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个甜枣吞一枚苦果 少侠袁浩大浪淘沙积真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11:11  《高尔夫》杂志
吃一个甜枣吞一枚苦果少侠袁浩大浪淘沙积真金



  文/盛艳

  前言:对袁浩来说,2005年君兰杯上的胜利,的确值得小酌两盅,当时许多人突然有种感觉——中国又多了位可以真正挑战张连伟,拼抢冠军的人。然而,在整个2006年,尤其6站中巡上,袁浩的表现可谓“吃一个甜枣,吞一枚苦果”,尽管他时常以领先者的身份,接过媒体的话筒,却始终无法做到与冠军再续前缘

  第一个故事应该从今年的中巡赛讲起——“我们已经结婚,但只是领了证书,袁浩希望再有一个冠军,然后举行仪式。”今年5月份,一直陪伴袁浩走东闯西,原来是女友,而今是老婆的张雪飞说出这番话时,让记者多了份期待,并答应暂时保密这个消息。

  2006年即将过去,虽然袁浩在国内赛场上的表现还算不错,但从目前来看,他的这个夺冠愿望今年是难以实现了。不过,对于袁浩来说,他今年的确有一次几乎可以圆梦的机会——中巡赛山东站,可惜的是,他错过了。

  “一码也推不进,标准杆救不到,抓老鹰也没用。非常不好,又是过山车打法。”2006年6月16日,中巡赛山东站,袁浩在面对丢掉领先位置时,用极其平淡的语调这么形容自己,但表情中流露出的却是一番凝重,还有无奈。

  两天后的决赛轮,袁浩一度再次领先,但最终却仍与冠军失之交臂。这场较量被许多媒体形容为2006中巡最精彩的一次对决,其间袁浩猛烈的攻势,也曾蒙蔽了部分媒体,在比赛尚未结束时,便着急的写出了一篇至今未被刊发的新闻稿——“袁浩捧得个人职业生涯第一座中巡赛冠军奖杯”。

  当袁浩以亚军的身份坐在新闻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现的相当平静,说出的几乎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那么,感受呢?他始终只字不提。

  袁浩是客家人,家乡在广东梅州兴宁。夹杂着南方秀气的外貌,有人曾这样形容,“在目前的国内球手中,袁浩是最帅的”;绝对的好好先生,如果你想聊天侃地,袁浩绝对是最佳拍档,他时常还会说出一两句让大家笑翻天的话。王凌是《高尔夫》杂志的摄影师,体型偏胖,尤其肚子见长,

  因为两人经常碰面,彼此很熟悉。一次,袁浩又见王凌,先是哈哈大笑,然后凑了上来,摸了摸王凌的肚子,坏笑道:“不行呀,每次见你,我都忍不住想摸摸你的肚子。”然后得意的走开。

  另一方面,袁浩为人很厚道,但也略显低调。尤其是对媒体,他似乎更愿意多做胜过多说,不愿轻易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一次,记者问袁浩,“听说中巡山东站没有夺冠,你很难受?”“没有。”他回答的很直接,但是补充道,“应该说君兰杯上夺冠以后,我每场比赛都有冲击冠军的机会。”听起来是一个意思。

  最初的球场设计梦

  但凡用心看过袁浩打球的人清楚,他选择最多的是进攻,最不缺少的是冲劲,有种不计后果的嫌疑。从这一点上理解,就不难明白袁浩1998年做出的选择。当年19岁的袁浩正在家乡一所职业中专读书,距离毕业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他所学的体育专业在当时看来也是人见人夸的好专业,在平常人眼中,袁浩毕业后当一名老师也是份不错的工作。

  然而这个时候,远在广州的紫云山球场因为即将开业,就来到了袁浩所在的学校挑选员工,没成想紫云山的总经理杨春雷一眼就看中了他。“当老师,去球场?去球场,当老师?”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难题。“兴宁是个小城市,广州就不一样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出来闯闯,不能闷在家里,没有太多目的。如果有其他想法,估计是嫌在家赚钱太少,如果当老师,每个月薪水不过五六百块钱,那怎么行?!不够开销的。”袁浩说的很坚决。

  袁家有一双儿女,袁浩和袁秋燕。颇有意思的是,杨春雷不仅看中了袁浩,也相中了袁秋燕,“试图”一箭双雕。但是父母决不松口的留下了妹妹,而对于儿子袁浩的选择,并没有提出干涉,只是有些不放心,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那是我第一次去广州,至今我还能清楚的记得每个细节。当时我是先坐大巴到增城,然后搭了个

摩托车去的球场。也许是头一次出门的原因吧,我感觉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难以想象的大,结果摩托车七拐八拐,很长时间没有找到球场。天气很冷,非常的冷,心里也怪怪的,感觉非常残酷。”回想起这段记忆时,袁浩不时的抿着嘴,和他在球场上打不着球时的表情一样,感觉蛮沉重。

