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败走校园? 吴学增:社会认知度低造成苦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2月23日13:50  高尔夫星期三
高尔夫败走校园?吴学增:社会认知度低造成苦果



    文/吴学增

  如果说去年的讨论可以看作一个高尔夫的营销项目,那么结果就是失败的,而高校无意识的行为也让整个事件没有了真正需要负责的主谋,作为受到伤害的中国高尔夫则需要再一次被打掉了牙往肚子里面吞。这是一场无意识的失败营销。

  什么最苦?古人给我的答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说不出来的苦才是真的苦。在新年伊始,中国高尔夫就尝到了这样一个黄连。

  据有关媒体报道,曾经在去年闹的轰轰烈烈的

高尔夫走入校园后终于偃旗息鼓,静悄悄全线退却。据报道,
北京大学
东操场改造方案日前开始实施,这里将建成一个投掷场和两个小足球场,此前拟建的高尔夫球练习台未在方案之中。而去年把高尔夫进入校园事件放大到全社会的“高尔夫精英教育论”的厦门大学,据悉在舆论的压力下,建造高尔夫球场的工作已停了下来。甚至更早开设相关高尔夫课程的上海财经大学,也由于去年“高尔夫进入高校风波”而变的谨慎。

  其实真正的“黄连”不是高尔夫从高校退却这个事件引发的苦果,这只是高尔夫在当前中国社会地位的一个体现,真正让中国高尔夫的感受苦涩的是去年那场有关“高校和高尔夫”的大讨论,确切的说是争议讨论的整个过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失败的无意识营销。

  在中国,高尔夫已经有了几十万爱好者,作为产业也有了几百亿的产值贡献,作为娱乐项目,每年也有众多世界级大牌明星光临,为媒体、观众提供了相当多的看点,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来说,虽然谈不上什么居功至伟,但也决不是碌碌无为。可惜,由于当前高尔夫俱乐部较少,整个高尔夫消费水平较高,距离普通大众生活较远,加上偶尔会有违法占地、官员腐败等相关新闻挂靠高尔夫的标题,让高尔夫在某些人的印象中都快成了“祸国殃民”的代表,整个社会认知度相对较低。

  其实,不论是高尔夫相关管理部门还是广大的爱好者,职业球员还是专业媒体,都在力争为建设和推动高尔夫良好的环境发展做着各种努力,营销高尔夫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去年的一场高尔夫是否进入高校、是否和精英教育挂钩等等引起的诸多争议,舆论方面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或者贬斥,大众在诸多口水中对于高尔夫的不良认知似乎被进一步被扩大。

  不论是北大还是厦门大学抑或其他什么大学,要上马高尔夫课程、建设高尔夫相关设施,其目的都是为了教学,为了发展,从本质上来讲也对中国高尔夫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好心办坏事,一些站不住脚的论调把整个事情的走向引到了偏门,整个事件的结果就发展成今天这个背道而驰的样子,这是真正的无心插柳。

  在中国,高尔夫的社会认知度低,是由于社会大众和高尔夫之间有距离,距离的产生则是套在高尔夫上面诸如高端、贵族、文化、概念等等各种各样的光环或者面具,在光怪陆离中,高尔夫在中国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忘记了它只是一项运动,一项从苏格兰羊倌身上起源的运动。

  链接:

  2006年8月,有媒体报道“北大将在东操场建高尔夫练习场”,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2006年10月15日,在2006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一语惊人: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练习场将在厦大建成投入使用,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来说,这还是一门必修课。由于朱校长随后提到“作为把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未来目标的厦门大学,它理所应当要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 朱崇实这番话让人们把开设高尔夫课程与“精英教育”联系起来,从而引发了更大的争论。

  从2006年下半学年起,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生在选择体育课内容时多了一项学习高尔夫球课程。而早在2005年,上海财经大学就在体育经营管理研究生点开设了高尔夫选修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5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