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奉献中国体育事业 荣高棠弥留之际心系奥运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9:36 北京晨报 | ||
2006年3月21日,荣高棠在全国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认真地做记录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一生奉献中国体育 身边人士留存记忆 为中国体育奉献了一生的中国体育界老前辈荣高棠昨天在京逝世,享年94岁。消息传来,熟悉和了解他的人们无比悲痛,大家还清楚地记得,申奥成功后,荣老与众人的约定:“咱们盼了一辈子的盛会到了家门口,百年一遇啊。2008年以前,谁都不许走,好好活着,能为北京奥运做点儿什么就做点儿什么。”可是现在,荣老却在离2008年奥运会还有不到
两年时,永远地走了。昨天,记者采访了陪伴荣高棠走过最后时光的亲人、朋友。 【轨迹】 世纪老人的奥运人生 问过许多人,94岁是个什么样的年龄?得到的都是“静待终老,安享晚年”之类的答复。然而,荣高棠不这么想,他觉得94岁是“和你们年轻人一样的,有梦想的年龄”。 ●1952的遗憾 1952年7月18日,第15届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组委会向中国发出邀请,请中国派运动员参加本届奥运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际奥委会发出的第一次邀请,不过在荣高棠看到这份电报时,奥运会还有几个小时就开幕了。 “当时关于去不去的问题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好不容易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应该去;也有人认为中国运动员水平不高,去了会给新中国抹黑。由于事情重大,我写了份报告请示周恩来总理,周总理简单地批了两个字:‘要去’。” 中国代表团7月29日上午到达芬兰,迟到的他们只有吴传玉参加了游泳的预赛,并且由于晕机等原因没能进入决赛,可以说第一次奥运之行是充满遗憾的。不过中国代表团在赫尔辛基也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那就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村的上空升起。“周总理在我们来之前曾指示:‘在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我们做到了!” ●1993的伤感 “1993年9月23日,在萨马兰奇念出‘北京……’时,我和所有人一样激动得站了起来。不过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其他4个城市的名字,才明白是在对申办城市致谢。后来当萨马兰奇宣布悉尼获胜的时候,巨大的惊讶和深深的失望让我的脑海一片空白。” 虽然申奥失败让荣高棠的心中充满无限的伤感,不过他还是坚信中国一定会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也深信自己一定能看到那一天。 ●2001的狂喜 “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又一次念出了北京,不过这次是真的成功了。7月18日,何振梁率领申奥代表团回国,我去了机场。本来已经想好了问候和祝贺的话,可是看到他从飞机上下来,我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我们俩就抱着哭啊,眼泪都止不住了。几十年,不容易啊。” 申奥成功当晚,荣高棠接到了田歌的电话。他也想起了8年前和田歌、王光美在直播室里的惊讶和失落。不过此刻这些都不重要了,成功的喜悦击碎了所有沉淀的忧愁。 ●2008的企盼 申奥成功后总局召开了一个老干部欢庆会,荣高棠在会上讲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各位老同志、老朋友,咱们盼了一辈子的盛会到了家门口了,百年一遇啊。2008年以前,谁都不许走,好好活着,能为北京奥运做点儿什么就做点儿什么,就算什么都干不了了,咱们也要到奥运会现场去呐喊助威!”荣老是笑着给我复述这段话的,可是我却看到了这位94岁高龄的老人闪烁的目光。那目光里藏着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藏着一个体育人毕生的追求,藏着所有遗憾、伤感和狂喜的泪水,更多的对2008的企盼。 林丰 ◎长寿秘笈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他身体力行,在工作上曾主管体育,在生活上也是体育活动的坚定爱好者。在荣老晚年,练身体是通过打高尔夫,练脑子是通过打桥牌。”据曾经在荣老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荣老从来没拄过拐棍,这么大岁数走路依然轻盈稳健,步履灵活,而且性格开朗,思维清晰,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据了解,荣老是高尔夫运动的“铁杆发烧友”,因为他认为这项运动节奏动作缓慢而舒展,球场空气好环境也好,非常适合老年人。“七八十岁的时候,荣老一口气能打18洞,这些年岁数大了,起码也打9个洞,以前他坚持自己在球洞与球洞间走路,这些年改坐场地车了,但球杆一直是自己拿着。“对此,荣老还有一个科学的健身理念,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每周荣老都会去打一次,早上6点出家门,10点就回,从不间断。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打桥牌,也是每周数次,始终如一。