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感情的冲突--浅谈姚夏被“截杀”到青岛颐中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1月26日17:39 新华网 | ||
四川大河队的“猎豹”姚夏到底身归何方在25日举行的全国足球联赛球员转会摘牌大会上得出了答案——青岛颐中俱乐部“果然”抢在重庆力帆俱乐部之前将他收归帐下。 所有知道姚夏心属力帆的记者听到他的名字被颐中俱乐部喊出后都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 按照一般想法,姚夏早就明确表示只愿意到力帆队踢球,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任何一个俱乐部都不太愿意花钱请整天撅着嘴不好好踢球的球员来。何况他的理由十分有血有肉:孩子年幼、父母年高,选择离家比较近的俱乐部踢球可以照顾家庭。家庭观念很重的中国人都可以充分理解姚夏的想法,而且还会感到他的确是个顾家的好男人。 但青岛颐中俱乐部的做法也完全符合规则的要求:既然姚夏上了转会榜,任何俱乐部都有权利将他“买下”。 “摘牌大会就是让大家挑选自己想要的球员,如果事先说好就没有意义了,”青岛颐中俱乐部队韩国籍主帅李章洙说,“我们挑到姚夏很满意,因为他是我们俱乐部需要的队员。” 李章洙完全按照规则办事,维护了俱乐部的利益。大家早就料想到了,但还是忍不住“啊”了一声,一部分觉得颐中没有做到中国人喜欢的“成人之美”,一部分感受到职业足球代表的利益容不得太多感情掺入,还有一部分为姚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有点遗憾和无奈。 职业足球中俱乐部的利益总是高于球员个人利益的,因此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俱乐部一般是胜利的那方也不足为怪,只不过有时候在感情上无法让人接受。有的中国球员为了转到心仪的球队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不惜装病或者以退役来威胁其他有意的俱乐部,为自己的命运抗争一番。如此“找婆家”方法成风似乎也不可取。 可能我们所期待的是规则的完善,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定明确,为双方的利益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说近一点就是如果中国足协能把自由转会的门开得稍微再大一点,让更多球员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留下的遗憾可能会少一些。 被颐中俱乐部挑中,姚夏事前肯定有心理准备,之后也肯定知道自己要如何做,而李章洙鼓励他的话应该是职业球员所能做到的:在新的俱乐部全力比赛,尽显职业球员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