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尔夫最佳拍档-少年窦泽成 兴趣与目标双剑齐发

窦泽成与父母合影窦泽成与父母合影

  有兴趣做事会乐此不疲,有目标奋斗会更富激情。窦泽成从“玩”中体会了高尔夫的无穷乐趣,在正式学球后又不断为自己制定一个个奋斗目标。对冠军的挑战与胜利的追逐中,窦泽成一步步融入高尔夫,真正喜欢上这项运动。八年学球,他很少杆不离手苦练修行,父母也从未强行干涉,一切都是兴趣和为完成目标使然。最近两年,窦泽成颇有斩获,屡屡赛场捧杯,但更有意义的是他真正享受了高尔夫。兴趣与目标,如同窦泽成的左臂右膀,助他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创造快乐 “玩”出兴趣

  2000年,窦爸爸开始接触高尔夫,一年后他将四岁的儿子带入球场。在那里,窦泽成挥出人生第一杆。九年荏苒,窦泽成从加拿大到中国,从玩球到竞赛,凭借超群技艺和不断积累的经验,逐渐成长为中国高坛一名璀璨新星,实力超群。

  窦泽成5岁时,与加拿大启蒙教练吉姆相识,并跟一些同龄孩子一起学球。针对这个年龄段,吉姆教练并没有正儿八经传授挥杆动作,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大玩特玩”高尔夫。或用手打球、或用杆棒击球、或在果岭边PK,不讲动作不讲方式,目的就是让他们体会高尔夫的快乐,从而对这项运动产生兴趣。窦泽成回顾道:“教练说兴趣对打高尔夫很重要,我觉得挺好玩的。”

  “当时不算是学球,就是让他玩去了。”窦爸爸说,在那“玩”了两年,窦泽成获益匪浅,不仅收获了快乐生活,也切身感受到高尔夫运动的魅力。“爸爸,要是我练不出来,将来我儿子你接着练。”窦泽成信誓旦旦的话语让父亲每次想起都为儿子的可爱发笑,同时他也目睹儿子对高尔夫兴趣之烈。

  圆梦奖牌 人小志高

  若关注艺术体操项目,就会知道不久前在2010年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项目上独揽四金的16岁小将窦宝宝。她是大窦泽成三岁的姐姐,自小在国内诸多体操比赛中表现卓越,为弟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常看姐姐拿各样奖牌回家,窦泽成自然羡慕不已。7岁时,刚正式学球的窦泽成也想要个奖牌,爷爷为满足孙子愿望,特意从市场上买来一块奖牌送给他。“虽然不是真的,但他特别高兴,每天都抱着睡觉,回加拿大也一定要带着”,窦泽成妈妈回忆儿子当时开心的情景。

  “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把这个假奖牌的换成真的。”窦泽成开始设定第一个目标——以真去假。对窦泽成来说,一旦有了目标就会激发出如火般的斗志,促使他不畏任何困难去实现目标。有一次,温哥华举办一场小型比赛,当天下雨,父母本打算放弃让他参赛,而他却很较真:“我就想要拿个冠军,换掉假奖牌。”最终,窦泽成如愿以偿,9岁的他九洞打出-4杆,一举夺得男子D组冠军。窦泽成的激动之情涌上心头,将欣喜表露无遗,即使嘴上说着“也就那么回事儿”,但这次胜利让他的自信在心底生根、绽放。

  后来三年,窦泽成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赛场瓶颈,“前三领奖,我拿第四。前五发奖,我打第六。”虽偶有冠军进账,但此番情形屡次出现,总是令他郁闷不已。打破魔咒赢取奖杯,是窦泽成奋斗的又一个目标。

  2009年,不屈不挠的窦泽成迎来高尔夫新“甜点”,并迅速从中国青少年高坛脱颖而出,傲视群雄。窦泽成获得了2009年中信银行青少年对抗赛总决赛男子C组冠军,2009年汇丰青少年冠军赛总决赛男子C组冠军,同时获取2009年汇丰冠军赛与国际球星李•维斯伍德、哈灵顿等名将同场切磋的机会。所谓小小男子汉,就是窦泽成这样不被低迷期的困惑压倒、将球杆抛之一边,而是再接再厉、力求突破。

