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当京城的的男女老少都在大呼小叫地享受着北京入冬后的第一场瑞雪时,有一群人的心中却产生了一丝忐忑,这群人被奉为中国业余高尔夫球手中的领军人物,而让他们忐忑不安的是这场大雪会不会让自己期盼已久的果岭14泡了汤。
11月5日,大雪过后的第三天,加州水郡总经理,本次果岭果岭14高尔夫精英邀请赛的发起人之一,周德先生一大早就忙着接待各位参赛选手,脸上依旧挂着他充满亲和力的招牌微笑,看得出,他今天的微笑里多了几分自信和兴奋。“果岭14”,内行人士笑称这种疯狂的行为是“果岭要死”。也难怪,从古至今,全世界的大大小小高尔夫球比赛中,果岭速度能够达到14的,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速度14的如此稀有,其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对于在果岭上面推杆的球手,而是对于球场草坪的养护者。如果要让果岭达到14的速度,必须要把果岭上的草坪剪得非常之短,甚至不到2毫米(一晚上胡茬长出的长度),而这样的做法对草的伤害是极大的,就算是草皮中的“硬汉”,也未必能逃过此劫。周德这是在玩火么?
上午10点30分,赛事组委会、参赛选手、裁判、媒体、嘉宾,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测量果岭速度的工作人员身上,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目睹这么多人的测量仪式。“平均速度是13.7。”啪啪啪点着计算器的测量人员在测试了两个果岭后高声叫道:“完全符合比赛要求。”满场掌声!(当天早晨空气非常潮湿,当比赛结束时再次测量,速度已经达到14.5,其中加州水郡B场4号洞速度达到14.8。)周德笑了,欣慰而自豪。这时我才发现果岭周围的长草上还堆积着厚厚的白雪,而果岭就像油画般的碧绿鲜亮。周德不是在玩火,而是在加州水郡的绿色舞台上表演了一场精彩的魔术。
果岭测速现场
(华彬草坪总监Paul E Masimore)
“老虎我都不看了,跑到这里来体验你的手艺!”选手们边在签到本上签字,边和周德打招呼。老虎和米克尔森同时来中国参加比赛,这对于今天来参赛的业余高手们绝对是件大事,但是他们还是摩拳擦掌地出现在了加州水郡而不是上海的佘山。果岭14就像一块大吸铁石,把各路高手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了一起,要知道这60位选手全部是单差点的精英。
上午11点,一声炮响,挥杆开球。
开球,没问题;救球,没问题;切球,没问题;推球,惨不忍睹。今天选手们在果岭上逗留的时间格外长,也十分热闹。捶胸的,跺脚的,挠头的,摔杆的,甚至还有和裁判吵架的,这种种罕见的“绅士”表现,都要归罪于一点:球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在果岭上乱跑。
推杆不用发力,但选手们个个一头的汗,在C9的果岭上,笔者亲眼见到一位选手在推离洞3码左右的球的时候,两手在发抖,因为他知道,速度14的果岭上,球的“刹车”基本失灵,一脚油下去,就是两站地开外了。所以今天选手们都打得格外保守,有的甚至故意不把球打上果岭,而是落在果岭旁,然后再切高抛球吊进果岭,这样球砸在草上不会滚得太远。尽管如此,基本上每个果岭上的选手都要一起做折返跑运动,小白球也围着洞口左一趟右一趟 “唰唰”尽兴地奔跑着。
球打不进洞,可选手们的兴致一点不低,反而越打越兴奋。球越不听话,就越想驯服它。有的组甚至4名选手一起研究战略战术(助言范围之外),边打边交换心得,化敌为友,一起把“果岭14”当成敌人,互相出谋划策,这也是比赛中一道特殊的风景。
18洞的比赛从“太阳当头照”打到“太阳找不到”,历经5个小时45分钟。冠军成绩80杆,四分之一的选手打到三位数,而推杆王的成绩也停在了30杆。要知道这些全部是单差点选手,可见速度14的杀伤力之大。
成绩不好看,但选手热情满。比赛结束后,基本上所有选手都留在俱乐部一起聊今天的比赛(大部分是用“骂”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兴奋,都迫不及待地想把前6个小时的激情经历分享给所有人。我还注意到,所有的球手都在比赛结束后跑来和周德握手,无论他们嘴里是牢骚,还是吹嘘,周德的嘴角始终向上翘起,欣慰,得意,幸福。
果岭14高尔夫精英邀请赛是周德用他28年的从业经历为我们烹制的一道别有滋味的速度大餐,而今天这些球手成为了第一批吃“果岭14”这只螃蟹的人。虽然是只难啃的螃蟹,但哪个人不是吃得津津有味呢。
果岭14精英赛最终成绩表
冠 军:翁小革 侯 波 杆数:80
第二名:黎 栋 83
第三名:文 浩 83
第四名:周卫民 83
第五名:王福川 84
第六名:张晓楠 84
推杆王:文浩 王福川 陈亚华 推杆数:30
文/晨峰 图/三月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