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差
解题
兴与衰加诸一个城市身上,随岁月增减,便斑驳成了一个新中有旧、旧中有新、层次丰富的城市界面。在上海内部,我们也能发现一种相对的时差,这种时差植根于上海的历史
,而表现在上海的本地人、新移民和老外身上。
拥有内部时差的上海是美丽的,拥有上海时差的中国是丰富的。
时差·球迷
-特约记者晓辉上海报道
上海双雄正在争夺末代甲A冠军的路上越走越顺,这个时候,有些人善意地提醒国际和申花能够摈弃前嫌成全一方,以确保本赛季的冠军能够如愿留在上海。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上海球迷显得心情复杂,他们认为:要论夺冠形势,现在当然是国际好过申花,但是要论踢得漂亮,还得数申花,就算从历史感情上说,他们也更希望是申花队加冕而不是国际队登顶。
“如果说现在要找一支球队来代表上海足球的话,那么我想这支球队绝对不会是国际队,而是申花队。”不久前,一位体育系统的官员和记者这样谈及上海的两支球队,他说:“原因非常简单,申花队在上海已经经营整整10年的时间了,在上海人心中他们有着特殊的地位。国际队踢甲A联赛只不过两年的历史,也许在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能够和申花队在上海滩分庭抗礼,能够在球迷中建立起相当的影响,但是我想,传统的力量还是强大的,国际队在申城球迷心目中的地位要和申花队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一样,恐怕还得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吧。”
这位官员的话很有代表性,但是上海球迷偏爱申花队的原因远不止这一点。上海球迷协会蓝魔的负责人徐峰对记者说:“光看看两支球队的打法,你就能够知道谁会更受欢迎了!国际队踢的是那种非常保守的足球,一上来就先稳固防守,然后在防守中寻找反击的机会,这完全是一种被动的防守。申花就不一样了,申花踢的是攻势足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防守很差,吴指导强调的是主动的积极的防守,通过中前场的逼抢来阻止对手发动进攻。上海两支球队,一支是习惯被别人压着打,一支是更喜好压出去打别人,你说说,大家更喜欢看哪支球队的比赛?”
联赛首回合的申城德比大战中,申花队在当时中远的主场———上海体育场输掉了比赛,但是比赛结束后,主教练吴金贵却受到了全场球迷的喝彩,赢得比赛的中远俱乐部老总徐泽宪,却遭到球迷们矿泉水瓶的袭击。“球迷们自然而然体现的感情,最能够说明他们更接受哪支上海球队。”申花队的一名队员和记者这样说。
上海球迷对申花队的眷念,与其说是对一个熟悉名号的不舍不弃,不如说是上海人骨子里那种怀旧情绪的不时泛涌。上海的女人们可以穿着睡衣上街为男人买早餐,可以穿着低胸裙泡在酒吧,但是,她们和她们的父母、老公、兄弟,却不能接受申思一从申花转会到国际,就大骂老师徐根宝的不是,也不大乐意接受国际队那副“暴富”后就对申花队不理不睬的样子。在部分上海球迷眼里,国际是叛逆的,不懂得尊重传统和历史的,比如,国际队里很多队员蓄长发、染头发,就让这些球迷不爽。“其实一支球队的整体形象对球迷的号召力非常重要。”一位老球迷对记者说,“看看国际队里有多少人染了头发?又有多少人留了长发?再看看申花队,一个个球员都是非常健康的形象。你说,如果一个家长教育孩子,他会让孩子们以哪支队的球员为榜样?肯定是学申花。”
在这样一个开放出位的时代,还拿这么点细节来说明上海球迷更喜欢申花而非国际,似乎很没有说服力,不过,前不久上海当地一家报纸上出现的一幅照片,可能具有补充说明的意义。那幅照片里,国际队的替补们在比赛尚进行的时候,就已经齐刷刷地拿着手机开始编发短信,而在申花队的替补席上,每一名队员的眼睛,都是盯着场上正在进行的比赛。“这个事例也不大,但是至少可以说明,国际队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传统,他们要真正赢得上海球迷的支持,肯定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普通上海球迷对沪上双雄的评价,可能也代表着他们对末代甲A冠军归属的态度。支持申花还是国际?在上海德比前夜,在上海双雄争夺末代甲A冠军前夜,在这个依然习惯批判传统却又不时怀旧的时代,上海的球迷们将如何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