青年队,北方队员都更受欢迎和重视,南方队员里也只有广东队员能引起重视。在国青队试训的南方其他省市的队员往往是匆匆过客。作为上海球员,我深知自己在国青队的前景并不乐观,因此更希望加盟上海队,何况上海队又有徐根宝这样的知名教练带队。但既然进不了上海一队,国青队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毕竟国青队总比上海青年队要强很多。 就在出发前的头天晚上,父母亲和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话铃响了,父亲拿起电话,居然是徐根宝亲自打来的:“我是徐根宝,我们决定录取谢晖了,明天让他到江湾训练基地报到。”老爸简直是大喜过望,但又有些不放心,追问道:“但是谢晖去国青队的手续已经办好,飞机票也买了……”徐根宝说:“飞机票你们自己去退,手续问题我们会与国青队协调的,明天就让谢晖带上日常生活用品来报到,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带了,队里都有的。” 德国的球迷太棒了! 在德国,当球队比赛的时候,全场球迷都在唱歌,每个球队的球迷有自己的“队歌”。直到现在,那歌曲的旋律还回旋在我的脑子里,那种感觉、气氛跟国内简直是两码事,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申花的蓝魔已经很有西方正宗球迷的模样了,不过就人数上同德国球迷相比,实在是太少了。那边一撮就是两万人。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到场就放烟花,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时候,他们都会把衣服脱掉,差不多每场比赛都在狂欢。那种投入,在国内是看不到的,或许在中国人看来那简直就是在发疯或者在发泄吧。即便球队输了球,他们也是那么起劲。要是换了上海人,估计老早就会说:“踢得太臭了,不看了,下课下课!” 不错,德国球迷也会叫“下课”,但那是在真正愤怒的时候,而不像上海有些球迷那样,随时随地把“下课”挂在嘴边,听上去总有点起哄的味道。 德国的球迷做事很认真。如果有什么疑问,他们会集体坐在球员乘坐的巴士前面抗议,要求俱乐部给球迷一个球队输球的说法,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组织的。如果球队莫名其妙地输球,他们会真的不开心!要是赢了,城市各个酒吧的生意就会火红!酒都能卖空了。不少球迷,他们在球场上的座位号是从他们祖辈那里传下来的。我就听到几个老拥趸亲口告诉我,他的那个座位,从前就是他爷爷看球时坐的。在他很小时候,就被爸爸抱来坐在这一个座位上看球。这真是些绝对忠诚的球迷啊。 我还有一个德国朋友,他自己是亚琛队的球迷,而他老婆喜欢另一个球队。看两队比赛的时候,老婆穿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衣服,他自己就穿亚琛队的衣服。不管那场对决的输赢是谁,注定总会有一个人不开心。这样的事在德国不少,甚至有夫妻为此闹离婚的呢。你说这是忠诚也好,是痴迷也好,但是这种执着的精神确实很可爱。在德国,球迷是跟着球队一起长大的。他们会说:我是亚琛的!就好像他整个人就是亚琛的,亚琛已经深入到他的生命里,好比他已经嫁给亚琛了。(王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