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举家高尔夫盼更“完美模式” 省市专业队已见雏形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21日09:18  南方都市报
举家高尔夫盼更“完美模式”省市专业队已见雏形
举家高尔夫盼更“完美模式”省市专业队已见雏形

  专题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顾晨白

  高尔夫回归奥运已近一年,当初所有乐观或悲观的猜测都没有准确预见一年后中国高尔夫的现状:既没有积极投入“举国体制”的怀抱,也没有“无动于衷”———用广州市高协秘书长冯雄的话来说,中国青少年高尔夫正一步步向“举国体制”靠拢。

  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培养以家庭模式为主,但比较盲目;团队模式虽好却又缺少保障,家庭模式和举国体制的结合也许才是这个项目在中国发展的最好模式。

  普查

  练高尔夫的“家庭模式”主流

  家庭培养有利有弊,家庭有经济实力聘请好的教练,或者拥有会籍,可以给孩子创造打球的条件,但是这样的训练缺乏和同龄青少年选手的比较,这就是团队训练的优势了。此外,很多父母不是体育专业出身,对体育行业一知半解,可能会让孩子走弯路,当然,团队训练也有它的缺陷,由于国内球场少,且都是会员制球场,导致青少年选手的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

  自高尔夫进入中国起,中国内地选手便以自负盈亏的“个体户”方式生存。只是,和张连伟、梁文冲等前辈的自学成才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的第三代和更年轻的新生代球手绝大多数在“家庭模式”下成长。

  一份权威报告显示,虽然中国高尔夫的核心人口已达30万,但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仍非常缓慢,18岁以下的青少年高尔夫参与者比例不到4%,据测算总数不足3万,而美国的数据是610万。

  “3万这个数字可能偏大了,据我所知,广州参与正式训练的青少年球手不超过150人。”冯雄有不同的看法。江苏省高协的徐锦庆透露了一个江苏省的数据:“全省大概有两三百名青少年选手在参与高尔夫球训练。”

  “国内青少年选手培养不外乎这几个模式,一是高协组队,二是家庭培养,三是球会成立各种学院,属于举国体制的少体校还没有开设高尔夫班。显然,家庭模式依然是主流,”冯雄说,“目前在广州市高协旗下训练的大概有50人左右,其余的绝大多数是家庭出资培养。”来自佛山的小球手家长区先生说,佛山高协没有成立队伍,青少年都是靠家庭培养,“据我所知不超过5家。”

  圈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一名球手的背后,十之八九有一位爱好高尔夫的父(母)亲。如果说苏东、胡牧、韩韧等新秀是中国内地第三代球手的代表,那么苏宝成、胡建松、韩听涛等就是第一代“高尔夫父亲”。在这个群体中,名声在外的还有叶剑峰和父亲叶日领、封悦和父亲封德林、冯思敏和父亲冯立光……他们有个共同特点,走的都是国际流行的以家庭投资为主的高尔夫之路。

  广东省高协副秘书长姜勇军认为,家庭模式机动灵活,有经济条件和天赋的孩子可以进一步发展。但是,很多家庭望子成龙,盲目地去引导孩子,没有一套科学的选拔体系。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去美国,花了高昂的学费,为此很多父母把自己的事业都放弃了,牺牲太大。“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昂贵的开支,也难以做到专职陪同孩子四处参赛。此外,很多父母不是体育专业出身,对体育行业一知半解,可能会让孩子走弯路,”姜勇军说,“当然,团队训练也有它的缺陷,由于国内球场少,且都是会员制球场,导致青少年选手的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在费用和优秀师资方面也无法保证。”

  “家庭培养有利有弊,家庭有经济实力聘请好的教练,或者拥有会籍,可以给孩子创造打球的条件,但是这样的训练缺乏和同龄青少年选手的比较,很难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水平提高缓慢,而这正是团体性训练的优势。”冯雄深有体会,因为他自己也是“高尔夫父亲”,女儿冯珊珊是第一个获取美巡赛全卡的中国内地姑娘。

  云南省高协官员汤小明认为,家庭模式可以突出重点,孩子成才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大家对选材率和普及率没有更多关注的话,那基础就不一定稳健。“父母的意志对孩子影响太大,有些并不能很好地去帮助孩子。”徐锦庆也点出了家庭模式的弊端。

