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系”诡异收购国际 入侵上海滩一年一动作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07日09:25 《足球》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刚刚完成挺进东北的战略,张海就把资本扩张的触角伸向了中国金融之都——上海。 在张海为深圳健力宝俱乐部钦点的俱乐部标志上,有四对翱翔的鹰翅,现在他已经有健力宝队、辽宁队、国际队,不知他的第四对鹰翅会是哪支球队? 张海诡异收购上海国际 特约记者麦小麦报道中远退出不是新闻,中远集团对徐泽宪领导的中远置业在足球上的过分投入一直颇有微词,抽身而退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但收购上海国际的正是一个月前入主辽足的健力宝,却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如果说还有很多人把收购困窘当中的辽足视为张海的心血来潮之作,那么如今在经济重镇上海的兴风作浪,就使张海和健力宝的野心暴露无遗。而在神秘的张海手中,所有的过程都变得无比神秘,也许,直到现在,关注者最为有力的证据,也只是徐泽宪面对相熟之人迸出的三个字:健力宝。 诡异的操作模式 确切地说,在这件事情上使用“健力宝”三个字也许并不准确,从辽足到国际,真正的幕后操纵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张海。换句话说,一个正在中国足坛隐隐凸现的,是“张海系”,而非“健力宝系”,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能解释又一起转让与收购的演变。 直到昨天,太多迹象陆续浮出水面。中远高层已经在诸如引援一类的相关合作事宜中,向某些合作者隐约表达了俱乐部易主的意思;已经纳入健力宝旗下、并正在广东三水集训的辽足内部,同样传出健力宝进一步收购中远国际的有力说辞;与此同时,上海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有关人士透露,健力宝集团在上海买下了一大片土地,“好像有进军上海房地产的迹象”。 2003年12月31日,张海本人现身上海,没有随从人员,甚至还专门约健力宝队的上海籍球员共进下午茶,显得悠闲无事,但此后神秘失踪,与知情者所称“双方在1月初签订合同”的说法基本相符…… 昨天,上海中远召集大部分上海媒体对此事“辟谣”,其用意似乎更在于担心此事提前曝光而影响到具体进程,但是,对张海而言,这并不是根本的问题,除了不会傻到在俱乐部法人代表的空格里填上“张海”两个字,中国足协有关“关联关系”的土政策对他几乎是一纸空文。 2002年初,一个不慎走漏的消息使得收购健力宝集团的表面对象变成“浙江国投”,但几个月后张海声称,他在健力宝的股份超过50%。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张海掌控的“凯地系”控股中国高科而收购的东方时代,恰恰已经摇身一变为浙江国投的第二大股东。在庞大的凯地系中,可以为张海遮掩真实身份的“幌子”应有尽有,这个在资本领域中都堪称难解之题的现象,绝非中国足协所能解。 相比之下,徐明坐在实德航母的顶端,但中国足协即使搜集了一麻袋的所谓证据同样无法阻止“实德系”。而现在,张海只是坐镇于凯地系掌控的一个下属实业中,足协注册部的办事人员恐怕连搜集证据的方向都摸不清。有经济观察人士认为,就算张海完全沿用收购健力宝的方式而照搬靠近上海的浙江国投,也无以证明张海与新俱乐部的“血缘关系”。 一年一个大动作 无论张海曾经有过多少闪亮的头衔,但现在这个年仅29岁、方头大耳的实业人士的名片上只印着“健力宝董事长兼总裁”的职务,而事实上,他以“凯地”为源头打造出的国内资本链条并未废弃,香港慧德基金、康达控股和中联集团等公司机构依然是他倚身之处,当初健力宝加入张海所牵动的资本游戏,与现在中远国际加入张海所牵动的足球游戏,从根本上说不过是张海“一个人的战争”。 从辽足到中远国际,完全沿袭了张海最习惯的操作方式,快速、迅捷、甩掉一切不必要的包袱,张海一直在他所操纵的游戏当中保持着固有的“残忍”。 2002年3月份,上任仅两个月的张海便在健力宝启动了他的第一桩冒险,一举炒掉了原有的80%以上的销售人员,开始全新的通路建设;4月份,不惜舍弃五、六个亿的营业额,把所有健力宝下面的非健力宝品牌产品全部停产;6月份,甚至冷落老品牌健力宝,而推出定位在健康休闲饮料的全新品牌“第五季”。就像最近的一个月,张海马不停蹄,连续“搞定”辽足和中远国际,在巨大的资金王国的支撑下,张海几乎毫无顾忌。在这一点上,张海与徐明正在走着相似的道路,“就算不是从自己口袋里掏钱,也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在这个市场上的势力”。只要选择了“打足球牌”,那么所谓“健力宝并没有太多资金”的猜测,其实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 张海曾经对自己的管理高层表示,他将在足球上实现“一年一个大动作”,现在看来,经常在健力宝内部足球赛上司职前锋的张海,的确表现出他对足球的另类爱好。上赛季初,杨晨、李铁相继成为健力宝吸引眼球的人物,冠名“中国龙队”虽有遗憾也有声势,而现在,张海绝不担心辽足与国际所制造的广泛而轰动的效应,“张海一旦发力,就能牵动中国足坛所有的关注”,健力宝中人对此不无得意。 但是,可以想象,所谓的“压倒实德系”绝不是事情的重点,张海绝不会醉心于较一时之短长的儿戏。 拉长产业链的游戏 坐在广州健力宝大厦37层上视野良好、宽大无比的董事长办公室内,张海这个昔日的操盘手或许希望过去能像一层皮一样地蜕掉,让大家只看见一个干净、地道、年轻的实业家。但是,在完成了自己从“买壳”到“买肉”的变化过程后,“实业家”张海却无法改变一个“证券高手”的习惯手法。 2002年11月,健力宝在河南收购了造白酒的宝丰酒业,并且用以冠名健力宝队的胸前背后广告,这被视为张海拉长健力宝产业链的开端,但此后,并没有看到张海进一步的动作。也许,辽足与中远国际的背后恰恰承载了张海的产业发展方向,把辽足和国际理解为张海的“东北战略”与“上海战略”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就足球而言,徐明与张海既是竞争者,更是同道中人,他们共同站在那些引退力量的对立面,因为他们相信足球这块市场的号召力,相信足球就是他们扩大产业链最合适的利器。现在看来,在重组健力宝的过程中,过去动辄签下上亿合同的张海必须在区区数百万的合同上绞尽脑汁,大概只是一种暂时的委屈,与其说健力宝是他转性为实业人士的道具,不如说是进行另一种扩张的开始。 事实上,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相信注入辽足账上的数千万资金是出自健力宝集团的财务室,但张海完全有能力说服他周围那些长期稳定的支持者与合作者,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子公司”还是“友公司”,在抢占制高点和抢夺话语权上都是殊途同归。 张海接下来整合中远国际新俱乐部的方式,将与当初整合平安以及整合辽足一样,留用原有人员,留用原有管理层,保持原有城市冠名,然后在将来某个时候再采取张健替代顾凯的方式,全面掌控新俱乐部,这对于张海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随手拈来的游戏。 回到纯足球的范畴上来,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较之国有资本强造的虚假繁荣,较之在政府行为下阴晴不定的脆弱不堪,足球被用作为资本大鳄开道的先锋,也许更具有市场的特质。当然,这不是中国足协愿意面对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