  1998年5月,袁浩第一次看到高尔夫球场,也煞有介事的成为广州紫云山球场的创始员工。不过,当时袁浩眼前看到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球场,而只是一个建设中的紫云山。同时正是这个原因,他被分配到了练习场,身份是服务员。日子待的慢慢长了,袁浩发现球场根本没有太多客人,而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根本花费不了太多时间,便狂抡起了球杆,经常是一天可以练到1000个球。“正是那段时间,我练出了自己的基本功,当时7号铁距离已经是150码。”袁浩得意地说。

  这种生活大概持续了六个月,当看到广州紫云山球场在眼皮底下一点点建好时,袁浩有了新的冲动和想法。“当时球场的驻场教练是邓树泉,看着他既能打球,当职业球员,也能设计球场,几十万块钱随便就投到球场上,这让我非常羡慕。自己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当职业球员,打好了也设计球场。”

  很快,袁浩的身份发生了转变,由服务员变为巡场,而练球的机会、条件和时间却也少了许多。为了能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袁浩经常是见缝插针的偷偷练球。从此,他开的球车上经常会多配备一样东西——扫帚,一旦发现球场上没人,便抄出扫帚,“真正”下一次场,站在球道上空挥一番。“我的球感就是这样操练出来的。”袁浩说的很轻松,但似乎也别有另一番滋味。

  执着终于让袁浩等到一个机会——广州紫云山球队成立。当时球队的要求是,要练球,也需要工作。但在他看来,可以名正言顺的练球已经足够了。苦练几个月后,在1999年底,袁浩打算小试一把,报名参加了在莲花山球场举行的中国业余公开赛,但是在那次比赛中,他没有晋级。“那次是黄永欢夺冠,我的水平还不行。”谈话间袁浩点起一支烟,表情中流露出对冠军的渴望,以及对来年的期待。

  但是在2000年,袁浩和其他国内球员一样,经历了一整年几乎没有比赛的“难过年”。在那一年中,球队里的人淅淅沥沥的走了许多,或者该行,或者放弃,袁浩感觉自己没有退路,开始慢慢学着承受寂寞,所做的只能是练球和等待。在这种近似煎熬的漫长等待中,袁浩的球技却大幅提升,已经稳定在7字头水平。

  没有比赛的情况在2001年刚有所好转,袁浩开始迫不及待的到处找比赛,追着比赛打。终于,在这一年他开始崭露头角。2001年,戴耀宗操办的中国业余公开赛在江门举行,出战的中国选手中,袁浩的成绩最好,排名第六,而当时的业余好手李超等人则统统被他落在身后。“这场比赛对我来说,很重要,可以说是我业余的转折。紧接着在中信朝向的几场比赛中,我拿到两个第二,贺龙杯又拿到第四,我开始变的慢慢自信起来,球也越来越有感觉。”

  业余高手不等于职业

  只因2001年袁浩在国内业余赛场上的出色表现,让当时的许多人,包括中高协在内,都认为他是一名潜力无限的业余选手,在来年应该会有更加出色的发挥。这一说法在2002年似乎得到印证。

  2002年,袁浩在种种期待、期望中,和另外三名业余高手(廖贵明、刘强和吴康春)终于获得了代表中国出征韩国釜山亚运会的机会。在那次比赛中,中国队团体名列第九,而袁浩个人排名第16,是中国队最好的男子成绩。这一成绩让袁浩对自己的将来更加充满了自信。“我自己都没有想到,那次确实打的不错。”时至今日,袁浩在回想起那次釜山之行时,还不时的露出一丝喜色。

  在当时的国内业余比赛上,袁浩的确已经算是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在釜山亚运会后,他在江湖上更是名气渐长。然而,袁浩开始有了新的考虑:“打完亚运会后,当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业余已经没有什么可打的了,我必须马上去考职业,必须要挣钱,为了钱,为了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自己能打的更好一点。”

  如今在回想起参加业余比赛的日子时,袁浩用了“艰难”一词来形容。“过得蛮艰难的。那个时候,球会每个月给我的工资是1000多块钱,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因为要打球,这些钱我也基本上全部用在了增加体能上,但是一旦出去打比赛,只有靠朋友帮忙啦!后来想想,这样长期下去,总也不是办法,不能一直靠朋友赞助打比赛的!”袁浩沉重的说。