  近年来,两种模式都已经硕果累累。“家庭模式”下的新星不少已经名扬海外。2001年,年仅5岁的深圳小女孩封悦和“老虎”伍兹一起打了两个球洞。如今,她已经是美国青少年业余排名第一的选手;和封悦同龄的北京女孩冯思敏已经获得两项美国青少年赛冠军……而团体训练的成功者也不在少数,刚刚入选广州亚运会中国集训队的5名女将,其中黎佳韵、王欣和林希妤就是广州市高协培养的选手。

  点睛

  玩高尔夫的,都是有“条件”的

  3年30万的花费,显然不是一般“打工的”所能承受的。在已经成名的小选手中,“富二代”比比皆是:为了让女儿和老虎一起打两个洞,封德林豪掷三万美元;同样为了女儿,冯立光将全家搬到了奥兰多,自己还在美国开了家公司;为了儿子,苏宝成和叶日领都在加拿大安了家……

  南都记者了解到,虽然每个孩子接触高尔夫的契机各不相同,但基本上离不开两个条件:要么家境殷实,要么有人引路。

  一项调查足以说明中国高尔夫家庭的经济实力: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球手中,有四成左右拥有球会会籍,而全国18洞球会的个人会籍均价为32.5万元人民币。

  “我爸妈以前完全不懂高尔夫,我打球是因为我表姐,”长得虎头虎脑的广州仔谢少钧个子不高,看不出他已经有12岁,“在我三岁的时候,表姐已经开始打球了,是她让我了解了这项运动,后来我开始喜欢上了,9岁的时候就跟我妈提出要学高尔夫。”小谢说的表姐,就是大名鼎鼎的黎佳韵。

  “虽然我爸妈没有给我制订什么目标,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我的目标是将来成为职业选手,因为我热爱这项运动,麦克罗伊是我的偶像。”参加过全国青少年赛的小谢认为,高尔夫最大的好处是一个人也可以练习,而不像其他运动一定要约伴,“但是会导致学习时间比较紧迫,我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很晚。”小谢说,学球多少会给家里带来经济负担,毕竟它是花钱比较多的运动,“三年大概花了30多万吧,一年换一套杆,一套3万,加上请教练和参赛的机票住宿等等,差不多一年要花10万。我妈妈说教练一定要请最好的,现在我的教练是观澜湖辛迪瑞高尔夫学院的外国教练,教一小时3000元,所以我每周都要去深圳,爸妈也想带我出国学球。”

  一年前,深圳小球手黄宇韬被父亲带上了高尔夫之路,“我爸爸经常和朋友一起打球,他想让我和他一起打,所以就让我去参加学习班,家里希望我成为职业球手,我也有这个理想,我想成为世界第一,为中国为亚洲争光。”

  和谢少钧一样,黄宇韬也是班上唯一学高尔夫球的孩子,“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学高尔夫的很少,我有80多个同年级同学,学球的只有我一个。”黄宇韬说。

  在儿子区栩宁6岁的时候,经常打球的区先生便带他去球场玩,“当时也没怎么管他,就是给几个球让他在果岭上玩,结果发现他挺喜欢,我就开始慢慢引导他,结果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我们没有给他请长期的教练,但教过他的教练很多,包括张连伟和梁文冲。”

  来自成都的郭先生自己是业余选手,“我觉得高尔夫对我们这个年龄的可以锻炼身体,对小孩子来说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它对孩子的心智和情趣都是有帮助的。我自己得益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参与,我儿子今年10岁,已经学了三年,我先带他去球场感受,但我不自己教,我给他在成都当地请了职业教练,这两年每年都来深圳参加夏令营,或者来找大卫·利百特学院的教练专门辅导。”

  虽然谢少钧说“爸妈都是打工的”,但3年30万的花费,显然不是一般“打工的”所能承受的。在已经成名的小选手中,“富二代”比比皆是:为了让女儿和老虎一起打两个洞,封德林豪掷三万美元;同样为了女儿,冯立光将全家搬到了奥兰多,自己还在美国开了家公司;为了儿子,苏宝成和叶日领都在加拿大安了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