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憋闷了一个漫长冬天的人们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郊游踏青,放飞心情。在温暖放晴的假日到城市周边的高尔夫球场挥动球杆,漫步绿茵,这种新的春游方式带起新一轮的春游经济。
在我国已有25年发展历史的高尔夫运动已逐渐从“奢侈消费、财富专属”的陈旧印象中解脱出来。中国高尔夫球场设计专家、北京新自然高尔夫集团董事长兼总设计师余钢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作为世界第三大体育运动,伴随其回归奥运,高尔夫运动必然在中国迎来迸发式的发展,并将日益朝着平民化的趋势发展,未来,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消费人群将非常可观。
高尔夫如何撬动城市经济发展
余钢把高尔夫球场看成是展示城市魅力的新名片,“高尔夫球场不仅能够完备城市的配套设施,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旅游和房地产的开发,更可以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岗位。”
高尔夫这种融合了健康、环保、低碳、高雅的运动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余钢指出,高尔夫球场建设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旅游城市大都是环境、气候、人文较好的地方,本身为建设球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据统计,高尔夫消费人群到一个城市的出差或旅游的消费是普通游客的10倍左右。世界各地很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都非常好,比如泰国。在国内,云南、海南的旅游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两个城市的高尔夫发展也十分不错。
传统的风景名胜游、城市风光游对经常商务外出的人群的吸引力正在衰退,要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就要发展特色旅游。高尔夫正在以其健康优美的环境、阳光和谐的运动氛围施展独特魅力。目前,我国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城市旅游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了解,每年到深圳各高尔夫俱乐部打球的日籍人士就占深圳口岸入境日籍人士的15%左右,可以说他们是专为打球而来。
“由高尔夫球场建设逐步形成的高尔夫产业链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在欧美高尔夫运动较为普及的国家,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尔夫产业,这就是国际趋势,中国也将如此。”余钢谈到,高尔夫球场的设计建造、专业设备的生产、高尔夫的地产营销、球场会籍交换、餐饮、健身等,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体系,这条紧密联动的链条正渐渐成为撬动城市经济的“绿色杠杆”。
在谈及高尔夫球场与土地资源利用这一问题时,余钢表示,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必须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才有特色。我国的高尔夫发展承载着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要在兼顾资源、环境、市场的大前提下发展高尔夫产业。比如,有的城市靠海,有的城市多山,有的城市沼泽多,有的城市荒地多,这就要求每个城市要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文特色等因素设计、建造高尔夫球场,把海滩、沙漠、戈壁、沼泽、荒地、干涸河床废地、垃圾堆放地等荒废地利用起来创造价值、美化城市。
中国高尔夫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2009年10月9日,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投票决定,高尔夫成为2016年、2020年两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是高尔夫运动在时隔百年后重返奥运会。自高尔夫入奥以后,一些国外高尔夫球场设计公司开始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希望切分这块大蛋糕,著名的JackNicklaus高尔夫球场设计公司副总裁PaulStringer透露,2010年公司签订的新合同多数涉及中国项目。
国际高尔夫设计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是因为目前中国高尔夫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截至2009年,中国高尔夫球俱乐部仅为500多家,余钢预计,中国需要建设2000座高尔夫球场。实际上,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曾表示,即使中国建成2000座高尔夫球场,也不及美国的一个零头。中国目前有300万人打高尔夫,打球人数仅占总人口的0.23%,无疑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球场建设是一种刚性需求,巨大的球场需求空缺是高尔夫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最大机遇。”余钢总结道,但同时他又指出,中国高尔夫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只有克服一系列障碍,中国高尔夫产业才能实现健康蓬勃发展。
余钢指出,现在高尔夫运动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高尔夫球场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处在成本高与收入低的两难境地。究其原因,第一,有些球场选址、用地并没有完全利用荒地,靠近城市中心,土地成本偏高,第二,有的球场仅会所建设就花费几千万甚至上亿,规划不合理,建设成本高。第三,是人员成本高,服务人员过多,而国内专业管理人员太少,很多是采用外聘,人力成本高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为高尔夫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谈到高尔夫球场设计领域目前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时,余钢认为,“中国的高尔夫发展必须要与国际接轨,而接轨的方式并不单单是粗放的服务方式对接,而是要在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土人文地理、建筑风格等状况,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谈到高尔夫球场设计人才培养与国外差距这一问题,余钢表示,“设计师是高尔夫球场的灵魂,而人才因素正是制约中国高尔夫发展的一大问题。高尔夫设计在中国慢慢崛起,这期间设计人员也在不断成长。目前的球场设计师大部分都是在高尔夫球场各个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其中有做草坪管理的,有给外国设计师做翻译的,也有从事建筑设计的,还有高尔夫球员等,这些人在高尔夫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从不同行业和职业接触高尔夫后转向球场设计。”
余钢认为中国设计师想追上世界的步伐,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设计理念、管理思想,充实建造等方面的知识,提升高尔夫发展背景与文化方面的素养,做到本土化和专业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