  正是有了这些想法和顾虑,2003年袁浩终于决定报名参加职业考试,但是也就是这次考试,他遭遇到打球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击:在职业球员考试中落榜。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袁浩从紫云山球场转到了南湖球场。刚到球场时,袁浩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他考取职业球员的愿望落空,这意味着他将继续在业余挣扎一年,而无法实现赚钱的愿望;另一方面是2004年国内比赛突然又少了下来,他所能做的又只剩下教球和练球。幸运的是,袁浩在这里遇到了邱志锋,两人慢慢热乎起来,开始经常一起练球,后来变成了兄弟。记者忍不住问他的感受,“感觉颇多、很苦,看着别人都有比赛打,自己却没有比赛打,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尤其当看着邱志锋今儿去了张家港,明儿去李家港,心里更是有种从未尝过的苦。”说起那段难熬的日子,袁浩还是有些心有余悸。

  钱打破出国之路

  对于袁浩来说,2004年的高尔夫之路显得顺利许多。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终于如愿以偿的通过了职业球员考试。紧接着在6月份的联盟杯上,袁浩也挣得了自己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笔奖金。“当时非常兴奋,那是我赚到的第一笔奖金,来之不易。”袁浩说,“慢慢的不断有朋友开始建议我去考亚巡赛。”

  对于一些朋友的建议,袁浩当时并没有表态,但却牢记在心里,并开始四处搜集考试信息。大概在7月份,亚巡赛的一站资格考试在

马来西亚举行,袁浩迫不及待的赶了过去。当时资格赛的规定是,只要打进前80名,就可以参加亚巡赛。最终袁浩以-2的成绩排到了前60,成功跨进亚巡赛。

  说起这段经历时,袁浩提到了一件事情:当我在马来西亚,专心为亚巡资格考试做准备时,突然有一天,却发现放在球包里的一万块钱丢了。“我简直快急疯了,那可是一万块钱,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是我出国打比赛的钱。”

  不过,这次丢钱似乎只能算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袁浩打亚巡赛的决心。和许多其他国内球手一样,在出国打比赛的问题上,袁浩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样是钱。“我专程跑到马来西亚,好不容易考到亚巡赛资格,但是长期以来,比赛费用对我来说,一直是个相当头痛的问题,每次都晋不了级,挣不到钱,贴了三四次,头就痛了,很郁闷。”

  这个难题让袁浩感受颇多、颇深。当记者问,“现在挣得钱够不够打比赛?”他说的则别有另一番滋味,“以前不够,完全是连打比赛的钱都没有,现在还好,我在国内的排名已经很靠前了,够花啦。再靠后的球手要赶紧想办法了,尽量争取多挣点奖金。”

  一直以来,袁浩都心存出国参赛的想法,但是只因“还要生活,还有家人”,目前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到了国内。不过,不仅所有人,即便是袁浩也没有想到,他的第一个冠军是以战胜张连伟的方式赢得的。2005年,广州君兰球场,当袁浩取得胜利之后,在所有媒体面前收起内敛,奋力把帽子扔给观众,有点豪情万丈的味道。“对我来说,最关键的一场胜利应该是2005年联通杯,当时梁文冲是冠军,李超是亚军,我和张连伟并列第三。能和中国的老大并列第三,让我感觉信心大增,结果那一年下来,我基本上都排在了前十名。所以即便是在君兰杯的冠军,也应该感谢那一次胜利。”袁浩说的蛮真挚。

  袁浩今年最大的遗憾是缺少一个冠军,许多人曾这样评说:“袁浩的性格有些躁,应该再沉稳一些!”当记者把这种观点转述给他时,袁浩显得很诚恳:“嗯,在中国职业里面,我的球是有实力的,但是老打不好就意味着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感觉首先是技术还不够细,我短杆的手感不够好;其次是心态,有些浮躁,往往在最后就熬不住了!我希望自己能静一点,不要浮躁。”

  关于袁浩的记者手记

  1、起伏不定的成绩:“一码也推不进,标准杆救不到,抓老鹰也没用。又是过山车打法。”

  2、抽烟:“红双喜牌。球打的好时,抽一根,那是庆祝;打的不好时,也抽一根,那是因为郁闷。”

  3、奖励与惩罚:“抓一个小鸟,奖励自己100块钱,打一个Boggey,就花自己100块钱。”

  袁浩球历

  出生日期:1979年9月12日

  转职业时间:2004年

  国内最佳排名:

  2004年 天津泰达公开赛第22名

  2005年 君兰杯男子职业精英赛冠军

  Uni杯中国职业业余配对赛第3名

  联盟杯天津精英赛第7名

  中巡赛珠海站第4名

  中巡赛海南站第5名

  中巡赛年终奖金榜第8名

  2006年世界风杯中国职业业余配对赛第5名

  澳门公开赛第44名

  中巡赛山东站第2名

  中巡赛珠海站第4名

  中巡赛海南站第5名

  中巡赛年终奖金榜第5名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6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