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6月13日体育专电题:冯珊珊(微博)从这里走向“大满贯”
——记广州市高尔夫(微博)球协会
新华社记者贾文军 彭丹
22岁的广州姑娘冯珊珊10日在纽约书写了中国高尔夫球历史——成为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史上第一位夺得四大满贯赛的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注册球手。消息传回广州,80岁高龄的黎子流难掩兴奋之情。这位前广州市长、现任广州市高尔夫球协会主席说:“冯姗姗为国家争光,我们备感骄傲,希望五星红旗更多地在国际赛场上升起。”
坚守13年桃李满天下
1997年,在黎子流的推动下,广州高协成立,致力推广高尔夫球运动及培养优秀的高尔夫球后备人才。两年后,广州市青少年高尔夫球队应运而生。又过了一年,当时年仅10岁的冯珊珊走进了球队,并在这里度过了她的整个少年时光。目前有72名孩子正在走冯珊珊少年时代的路,他们热爱高尔夫球运动,渴望每一次的自我突破。
成立青少年高尔夫球队不是广州高协的首创,但少有地方协会能坚持13年,不管有多困难,训练从不间断。也正是这种默默坚守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苦干让广州高协收获了丰富回报:13年来共培养了500多名高尔夫球小将,20人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冠军;目前中国队有5名女选手在海外打球,其中冯珊珊、黎佳韵(微博)和张玉阳(微博)均出自广州;在过去2年中,中国女子高尔夫球队相继在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上收获团体银牌,3名队员中有2人是广州妹。
据广州高协秘书长、冯珊珊的父亲冯雄介绍,青少年培训工作已经成为广州高协的品牌项目,一些球会主动推荐好苗子,还有家长慕名而来将孩子托付给协会。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探索民间培养模式
广州高协至今没有固定训练场地,平时,队员们被分批安排到广州市内6个练习场训练,周末有时会集中下场实战。对于一个没有官方资本来源的民间组织,能有这样的“待遇”已殊为不易。黎子流说,搞青少年高球培训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支持,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纷纷向协会提供资金及免费练习场地,帮他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要想出成绩离不开优秀的教练队伍。在建队的前十年,广州高协都没能找到合适的有较高水平的驻队教练,队员们不满足入门级的指导,纷纷自请教练。由于教练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到队员水平的提高。2009年,协会寻找到时任国家女子高尔夫球队外籍主教练温高力(微博),并成功说服其担任了广州青少年队的总教练,让孩子们接受到高水平的指导,队员的水平快速提升。
为了激励队员努力训练,协会引入了良性竞争机制并实行分级奖励制度。球打得好,就有更多外出比赛的机会,也可以得到更多奖励。此举不但可以选出状态好、水平高的选手,更能促进队员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训练中去。
黎子流说,13年来,协会用在青少年训练方面的经费累计达290万元,帮助很多孩子解决了租球场、请教练、差旅等费用,每年还为成绩优秀者提供奖金。“我们一直在探索高尔夫球运动员的民间培养模式。”
推动高尔夫球平民化
高尔夫球起源于苏格兰,后风靡于欧美。自上世纪80年代高尔夫球运动引入中国以来,一直被冠以“贵族运动”的符号。2016年,高尔夫将重返奥运会。
曾经打出过“一杆进洞”佳绩的黎子流说,高尔夫球适合人群非常广泛。它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从几岁的娃娃到八旬老人都可以玩。它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没有完全一样的球场,球场中的每个洞也不尽相同。时时有挑战和新鲜感能够激发玩球者的无穷乐趣。再加上阳光、空气、绿地三个要素的组合,让高尔夫球成为一项迷人的运动。
广州高协当初组织青少年培训,一来是想将这项讲礼仪、讲诚信、陶冶性情的健康运动介绍给国内青少年,二来是想为国家培养一些后备人才。
要推广高尔夫球必然需要一定基础的社会认知度。目前在很多国家,高尔夫球都展现出了其平民化的一面。但在中国,由于各种因素,这还是项门槛不低的“贵族运动”,平均每场500多元的费用不是普通人群能够负担的。“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只收200元的公众高尔夫球场。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项运动,”黎子流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