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球场;是除了英国之外,世界上最早有高尔夫俱乐部的国家;印度平均每家俱乐部会员数多达1300人,居全世界之最;但球场营业收入却为全世界最低;印度高尔夫球场基本不开发房地产,也不开拓旅游市场……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高尔夫发展因带有鲜明的殖民烙印和强烈的军方色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经营模式。
印度球友的纠葛
在很多印度高尔夫球场边上的小卖部内,你可以经常看到像Nandkumar Dhekne这样坐在这里一边吃三明治午餐,一边等前面几组打完的球友。据Dhekne介绍,在这家名为Eagleton的高尔夫俱乐部中,被撂在球场上堵上半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但众多球友们仍义无反顾地前来打球,因为这里是他们唯一的选择。50岁的Dhekne毕业于孟买大学化学工程系,目前是印度通用能源公司的区域主管,接触高尔夫之前,他是一位出色的板球业余球员,在旅居美国多年后,球场上谈生意的经历让他开始喜欢上了高尔夫这项运动,并很快成为了差点为20的球手。回到印度发展之后,他发现要打上一场球十分难。在Dhekne居住的Bangalore地区,除了这家拥堵厉害的球场之外还有另外5家球场,其中3家由印度军方经营管理,另外两家开业超过10年的KGA高尔夫球场和Bangalore高尔夫俱乐部更是人满为患。Dhekne开玩笑说,那两家球会至少要等上20年才有球打,所以他不得不选择这家球场。Dhekne透露,Eagleton高尔夫俱乐部在印度属于高端球场,该球会2000年开业后便开始售卖会籍卡,他买的终身会籍价格是7,500美元,目前这个球场的会员至少超过了1500人,加上平时还要接待访客和嘉宾(该球场是当地唯一一个向游客开放的球场),球场堵车便不足为奇。
而56岁的Toni Oberoi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位单差点球手拥有包括印度最好的球场——德里高尔夫俱乐部在内的多个球场会籍,并自己开发、建设了一座球场。当很多球友还堵在球场上啃面包时,他已经打完18洞冲完凉,坐在会所的餐厅里悠闲地享受美味的红焖羊羔肉和咖喱蔬菜了。1990年,Oberoi以大校的身份从印度陆军退役后便开始玩起了高尔夫,并介入了这个产业。和其他球友不同的是,Oberoi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有士兵把守的高尔夫球场,从来不愁没球打。
Dhekne和Oberoi只是印度高尔夫球友中的典型案例,这也反映出了印度高尔夫的一些突出特点。据高尔夫基准调查公司(Golf Benchmark Survey)研究数据显示,印度高尔夫最大的两个特点是:第一,印度平均每个18洞球场的会员数量高居世界之首,平均每个球场的会员数量高达1300人,由非军方经营的球场其会员数量更多,有的球场会员数量高达1700、1800人,仍接待散客;第二,印度高尔夫球场收入和平均营业利润是全世界最低的,年利润甚至没有欧洲球场的三分之一,其中,在接受调查的40家印度高尔夫球场中,83%的高尔夫球场管理者表示没能实现盈利,仅有17%的球场处于微薄盈利状态。印度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7,而且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热的地区之一,为什么高尔夫的发展会呈现出两个如此病态的特点呢?这得从高尔夫在印度的发展历史,本身的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印度高尔夫独特的经营模式上探求原因。
脱胎不换骨的发展轨迹
印度是除了英国本土之外,世界上最先有高尔夫俱乐部的国家。从1757年,大英帝国在普拉西战役中获胜开始,直到1947年,印度经历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大英帝国殖民统治者将高尔夫这项运动带入了这个古老的国度。1829年和1842年皇家加尔各答高尔夫俱乐部、孟买高尔夫俱乐部的相继成立拉开了印度高尔夫的序幕。在殖民统治期间,高尔夫只是英国殖民统治者和士兵的专属游戏,任何印度人都不能进入球场。进入20世纪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印度建造高尔夫球场的数量增长较快,其中也建造了包括德里高尔夫俱乐部在内的一些知名度高、品质较好的球场,但这段时期,球员、球场管理者基本都是英国人。1947年,印度在“圣雄”甘地领导下实现了独立,英国殖民者将25座高尔夫球场留给了印度,接管这些球场的是印度军队。在殖民统治期间,高尔夫在印度毫无市场概念可言,他只是统治者强权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印度人也并不明白高尔夫为何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段时期的印度高尔夫球场只是他人的嫁衣,谈不上市场的发展。
独立后的印度脱胎但并未换骨,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改革之前,印度在根深蒂固的宗教冲突、种姓制度中继续贫困混乱,新政府基本照单全收了英国殖民统治时的制度和法律,早已形成的上等、中等、下等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化制度继续保持。在这段时期,接管殖民者留下的高尔夫球场的印度军方和政府对高尔夫的经营管理并没有太多创新,尽管此时欧美高尔夫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印度高尔夫运营和发展基本上还是延续了英国人之前的那一套手段。高尔夫在印度也仅仅是军政高官消遣娱乐和接待贵宾的一种方式。这段时期,由军方投资建造、并自己营运的球场比较多,而且殖民地时期的烙印十分鲜明;私人投资者的球场则寥寥无几。高尔夫市场在印度的发展可谓处于萌芽期。
