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在亮
叶莉英是谁?了解中国高尔夫的人大都知道,她是内地第一个站上美巡赛的女选手,又是第一个拿到日巡赛全卡的中国女子。这对尚在开蒙的中国高尔夫而言,不能不算作骄傲。
坐在上海天马乡村俱乐部里,叶莉英却把这些看得很轻,“那些事其实是阴差阳错,我17岁才第一次摸杆,运气好吧。”她说,轻描淡写的口吻。这就不难理解她把自己的博客命名为“叶子”——一片平淡、不起眼的叶子,枝繁叶茂中她宁静成长,独自飘零时亦执着生机。
只是,在中国高尔夫刚起步的大背景下,独立对抗风雨才是叶子的常态。上周末,叶莉英第三次踏上日巡征程从3月4日第一场日巡开始,没有团队、没有经纪人,她依旧一个人战斗
①因为勇敢孤单的叶子不寂寞
用上高协秘书长王锦培的话来说,叶莉英很寂寞,“她真不容易啊,日巡赛我看别人都成群结队的,尤其韩国选手,出来比赛都是全家出动,唯独叶莉英做什么都靠自己。”
过去两年,当职业程度同样较高的网球队员一个个有了自己的团队时,作为国内女子高尔夫中流砥柱式人物的叶莉英却是“三无”选手——无翻译、无教练、无经纪人。语言不通,却要自己订机票、找场地训练、租房子过生活,还要掐着有限的赞助来盘算参赛的差旅费。真实的孤单,真实的不简单。
但叶莉英是片勇敢的“叶子”。2009年,挥别最亲的家人,揣着半卡她就敢到日本打拼。所谓半卡是相对全卡而言,虽然具备日巡的参赛资格,但只是“候补队员”,每站赛事只有在征询过50位种子选手的参赛意愿后,才能轮到她们。但就是在数量有限的参赛中,叶莉英在那一年打进日巡奖金榜第34位,一举获得来年的全卡,所有50名全卡球员中,只有她一个中国人。
就生存模式而言,她是片孤单的叶子。但她并不感到寂寞,她热衷于写微博与博客,她忙着把自己的参赛经历记录下来,也尽量上传一些日巡赛程信息,“为让国内的年轻人了解这条路,希望她们尽早与自己一起到日巡战斗。”
②因为宁静奋斗的叶子不挣扎
很多与叶莉英同龄或比她年轻的中国女球手都向往日巡赛,因为那里的赛事体系、竞技水平、奖金额度都是世界级的。但真正向东迈进的人少之又少。因为高昂的参赛费、交通费以及激烈竞争中高不可攀的奖金易让姑娘们患得患失。
在日巡两年沉浮,一直在奋斗的叶子却没有丝毫挣扎。2009年,只有一家赞助商,她楞是凭自己的努力跻身日巡奖金榜前50名,一年1700多万日元的总奖金足以应付她全年1000万日元的参赛费用。2010年,她成绩稍有起伏,但也保证了全卡资格。2011赛季,她身后有三家赞助商,三菱重工、普利司通球具和天马乡村俱乐部,可以说,叶莉英在日巡的生存早就不成问题。
这几乎羡煞想打日巡的中国姐妹,而在叶子看来,宁静平和才是自己在日巡残酷竞争中生存的良药。“我的性格不适合竞争,进取心不强,练球也是随心所欲。”叶莉英说,有时这种轻松的心态反而助自己打出意想不到的成绩,“有些球员会紧张到夜里睡不着,我‘没心没肺’的,反而能轻松上阵。”
除了在美国打球的冯珊珊,叶莉英是内地排名最高的女选手。但她从不刻意关注自己的世界排名,就连中华台北的曾雅妮成为世界新球后的消息,也是丈夫Rick告诉她的。“如果我年轻10岁,听到这样的消息或许会有想法,但现在,听过也仅仅是听过罢了。”她说来语调轻柔。
③因为骄傲飘零的叶子不退缩
叶子很平和,但这不等于无欲无求,“我从没打算要一辈子端着这碗饭,巡回赛的打拼几年就够了,我从没想过要打到底。”叶莉英说,但高尔夫入奥的消息却让她想走得更远,除了希望自己有机会站到奥运赛场,她更想见到,在此契机下中国高尔夫整体环境的改善。
“我在日本打比赛,日本记者问得最多的除了家庭问题,就是中国国内高尔夫的发展。”去年6月,叶莉英接受日本《高尔夫大师》杂志的专访,专访中几个刻薄又不失客观的问题让她思索良久。“日本记者喜欢围绕中国观众的观赛习惯、中国裁判的专业水准、中国球员的参赛礼仪做文章,他们提出质疑,一方面是缺乏了解,一方面也确实有个别现象的存在。”那次专访后,她在博客中如此感言。
记忆中,2005年第一次站上美巡赛的赛场,看到场边因为她而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叶莉英说那是她一辈子的骄傲。因为这份骄傲,她在日本媒体面前积极维护中国高尔夫的形象,“中国裁判很专业,他们与任何国际级裁判没有差别;中国观众从围观到参与确实需要时间,但他们一直在进步;中国球员也很努力,参赛礼仪是所有球员学习的第一章。”
现在,独自飘零在日的叶子正期盼着另一种骄傲,“希望更多中国选手跻身日巡之后,日巡能给我们配个翻译。”她说,只有当中国高尔夫整体实力提升,自己作为其中一员才能赢得更多尊重。为了这份骄傲,她不仅不退缩,她还把眼光放到身后,给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以最大支持。今年,叶莉英将与自己的赞助商三菱重工一起,支持上海高尔夫球协会主办的青少年巡回赛事。
她是叶子,她甘做花的陪衬,执着于树木的生机,期待层林的早日尽染。本报记者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