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温和、儒雅、自信,这是和汪潮涌初次见面时所捕捉到的他身上的特质,毫无疑问,他是世人眼中成功的文化商人:十五岁考上华中理工、十九岁攻读清华研究生、二十五岁坐上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副总裁兼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位置、三十四岁开创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这样一张辉煌的事业履历表,完美得让人惊叹。然而,汪潮涌说这些还不够,他的人生组成部分除了事业之外,显然还应包括对高尔夫运动的热爱。要知道早在90年代的美国,几乎专属于华尔街商务人士的高端高尔夫球场上,就活跃着这张醒目的东方面孔。虽然他笑言那时候打的是“社交球”,还未能完全体会到高尔夫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跟汪潮涌聊天,可以清楚感受到一种从容的智慧:“在人生不同阶段,对高尔夫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早期我认为这是项结交人脉的运动,后来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对高尔夫的内涵有了更多感悟。高尔夫与我所从事的投资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发挥出色以及失手的时候,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修炼性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打出一个好球跟一次好的投资一样,都必须摒除杂念沉静下来,既要挑战自己也要抱有良好的心态。”
作为幸运人士的典范,汪潮涌既有成功的事业,也有一位相知相合的伴侣。他与太太李亦非两人二十余年来携手走遍数十个国家,一直保持着每周打高尔夫球的习惯,看看青山绿水,安静聊聊天,听听走在草地上“沙沙”的脚步声,这一刻他们夫妇享受的正是高尔夫所带来的快乐与品质生活。
2009年汇丰冠军赛正式升级成为亚洲第一个高尔夫世界锦标赛,你是如何看待汇丰冠军赛升级后对于世界顶级高尔夫赛事版图的影响?
汪潮涌:高尔夫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让球友学会了高端礼仪,在球场大家都彬彬有礼,穿得也赏心悦目,是项非常好的提升国民素质的运动,我们需要汇丰冠军赛这样的赛事来进一步影响国人对高尔夫的兴趣。而且中国是一个高速成长的金融目标市场,汇丰推动高尔夫运动正符合新兴财富阶层的需求,这符合自身的银行定位。
除了倾力打造“汇丰冠军赛”这一世界顶级高尔夫赛事外,汇丰还在中国赞助了“中高协——汇丰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你如何看待汇丰所做的这些努力?
汪潮涌:高尔夫从2016年正式成为奥运项目,目前汇丰做青少年高尔夫计划,正是非常有远见有贡献的举措,高尔夫从青少年抓起,正如当年那句“足球从娃娃抓起”口号一样,是推动高尔夫在中国发展的根基。我个人也在武汉周边也投资了一个高尔夫球场,打算捐献出来作为青少年高尔夫的培养基地。
每个人打高尔夫都会出于不同的原因,比如有人认为它能带来自我挑战,对你来言高尔夫带来了什么?
汪潮涌:早期是带着功利性去打球,如今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品质的享受,一遇上周末好天气就情不自禁想去球场。
20年前就跨进高球门槛,如今能打多少杆?
汪潮涌:年轻时候把打高尔夫当做工作的一部分来对待,没有下苦功打基础,现在悔之晚矣,一般只有90多杆的水平,相当惭愧。
那参加过什么高尔夫比赛吗?
汪潮涌:参加过很多联谊赛,最好成绩也就是87杆左右,只能自我安慰打得太好也不行,说明平常都没干别的!因为要打进70多杆成绩,一周得保持三次下场,我现在平均一周打一次而已。而且北京的冬天很漫长,所以冬季只能抽时间飞去南方打球。
如今还会与夫人一起打球吗?
汪潮涌:与夫人在美国认识后,一起打球至今。现在把两个孩子也培养打高尔夫,一家人度假就一起去球场。高尔夫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家庭运动和亲子运动,两个孩子都从7岁开始学高尔夫球,不过要能完全体会高尔夫乐趣可能还需要再大一些。
走过全球上百个球场,你个人最喜欢哪一个?
汪潮涌:虽然我水平一般,但球场确实走了很多,到任何地方度假,都先去打听有没有好球场,将打高尔夫作为必备行程。不同的球场风光和文化氛围都大不相同,每次都是新的挑战。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山地球场给我很深印象,完全没有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即使在夏季也能看到远处山峰顶的皑皑白雪。07年在西班牙瓦莱西亚参加帆船赛,每天早起先打一场18洞,再到码头跟队员一起出海。这个古老城市的海滨球场清晨寂静无人,只有大海、沙滩和古松环绕的球道,回头能看到自己一长串脚印,感觉很好。
今后的打球目标是?
汪潮涌:希望到了80岁还可以上球场,杆数多少不重要,主要还是享受打高尔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