能够常年一贯如此锻炼下来,荣老的毅力也是令人钦佩的。” “正是有了这两个爱好,他才实现了自己‘又要能走路,又要不糊涂’的目标,可以说,荣老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据说他还曾做过这样一首诙谐的打油诗:“人生七十不稀奇,八十堪称小弟弟,九十不老身心健,百岁开外才是好样的。”可见,在荣老的心中,岁月从来就不是问题。 ◎心中企盼 女子桥牌,何时夺冠 熟悉荣老的人知道,他生前担任了众多社会职务,但在临走前,他唯一保留的与体育有关的头衔,就是中国桥牌协会主席。 据中国桥牌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邓小平同志当年有一个没能实现的愿望,就是想看到当时成绩相对较好的中国女子桥牌队登上世界冠军宝座,这件事一直被荣老放在心上,所以在荣老生前,每当得知中国桥牌又取得一个好成绩,荣老都会表现得特别高兴。 “在今年6月意大利举行的第八届世界桥牌锦标赛上,中国男子桥牌队在公开双人赛决赛中实现‘零的突破’,获得中国桥牌队历史上的首个世界冠军。当我们将这个消息报告给荣老,他非常高兴,在表示祝贺的同时,甚至还关心地问起有关队员奖金的发放情况。“而就在上个月无锡举行的国际女子桥牌精英赛上,荣老还任顾问一职,并准备去赛场亲自督战。后来因为身体不适,他遗憾地表示,不能去了。不过在比赛期间,荣老经常打电话来询问比赛的组织情况和比赛进展。当得知最后中国女队夺冠的消息后,他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希望女队再接再厉,争取在明年上海世锦赛、咱们家门口,捧得一个真正的世界冠军。” 当然,荣老更为关心的就是有关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情况和中国体育的现状,虽然已经从一线退了下来,但他的老部下常来家中做客,聊起这些话题,荣老总是句句不落,神情专注。 ◎弥留之际 心系奥运,感动众人 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10月30日,荣老因为一次感冒而住院了。 据荣老原秘书、现《网球》杂志主编周铭共回忆:“当时正好有个老体育工作者要组织重阳登山的活动,邀请荣老参加,已经住院的荣老表示,这次不能和大家一起健身了,非常遗憾,不过却给这些被称作中国体育事业开拓者的人们写来一句话:‘开拓者的心,永远憧憬未来与第一批开拓者共勉。’可见,荣老对未来充满信心,这可能是他落在纸上、留给我们留下最后的话了。” 据周铭共介绍,在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后,他们最后一次去看望荣老。“当时他已经处于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状态了,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在昏迷中。我拉着他的手说:‘荣老,你可不能走啊,你不是跟大家说好了吗,2008年之前,谁都不许走,还要去奥运赛场给中国队当啦啦队呢。’我的话刚一说完,荣老就慢慢睁开了眼睛,还费力地抬了抬手。显然,他已经听到并听懂了我说的话。见此情景,在场的所有人都眼眶湿了。” 然而,荣老还是没能亲眼看到他企盼了半辈子的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他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我们。好在,他给我们写的字、说的话、树的影,早已定格在了中国体育的历史中。 晨报记者 刘莹 【追忆】 ●高尔夫协会 他是中国高尔夫 先行者 高尔夫球是荣高棠生前付出心血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作为中国高尔夫事业的先行者,他是中国高尔夫球协会首任主席,并一直担任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的顾问。 荣老逝世的消息传来,高尔夫各界人士陷入悲痛。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秘书长张小宁表示了沉痛的缅怀之情,“荣老的一生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了很多的工作,尤其是高尔夫,他是高尔夫在中国的开拓者,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张小宁回忆道:“去年冬天,荣老先生93岁,他还曾在深圳观澜湖球会为我们的‘玉溪杯’国际高尔夫邀请赛开杆。在这份事业上,荣老身先士卒,即使在他退任后也常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他对我们后来的管理者影响深远。我感到,我们所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家……”晨报记者 李莹 ●桥牌协会 赛前为荣老默哀 一分钟 昨天,正在武汉进行的全国大企业桥牌赛激战正酣,赛前,工作人员刚刚获悉,中国桥牌协会主席荣高棠逝世的消息,为此,组委会特别安排,为荣老默哀一分钟。此时,赛场内寂静得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许多与荣老有过一面之缘的工作人员和牌手都回忆起荣老生前的点点滴滴。 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荣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其谦和的形象为中国桥牌在世界桥牌界都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而且荣老熟知中国桥牌运动起步时间短,正处在上升期,经费有限,所以虽然年事已高,但只要有赞助商要求,荣老都会出席,热情接见,感谢对方对中国桥牌事业的支持,从不推脱。“有时比赛我们会去找他,请他给牌手发奖,他会很认真地听完我们的话,然后痛快地表示:‘好,好’。别看荣老那么大岁数了,每次给别人发奖,他都由始至终站着,从来不坐着。”