  今年,窦泽成在实现完美的转身后,同样获得了不俗的成绩。7月,窦泽成代表国家征战依云青少年对抗赛,个人排名获第4。8月,在亚运选拔赛球场南山高尔夫球场,他以13岁年纪战胜业余高手获得冠军,打破了中国业余球手冠军最低年龄纪录。随即一周后,他又以6杆巨大优势战胜在国际闯出名堂的泰国小将JulamoolKorntawach,获得“张连伟”杯B组冠军。之前,窦爸爸会带着儿子参加国际比赛,窦泽成当时的水平与别国选手相去甚远,窦爸爸常放弃跟着儿子跑去观战JulamoolKorntawach组,“当时,窦泽成总是三四十名,Korntawach则是在前几名争冠的位置,我是看看人家为什么打那么好。”如今,窦泽成的成绩让爸爸很是欣慰,“他们现在可以在一起竞争啦,看到这个我很高兴。”

  多年的学球、参赛经验,让窦泽成竞技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这得益于他对一个个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窦泽成对高尔夫也颇有感悟:“在比赛场上,对手不是别人,要打出自己最好成绩”。

  开放教育 练球随意

  “你们儿子练球要有我们家姑娘照镜子时间长,成绩就非常不一样了。”窦泽成不是那种扎根球场埋头苦练的球手,很多人都知道。就连父母也认为,儿子目前取得的成绩与他的付出不相符。平日他的功课很忙,每天连一两个小时的打球时间都难以保证。窦爸爸对此解释:“我们是开放式的美式教育,他想打就打、想练就练,比较自由从不强制,所以他不会有什么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很好的环境”。

  回国后,窦泽成就读中国传统学校,目前上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二年级,除了学习时间无法控制,自己练球的时间很少,也很自由。一次,爸爸因工作出差半月,窦泽成自己也放假半月,一天都没有去练习,窦爸爸只是问问儿子,并没有任何责怪之意,“强求孩子并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妈妈也曾碰到一次有趣经历,到练习场接窦泽成,准备去前台结帐时,窦泽成说不用结帐自个儿没打。原来,一天时间他都在果岭周边跟教练比拼切杆、推杆。窦泽成不会花大量时间苦学,练球却很有技巧,“只有一个小时练球,要提高效率。”他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开展训练。父母也很理解,窦爸爸说:“儿子成绩就是玩出来的,他技术动作不规范,但很有兴趣。”

  “打好了他们让我不要骄傲,打坏了也不会说我。”在高尔夫比赛中,窦泽成从来不用承担来自父母的压力,爸爸绝不会因高尔夫打儿子,或成绩不好就责备他。“儿子说过‘爸爸其实我也想打好’,打得不好儿子也不好受。”

  军师爸爸也曾“下岗”

  平日里,窦爸爸会给儿子一些技术支持和打球策略,赛场跟走鼓励儿子,或是亲自背包下场为儿子当起军师。父亲总是孩子心中的支柱,若要在球场球童与老爸之间作一选择,窦泽成绝对倾向后者,“我还是希望他跟我一起打,在球场有时候捉‘鸟’多了,我就会飘起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爸爸就会提醒我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窦爸爸虽然阅历丰富,具有父亲的威严,但在做错事的时候,只能乖乖听从儿子发落“暂时下岗”。窦泽成参加了今年的亚运选拔赛考试,与国家队一起作战,他排在前十名。窦泽成很有信心,状态也不错,希望能再往前冲一把。在9号洞时,窦泽成要P杆,当时有点发懵的窦爸爸顺手递上9号铁,“原来是个捉‘鸟’机会,一杆上去打过下水,他一看那情形,什么都不顾当场哇哇大哭,第二天就不让我给他背包了。”

  不过,关键时刻还得靠爸爸,一次失误不代表什么,父子天性的信任与默契是任何人都难以取代的。“打不好,老爸会鼓励我,提一些建议。后面还是会让他继续帮我背包的。”在之后的全国业余锦标赛上,父子默契的配合助窦泽成收获了个人首枚业余冠军。

  妈妈跟着打比赛就是给儿子打打气,从不干涉打球和赛场策略的问题。妈妈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生活和学习,“在做人处事方面,我对他的要求比打球更严格。孩子的言谈举止很重要,不能沾染一些不好的习性。在高尔夫上,只要支持儿子就好了。”

  “家长逼迫之下不会长久,很多事情还是交给孩子们去选择。”窦爸爸有意向在未来带着儿女去美国上大学,在孩子们没有成年、没有拥有各自家庭的时候,一家人能有更多时间呆在一起。窦泽成妈妈表示:“未来的选择还是看他自己。”今后高球路上的沉浮跌宕,也将由窦泽成自己来主导。

  《高尔夫周刊》特约专栏 摄影:谭峥嵘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刘钰 王梓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