1991年下半年开始,印度拉奥政府实施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其中包括开放型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这些改革为印度高尔夫走向市场化带来了利好。这段时期,外资和印度本土个人资本投资高尔夫球场相对兴盛,高尔夫球场的数量和品质也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高尔夫市场化之后,由于军方经营和管理的球场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因此,新进入市场的外资和个人投资的球场根本无法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更不是行业规范的制定者,同时,这类球场发展的步伐也比较艰难。时至今日,印度高尔夫仍有强烈的军方色彩,上至高协,下至球场管理者,很多都是部队退役军官。
僧多粥少的俱乐部现状
据印度高尔夫联盟(Indian Golf Union)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印度共有186座高尔夫球场,但最近据当地媒体透露,印度至少有220座高尔夫球场开业。其中有30%属于9洞球场,70%是18洞球场,超过18洞的球场屈指可数。在这些球场当中,至少有超过100家球场由印度军方经营管理(亦有媒体说军方高尔夫球场占印度全部球场的三分之二)。在印度,高品质的高尔夫球场占主要部分,低品质的球场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印度的高尔夫球场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沿岸的西南地区和北部地区。印度目前的高尔夫人口约40万,也涌现出了米哈辛、兰德哈瓦等国际一流球手。
随着印度经济的复兴和腾飞,印度的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的数量猛增,印度有11亿人口,仅次于中国,其中非常有钱的精英阶层约有1000万人,这些人完全可以消费得起高尔夫;同时,印度的中产阶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中产,约有3000万人,这部分人群也有能力消费高尔夫,另一部分下中产阶级约有2.5亿人,这部分人是高尔夫市场的潜在客户。但是,在印度除了只向既定客户开放的军方球场之外,剩下的球场也就只有100多家,其中还包括不少9洞球场。加上印度高尔夫会籍价格本来就很便宜,为数不多的球场必然会吸引高尔夫爱好者蜂拥而至,球场会员数量为世界最多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我们在考虑印度高尔夫市场需求时,不能将庞大的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中的那些因宗教信仰不打高尔夫的人计算在内。尽管如此,印度目前已有的高尔夫球场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最终形成了现在僧多粥少的局面。
卖方市场的弱势怪象
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看,印度的高尔夫市场应该属于卖方市场,球场数量有限,会员证应该是洛阳纸贵,一证难求,那么价格也应该是水涨船高,由卖方决定。然而,数据调查显示却完全相反。据高尔夫基准调查公司数据显示,印度是高尔夫球场的创始会籍入会费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印度的高尔夫球场创始会籍一般有200个名额,第二批会员中第201-400位会员的入会费翻一番,第400名以后的会员则每位递增一定的金额,越到后面越贵),印度18洞的高尔夫球场创始会籍平均会费是1,865美元(2007年美元兑换卢比的汇率,下同),有四分之一的球场入会费低于1000美元。会员证的平均年费是112美元,年费低于100美元的高尔夫球场占61.5%。当然,这对年人均收入仅666美元(2008年数据)的印度来说,高尔夫对于普通民众还是算奢侈品,但对于庞大的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来说,入会费相当低了。当然了,印度也有不少入会费达2万美元、年费达2000美元的高端球场。此外,印度高尔夫的消费也是相当低的,对本土访客,印度18洞的球场平均平日果岭费是13美元,假日果岭费是18美元,平均球车费是13美元。奇怪的是,对外国游客来说,消费价格至少要翻2-4倍。
如此低的定位最终造成了球会收入的微薄,数据显示,印度的高尔夫球场盈利率为全世界最低,印度平均每个球场年收入是190,811万美元,营运成本是177,454万美元。而在欧洲球会经营最不景气的地区东欧,18洞的球场平均年收入都高达719,000美元,而在西班牙的球场年收入是印度的10倍,高达190万美元。当然,印度表现最好的球场也能有100 -15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从营业收入来源来看,印度球场盈利主要还是靠出售会籍,占66.3%,果岭费只有16.8%,球车和餐饮等其余的收入也仅占16.9%。(见图表)
装错系统的“电脑”
印度有如此大需求的高尔夫市场,但球会会籍价格和营业收入却是世界最低,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其实,可以将印度的高尔夫市场比喻成一台电脑,它拥有最大硬盘的电脑、甚至有最好的液晶显示器(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但用的CPU却是最古老、最低级的版本,而且系统用的是最古老的Windows95(殖民地烙印和军方色彩),而且所有软件不在线升级(发展模式不同于国际),如何运转得快?