晨报记者 刘莹 新闻人物 首位荣获 奥运勋章的中国人 国际奥委会的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在他就任主席的第4个年头,也就是1983年9月16日,将一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授给了一位中国人,他的名字是荣高棠。 近半个世纪,他伴随着祖国,逐步认识了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也逐步认识了他和他的祖国。有着10亿人口的中国在1979年重新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后,荣高棠和世界各国的著名体育人物一样,不能不引起国际奥委会的关注。种种事实使国际奥委会认识到,在中国,提到体育,人们就会想到荣高棠这个名字。 萨马兰奇心中非常清楚这位第97枚银质勋章得主的价值。他说,中国不仅恢复了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应有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是一个重要的体育大国。正因为如此,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向荣高棠授勋。他相信,这将有助于在中国发展奥林匹克运动。 71岁的荣高棠容光焕发,站在微笑的萨马兰奇面前,接受了这枚由麦穗和五环图案组成的银质勋章给他佩戴在胸前。在回顾了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关系发展史后,荣高棠坚信:“这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是中国获得的第一枚,但我想不会是最后一枚。”这表明,他对中国体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拉下自己 托举何振梁 1980年初,国际奥委会致信中国奥委会,要求提供中国将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候选人名单及有关情况,还建议中国提出3名候选人,并注明哪一位是最佳人选。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斟酌,在国家体委主任、党组书记王猛主持的党组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候选人名单——荣高棠、牟作云、何振梁。第一名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讨论这个名单时,荣高棠正出差外地,得知这一信息,他不是为自己有机会获得殊荣而喜悦,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想让贤。自己已经快70岁了,在大学虽学过外语,看英文小说和讲几句口语还可以,但到国际奥委会去工作显然不够用,难道还要像过去那样请求破例带翻译?岂不显得泱泱中国太没人才了吗?中国进入国际奥委会后,必将极大地推动各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将来不仅要参加奥运会夺金牌,说不定还会有一天申办奥运会。如此任重道远,当然应该派一个年轻干练的人去。此人不仅应外语好,而且要有对外政策、国际体育事务等方面的广泛知识,这个人选,非何振梁莫属! 荣高棠立即找党组成员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把我的名字拿下来,把何振梁排在第一位!” 1980年2月23日,中国奥委会给国际奥委会的复信中,候选人名单依次为何振梁、牟作云和马约翰先生之子、北京体育学院院长马启伟,并注明何振梁是最合适的人选。 何振梁顺利当选委员后,由于工作出色,人缘好,不久被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后来又从第四副主席依次递升为第一副主席,成为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担任此要职的第一人。 摘自《体育之子荣高棠》 李玲修 周铭共/著 【留声】 “在这个庄严的授勋仪式上,我首先想讲的是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中国整个体育界……国际奥委会通过我给予中国体育界的荣誉,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和中国体育界之间的合作关系有了新的发展。我愿利用这个机会以中国体育界的名义,向萨马兰奇主席和国际奥委会的其他朋友表示,国际奥委会在它为发展世界体育运动,促进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的工作中,将得到中国奥委会和整个中国体育界的全力支持……这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是中国获得的第一枚,但我想不会是最后一枚。”——1983年9月16日,在奥林匹克银质勋章的授勋仪式上,荣高棠这样说。这句承诺真正代表了中国体育界的心声。 “这场球不能随随便便就过去!要好好总结。虽然是内部比赛,打成这样怎么行!你不要这一分,人民还要这一分。”——1962年,在乒乓球队蹲点时,荣高棠对在队内打循环比赛输球的庄则栋这样说。袁伟民在执教中国女排时,就曾用“你不要这一局,人民还要这一局”用这样的话去激励女排姑娘。 “他们(运动员)是国家的大将,民族的瑰宝,他们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得荣誉,是人民最欢迎的人,你难道不爱吗?”——有人问荣高棠,“你为什么对运动员这么爱?”他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 摘编自《体育之子荣高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