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白伟林 金朝 编辑/王璟
在图书零售店分类中,独立书店自成一格,与其他形态各异的图书零售卖场几分天下。独立书店是时尚与古韵氤氲的栖居地,是安坐在喧嚣闹市中的沉静 归所。以高品质的书籍推荐、免费的文化沙龙闻名,很快独立书店就成了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抑或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段成长记忆。因为,它有它自己的 读者圈子,它有它独特的生存路径。
独立书店“私藏”的阅读人群
纯木打造的书架和桌椅泛着金菊黄色的柔光,绵软的布面沙发在青绿枝叶旁更加温馨,深天蓝色的墙壁映着低暗的灯光显得深邃,几间风格相异的小室提 供了多样的阅读空间。一些读者在书架旁流连,或捧一本《巴黎城记》窝在沙发中缓缓读起,另有读者携一部旧作,邀知己三五品茶交谈。他们不必背负买书的压 力,也不会承受点选茶饮的强迫。
如果要给独立书店画一幅素描,那么,它就是这个样子。正如许知远在《重拾静谧的激情》一文中写道:“一直以来梦想自己有一家干净明亮的书店,在冬日晒太阳,夏日露天坐在院子里,听莫扎特,喝啤酒,看迷惘一代作家的作品,身边偶尔经过像春天一样的姑娘。”
的确,在很多独立书店中,不光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同时,那里也会定期举办一些艺术展览、音乐赏听、文艺沙龙、红酒品鉴等活动,也更是少不 了精品咖啡、美食料理这种独具匠心的书店特色。如同时尚廊书店,店内会经常举办文化沙龙讲座等延伸阅读活动,其曾邀请到叶锦添、陈丹青、李银河等文化大 家。
人文类、艺术设计类和心灵类书籍一般会是独立书店销售的主流。据单向街书店的负责人介绍,像梁文道、龙应台、陈丹青等作家的书,都会是店内常年热销的书籍。
在SOHO尚都某外资企业工作的新雨,经常会光顾位于世贸天阶北街时尚大厦2层的“时尚廊”。新雨告诉记者,书店里总会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可以 让人坐下来好好地看一本书。在那里,人与人之间会交流、会互动。通过交流,新雨发现来时尚廊看书的人大都和她一样,几乎都是在国贸一带工作的白领。新雨在 书店中也交到了不少朋友,彼此之间会推荐一些好看的书,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有的朋友甚至还发展到了业务上的往来。对此,新雨收获颇丰。
不同于一些国营具有连锁性质的大书店,在“字里行间”书店营运总监何路金的印象中,经常光顾独立书店的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有自己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着重于生活的品质及精神追求。如果非要给字里行间的读者画上一画:干净的外在、丰富的内在;有着美好的笑容,乐于分 享,追求自由、自然的自我生活态度及方式。”何路金如此定义独立书店的读者人群。
其实不难发现,独立书店大多分布于金融商圈、高等院校以及文化场所周围,像位于蓝色港湾的单向街书店,万国城当代MOMA北区里的库布里克书店,世贸天阶中的时尚廊书店……大都遵循了这一规律。而经常光顾这些书店的读者,也主要以中青年白领和文人、高知人群为主。
遭遇生存之惑
在独立书店,你总能找到一个宁静的角落,细细品读一本好书。
独立书店的存在是独特的,当然,它也会遇到独特的生存难题。虽然光顾书店的读者大都以高端人群为主,但其数量并不能和一些大型连锁书店相比。
每个城市都有超级连锁书城,书城的“新而全”是竞争优势,又因为大量订购能从出版社取得较低折扣,所以能遍地开花。大书城繁荣如闹市,自然慢慢地“大鱼吃小鱼”。而越来越壮大的网络购书、送货上门的经营模式,无疑更是独立书店眼前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巍峨高山。
独立书店到底该如何生存下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常被热议的文化问题。近年香港的“二楼书店”相继关张,青文书屋、学津书店、文星书店……颇有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情。在北京,布衣书局从二环搬到郊区,豆瓣书店的分店开了又关。在上海,思考乐黯然谢幕……事实上,世界范围内的 许多独立书店也处于挣扎边缘,其中不乏一些极富特点和地标性的书店,比如纽约著名的高谈书集。我们常见百年食府、百年药堂或绸庄,然而,抛开历史的原因不 说,哪里有百年书店呢?