其实,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在上述的平均数据中,把总量超过一半的军方经营管理的高尔夫球场考虑在内,价格和经营数据就自然被拖了后腿,这一现象也是印度高尔夫市场发展的掣肘。印度某高尔夫杂志总编辑一语中的:印度的高尔夫市场充斥着官僚主义,军队的高官和暴发户在投资球场时根本没有考虑到钱(盈利)的问题,球场的品质取决于长官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态度。在印度的高尔夫球场在中,必须支付入会费的球场仅占一半,完全不需要的占到三分之一,还有19.4%的球场只是对特别的会员收取入会费,这就是印度高尔夫的军方特色。而拥有会籍证的人,有三分之一在球场不消费一分钱。面对如此数据,球场盈利点何在?
在印度,能实现盈利的基本上都是非军方球场,但这部分球场的发展和生存空间十分狭隘,不容乐观。不少企业和私人有意投资球场,但去拿地时发现价格涨了1000%之后,不得不打退堂鼓了。已建成的球场在自身升级、提高品质时,也会遇到诸多问题。以在上文提到的KGA球场为例,此球场的地理位置绝佳,地处Bangalore闹市区,IBM的办公大楼就在球场边上,站在果岭上便能看到包括微软在内的众多国际大企业的霓虹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球场投资者用战略手段以1卢比(相当于2.5美分)每亩的价格从当时的市政府租了这块地,当初球会定位也是低端,招收的会员数量十分多。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球会不得不改进升级改造硬件时,却不得不向土地所有者支付200万美元购买约5亩地,以扩充自己的停车场和会所。打球人数越来越多后,KGA球场的承受能力已经不能应付,球会不得不花费50万美元装了灯光,但装好之后一次也没用过。当局禁止KGA球场使用灯光,理由是灯光会影响附近机场的安全。
此外,印度的高尔夫球场几乎不涉及房地产项目,也不开拓境外旅游市场,而这两点已经成为国际球场盈利的主流方式。不过,近几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不少新开业的球场都涉及到了这两块业务。无论如何,印度的高尔夫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如果把系统换了,改变目前这种模式,被称之为“金砖四国”的印度也许将成为亚洲高尔夫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编后:
需要“更……一点”
印度高尔夫的发展有着非常肥沃的土壤,但却没有出现遍地开花、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自然条件来说,印度拥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资源,地处气候适宜、降雨量充足的南亚,既有漂亮的海滩,又有风景宜人的山地,适合开发各种类型的球场,此外,印度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消费能力上来看,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本土的新富阶层日益增多,消费能力逐渐增强;软件工业是印度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包括微软、IBM在内的众多IT巨头将研发部门纷纷落户于此,这不仅给印度带来了大量外资,也带来了不小的的高尔夫消费人群。此外,印度的高尔夫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且不少球场质量都不差。但是,我们看到的印度高尔夫却是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不相符的情况:球场数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球场经营收入低,经营手段单一化等。
固然,印度庞大的贫困人口、几百年不断的宗教冲突、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是其经济发展的痼疾,也是其体育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仅是高尔夫,风行世界的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在印度也没能得到大力发展。不过,从直接原因来看,印度的高尔夫就像是与市场脱轨的列车,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的体育至今仍有鲜明的殖民烙印,包括最受欢迎的板球都是由英国殖民统治者带入的。高尔夫也不例外,多年前由英国殖民者挂在门口的“闲人不得入内”的牌子仍然奏效,而且很多球场并非为了盈利,只是所有者自家后院的游乐场。印度高尔夫发展特有的历史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军方色彩,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前景。印度全面的经济改革已经差不多走过了20年的路程,但很大一部分球场都有悖于市场规律。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拥有资源并占据市场主导优势,是列车的车头,而作为规则执行者的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不敢上车或被迫下车。
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句:“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振聋发聩,出现了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的奇迹。也许印度高尔夫也需要“更……一点”。自 1947年甘地领导独立以来,印度人从来都没有放弃改革精神,高尔夫发展在印度有如此好的土壤,只要市场条件更宽松一点、竞争机制更完善一点、经营手段更丰富一点,业内人士所预言的“印度是未来高尔夫发展最快的国家”将成为现实。
链接:
1、印度高尔夫营业收入组成:
2、世界18洞球场平均会员数量TOP6
3、印度球场的会员结构
4、印度高尔夫球场创始会籍价格和年费
数据来源:GBS
编译/邓亚星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