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文/陈亚雄
很多年前,我看了一部美国电影,英文名字叫“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直译过来是“那些最伟大的比赛”。这是一部高尔夫球题材的电影,因此翻译给它了一个非常贴切的中文名字:果岭争雄。前不久,在海口观澜高尔夫球会筹备总联会期间,我再次重温了这部电影。
果岭争雄取材于高尔夫球界的真实故事,主人公之一是世界高尔夫名人堂成员哈里·瓦登。他生于英伦海峡的泽西岛,家境贫寒,从剪草工做起成为伟大球员。瓦登在1900年跨越大西洋来到美国,走遍美国各州,参加了80多场表演赛。在当年的美国公开赛中,成绩最好的美国职业球员落后瓦登10杆之多。
电影“果岭争雄”就讲述了美国人如何战胜英国人的故事。在20世纪初的美国,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有着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贵族运动。电影主人公弗朗西斯·奥梅特是一位出身于经济困顿劳工家庭的年轻人,他在球场担任球僮,对高尔夫球有着特别的热情。奥梅特具有难能可贵的打球天赋,但碍于出身,他只能在闲暇时当个业余高球爱好者。奥梅特不向命运屈服,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美国高尔夫球是富人运动的游戏规则。
经过多年努力,奥梅特已成为一名优秀的业余球员。在1913年美国公开赛中,英国名将哈里·瓦登和爱德华·雷一路领先,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认为冠军将再次落入英国人的囊中。不料,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业余球员奥梅特在第17洞抓下Birdie,排名上升至并列第一,随后又在第二天的18洞延长赛中彻底打败两位英国高球绅士,从而一举夺得冠军。
奥梅特瞬间成为美国国家英雄。出身贫寒的球僮奥梅特的胜利,破除了高尔夫球贵族运动的理念,促进美国高尔夫球运动平民化发展。在1913年,美国只有35万人打高尔夫球,而10年后增加到200万人。如今,从球场数量、打球人口、商业价值等多方面看,美国无可置疑的成为世界高尔夫球运动第一大国。
“果岭争雄”是一部很耐看的励志电影。再次观看后,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思考。高尔夫球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在英伦半岛成为一项具有很大影响力和魅力的贵族运动。然而,当英国人将高尔夫球带到美国后,美国人摒弃了高尔夫球是贵族运动的偏见,凭借精神的支撑和英雄主义价值观,使这项有历史、有文化、有内涵的高雅运动,在美国社会真正普及开来。有意思的是,美国经济称霸全球与美国高尔夫球运动独步全球几乎保持了同样的节奏。这是否意味着,当美国人人喜爱上高尔夫球运动后,生意做的更好了呢?
自1984年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开业以来,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已走过26年发展历程。2001年,我们第一次相聚五邑举办第一届总联会,距今已整整十年。十年间,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快速发展,球场数量和打球人数激增。然而,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高尔夫球运动这十年的发展成就呢?
在我看来,判断高尔夫球运动发展不应简单地以数字为标准。正如电影“果岭争雄”所表现的,当美国人认知到穷人奥梅特可以凭借打高尔夫球成为国家英雄时,普通美国人即可把高尔夫球看作是一项可以属于自己的运动。可见,心灵认知是改变价值观的根本手段。中国高尔夫球运动普及发展,缺少的正是来自大众心灵深处的认知。
现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打球人口和市场需求,中国高尔夫球运动不发展不现实,而在和谐社会发展目标下大发展也不现实。在相互矛盾的供需关系中,作为高尔夫球场的投资者与管理者,需要以更高的视野和宽泛的思维方式,群策群力,为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过去十年,总联会努力为业内外友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与探讨的氛围,希望行业精英在聚会中碰撞思想,以更好的推动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普及发展。我们几乎在每一界的总联会中,都会探讨高尔夫文化及其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价值。今年,我们的大会主题为“健康、和谐、包容、发展”,它仍是一个可以启发心智、引发思考、呼唤公共认知的好话题。
令人欣慰地是,总联会已渐入人心,也已发展为中国高尔夫球界最具影响力、权威性、荣誉性、号召力及品牌影响力的行业交流盛会。我们透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将中国高尔夫球界从业者的声音,已向外界传达出去。我们对于促进中国高尔夫球运动普及发展的态度,已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这是总联会的价值与成就。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电影“果岭争雄”。从哈里·瓦登第一次到访美国到奥梅特成为国家英雄,期间间隔13年。此后,美国人开始了一段全新的高尔夫球运动发展历程。2011年总联会创办十年后,我们提出三年转型思路,时间节点恰好也是13年。我希望,那也会成为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的一段新历程。
(作者:全国高尔夫球会总经理联谊会秘书长、海南省高尔夫协会副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