一杯浓浓的咖啡,一块香甜的提拉米苏,在独立书
店除了看书之外,还能品味到独特的美食。
时尚廊书店总经理许志强认为,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不仅令人堪忧,而且随着网络影响日深,阅读人群大量流失,将会陆续关张,经营不下去。像知名的独立书店代表单向街,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盈利。
面对网络书店、电子阅读的兴起,独立书店这种原本规模就不大的生存模式,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卓越亚马逊图书销售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卓越亚马逊的统计显示,夜间订单最大值是在11点到2点,而白天最大值是在中午11点到1点。网络书店24小时售书的功能,恰恰能满足 白天工作劳累的上班人群的工作生态。此外,网络书店海量的图书信息以及较低的价格,都是传统书店所不具备的。
而店铺租金飞涨、地价持续走高,让独立书店更是难以招架。比如,经营古旧图书的独立书店布衣书局,从最早在北京二环内协和医院对过的胡同里一幢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到如今东四环外垡头东路的郊区,书局老板胡同无奈地表示:“5次搬家,还不是为了节约成本。”
“如果不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增加和丰富书店内容,传统的独立书店将很难生存。”无论是经营者,还是独立书店的“粉丝”们,想必,和许志强有同样感触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独立” ,所以生存
独立书店的未来命运究竟如何?对此,许志强认为,独立书店历经诸多悲与喜的同时,也得到了不少的鼓舞与启示。“独立书店如果能保持自己的特点, 找到合适的运营模式一定能够活下去”,许志强对此十分坚定。或许,特点和模式,是独立书店的立足之本。在北京,一些特点鲜明、模式新颖的独立书店也已成为 行业内的佼佼者。
不难发现,现在新开张的独立书店,都附有咖啡茶座、讲座沙龙,同时有各种各样的小艺术品、工艺品、设计师作品等。这些都让人体会到了与大型连锁图书超市、网络书店读书、购书的不同乐趣,并从各个方面吸引读者,特别是使年轻人回到传统实体书店,从而提高书店的营业收入。
其实,在浩若烟海的书籍中,很难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书。这或许也是有些人不喜欢大型图书卖场,而更偏爱小书店的原因。许多独立书店为读者精选了有 品质的图书,挑出最值得阅读的那一部分,能让人们觉得,在这里买书,基本上看到的都是好书,不需要自己再费力气做“海选”。其实,这就是独立书店提供给读 者的价值的一种体现。
有人愿意在网上买便宜的书,也有人愿意在优美环境中购买有品牌保障的原价书,这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没有对错之分,但他们是不同的消费群体。单 向街书店的小月告诉记者:“我们并不企图能够吸引所有消费者。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意在小书店买书。只要还有这样的读者存在,我们就有坚持下去的意义。他们 信赖我们的品牌,看重我们的附加值,愿意支持我们的事业,也知道我们的艰辛,这一点我们非常感激。”
在英美等国,独立书店在经历了一阵数量锐减的境遇之后,开始触底反弹,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又找到了开书店、逛书店的乐趣。美国著名独立书店 城市之光被美国《出版商周刊》评选为2010年的年度书店。城市之光书店从各个出版社选出优秀的文学图书进行推荐,并通过网站、电子邮件、社交网站、 Twitter等各种新型的营销方式推介给读者。
城市之光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了英美独立书店的生存现状。虽然不断有独立书店倒闭的消息传来,但总体上看,独立书店在英美书业的重要性依然不可撼动。只要选择了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商业模式,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独立书店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对此,何路金认为,中国独立书店应在坚守品质、树立品牌的基础上,更多研究本国的阅读土壤和读者需求,据此思考和探索新的经营理念。如果依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独立书店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DIALOGUE
单向街媒介宣传负责人 小月
“哪怕人手一部iPad,我们依旧需要这样一个空间。”
就您个人的理解,能否给独立书店下一个定义?
小月:它不隶属于任何官方或者非官方机构,它也不隶属于任何出版集团,不是附属品,不是赝品,不是山寨作品,只是创办人最初和最终理想的直接体 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独立的。它不敢宣称自己完全抵制了腐朽,战胜了落后,挑战了传统,挑战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口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非独立 的,带有强烈的时代属性的。
独立书店往往坐落在金融商圈、高等院校以及文化场所周围,并且常常会给人们营造出一种独立、私人化的阅读气氛,并且正在逐渐演变为人们从众、追逐潮流的时尚行为。您能不能为独立书店的受众群体“画”一幅具体的肖像?这些读者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具有哪些特点?
小月:从共性上来说,独立书店的读者首先是一群心怀梦想、尊重理想的人。他们热爱文化和艺术,愿意为独立书店做贡献,骨子里和经营书店的我们一样,都有理想主义情怀。他们可能来自各个领域,其中又以传媒人士、文艺工作者和大学生为主。
现在畅销书越卖越多,人们的读书事业却越来越窄。独立书店个性化的特点,在阅读口味日渐趋同的当下,从某种意义上说,独立书店象征了追求自由、反抗权威的叛逆精神,所以独立书店是不是只能成为一种小众阅读的归宿?
小月:从某些意义上来说,独立书店势必是小众的,正是因为不一味迎合大众的审美,才称其为独立。但我并不是很赞同所谓的“叛逆精神”。至少就单 向街而言,我们的气质从来不是激进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尤其在坚持梦想和指导阅读上,还是希望能够包含较为深层次的情感,而不过于尖锐。我们推荐 相对来说小众的书,但也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希望小众的人,最终能够去影响大众。
伴随着Kindle等电子书和苹果iPad等平板电脑的产生,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度发达的媒体也改变了读书私密性的原貌,独立书店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其发展是不是正在陷入困境?
小月:到目前为止,影响还比较小,因此就陷入困境,更是远未发生的事。关于电子阅读给实体书店(其实是整个图书行业,并不仅限于实体书店)带来 的冲击,是几乎所有媒体都会关心的问题。我们只能一边保持乐观,一边从容应对。以单向街为例,它从来不是一个特别严肃、理智的地方,我们是由一群理想主义 的青年一时兴起建立起来的书店,在经营中一点点累积经验。所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的出发点其实会比较感性。
我认为,纸质书和实体书店是无法被取代的。电子阅读提供的是便捷、范围广但深度有限的阅读。举个例子,你无法想象对着一个屏幕读《资本论》是什 么样的感觉。而纸张所能带给人的情感共鸣,是电子阅读所取代不了的。在实体书店买书所能感受到的人情味,也是在网络上付钱、下单所不能代替的。今后的社会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同时,情感交流也会越来越稀少而珍贵。
所以,电子阅读当然会对我们有影响,但那影响不是致命的。只要还有一小部分人坚持阅读纸质书,我们就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同时,和许多媒体向新媒 体过渡一样,实体书店为了应对,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和对策。独立书店并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它更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公共空间。哪怕人手一部iPad,我们 依旧需要这样一个空间。
时尚廊书店总经理 许志强
“书店可能会衰落,但是阅读不会。”
在书店中,一般哪类的书最受读者青睐?能否举几本例子?
许志强:先申明现在的独立书店也卖畅销书的,有品质的畅销书在哪儿都受读者的青睐,独立书店也不例外。在我们书店,设计、时尚、生活的书比较好销,比如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人类学家的厨房》,陈丹青、梁文道的书都很畅销。
独立书店作为一个城市或者社区的文化地标,其被赋予的涵义早已超出简单的图书买卖。能不能谈谈您对独立书店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看待的?
许志强:独立书店未来将成为人们思想观点交流的场所,是个公共空间、美育教室。尽管网络已经提供足够的言论平台,但由于人们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日趋淡漠。独立书店正好可以提供给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条件,以找回人性中柔弱的一面。所以我坚信未来的独立书店会更受欢迎。
独立书店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出现,其发展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有人说,独立书店在欧美国家的衰落带走了一个阅读的黄金时代。您如何定义带有中国特色的独立书店?我们的独立书店是否也会走上欧美独立书店的旧辙?
许志强: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独立书店其实并不多,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张的较知名的独立书店基本已经衰落,所剩无几,我们几乎无法和欧美 的独立书店相比较,所以“是否也会走上欧美独立书店的旧辙”也就无从谈起。不过,书店可能会衰落,但是阅读不会。如果我们做的是阅读和思想的交流空间,提 供的是一个优秀的平台,那么就不会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