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高尔夫频道 > 知识 >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 > 正文
辛格花22万美金定制球杆 鲁汉民:颠覆球具设计概念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11:18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
辛格花22万美金定制球杆鲁汉民:颠覆球具设计概念

鲁汉民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本刊记者 常思斯

  2002年3月,一位半路出家的球杆设计师改造了一支老款TaylorMade一号木,他在杆头后方挖了两个洞,装上了螺钉,由台湾明安公司生产出成品。这便是轰动一时的TaylorMade r7一号木最初雏形。2006年2月,维杰-辛格的经济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22万美金的价格委托这位设计师为其单向定制了一支球杆。这位曾师从世界上首颗原子弹研制者、为“
神五”研发过外壳材料的神秘人物,名叫鲁汉民

  r7概念的创始人

  2002年,从事高尔夫球杆生产制造已有三年的鲁汉民,与那些世界知名品牌的球杆设计师一样,为改变人们打球时经常出现的左曲球、右曲球问题苦苦思索着。有时候,他坐在办公室里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埋头画设计图、计算数据;有时候,他拿着一些成品杆头,动手进行调整、改造。到了3月份,他在改装一支老款TaylorMade一号木杆头时,尝试着在杆头后方挖了两个洞,并装入六种不同重量的螺丝钉,于是r7的最初雏形就这样诞生在了中国上海。

  产品改造完成,鲁汉民把它交给了世界第二大高尔夫球杆加工厂——台湾明安国际公司进行生产,这批一号木杆的问世不仅获得了极高的试用评价,同时也吸引了TaylorMade公司的注意,他们立刻决定付给鲁汉民设计费,继续开发完成这项极具创意的产品。一向嗅觉敏锐的TaylorMade公司那时就已意识到,一旦这款产品被设计成熟了,将会具有“划时代”的特殊意义。那些十几年如一日、埋首研究如何通过不同材料来改善球杆距离和精准性的设计师们,会立刻停下脚步,张口结舌地望着这不可思议的设计而发呆。

  果不其然,两年之后,r7 quad一号木杆毫无意外的成为2004年最炙手可热的产品、高尔夫界最时髦的话题、职业和业余球手最争相抢用的球杆。而鲁汉民,除了为TaylorMade设计师能把他的创意发挥得如此完美无瑕而暗自喜悦外,早已淡忘了当年辛苦劳碌的细节。因为他实在太忙:这几年,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各大球具公司总裁、设计师相继往返上海造访鲁汉民,约翰-达利、维杰-辛格等知名球手不断邀其量身定做球杆,六年时间完成了五种专利产品的发明制造、不久前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辛格花22万美金定制球杆鲁汉民:颠覆球具设计概念
2004年以前,约翰-达利所有的长打杆都是鲁汉民做的

  首张定单全报废

  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背后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磨难和挫折,鲁汉民和他的樱侬公司也不例外,如今的无限风光和广阔前途,也曾遭遇过失败的打击和旁人的误解。

  1998年辞职单干的鲁汉民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主做金属材料贸易,同时也开始了与高尔夫行业的初接触,广东很多高尔夫加工厂所需用的复合钛金属材料,有90%的货都是从他的公司购买的。看到高尔夫球具市场需求巨大,鲁汉民便结束材料供应生意,成立了上海樱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还建了自己的工厂,冒冒失失地一头扎进了高尔夫产品制造领域。

  一直在材料圈里极具影响力的鲁汉民,那时并不了解高尔夫运动到底是什么东西,公司接到的第一张定单是给一家不大的韩国品牌生产杆头,一辈子埋头搞技术的他当然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工作,然而令鲁汉民没想到的是,第一批产品的各项参数都不合格,韩国公司拒绝收货,所有杆头被迫全部报废。这位曾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和学习过的博士、材料物理学和力学领域的专家,何曾受过这样莫明其妙的挫折,他暂停了前进的脚步,开始冷静地思考自己和公司的未来。

  “第一笔定单的失败,是因为我不懂高尔夫,球杆制造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了图纸就能生产。品牌的要求很严,Lie角误差要求正负不超过1度,Loft角不超过0.8度,Face angle不超过0.5度,我的产品都不合格。”鲁汉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这样说道,“在那以后我经过两三个月的冷静期,检讨失误,然后重新请人,接受培训,让自己先对高尔夫运动有个了解。”

  小工厂一夜间名扬海外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沉淀,鲁汉民又迎来了新的契机,2000年初,老牌英国球具公司HiPPO找到了樱侬公司,送上了一张125,000支球杆的大订单,鲁汉民这时已懂得如何把自己精通的力学知识运用到球杆的生产制造当中了,不仅只用三个月便出色的完成了订单,合格率达到了99.9%(一般退货率只要不大于1%就可以了),并创下当年全球击球最远的球杆纪录。就这样,这个诞生不到一年的新公司、小工厂,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高尔夫球杆制造业中的“明星”。

  本以为这样的成绩足以打开自己事业新局面的鲁汉民,很快就有了新的烦恼,HiPPO的定单做完后,竟然再没有生意上门了。“我就想不通,我都已经做的很好了,模具开的又好、样子也很精准、做工也很细致,怎么就没有订单了呢!后来我发现,广东有很多有实力的大厂,地理方便、业务成熟、服务也好,这样一比,显得我很没竞争力,于是我认为我得想办法创造点新东西才行。”

  鲁汉民想法一定,就着手整体方案的开发和准备工作,最终从14个备选方案里筛选出9个,从此开始了他的球杆设计生涯。

  22万美金只是卖了些皮毛

  “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五种专利的发明和制造:第一代叫做‘Double Face’,即双层杆面设计、第二代叫做‘等力矩原理+Double Face’、第三代是‘记忆杆头’,即Loft和Lie角度可受温度改变而进行调整,与使用记忆合金制作而成的人造卫星道理一样、第四代是‘记忆杆头+记忆杆身’,用开水、温水和凉水就能实现球杆角度和长度的改变、第五代是比较完美的技术,叫做‘超塑成型技术’,即无焊接技术,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能量损失。”

  其实在鲁汉民完成了第一代“Double Face”杆头的设计后,就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家此前默默无闻的小品牌KZG,在买走了“Double Face”专利的部分使用权,并委托樱侬公司为其生产加工一号木杆后,当年便跃居GOLFTEST排行榜0~12差点球手测试结果中总评分排名第一的位置。也是从那以后,鲁汉民一下子成为知名球手和球具品牌的宠儿,订单、邀约接踵而来。

  从2002年至今,Adams、Cleveland、TaylorMade、PING、Orlimar等公司的总裁、设计师分别到上海造访鲁汉民和他的樱侬公司,所有人都对鲁汉民极具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和樱侬公司在生产研发锻造钛杆头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赞誉。2006年2月,维杰-辛格的经济人更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22万美金买走了鲁汉民设计的一号木产品。

  创品牌是必走之路

  在这些成功和荣誉分沓而至的时候,鲁汉民的耳边也曾响起过不少充满了“误解”的议论声。“坦诚讲,做了一辈子研究工作,到现在,我也不是一个商人。有些同行说我很便宜地就把技术卖给了外国人,其实我最初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觉得能把研发成本收回来就行了。与KZG签下合约的时候,TaylorMade也曾开价500万美金要买我的‘Double Face’专利,而我认为,研究出来一个产品,先让大家用着,用好了再说。虽然我没挣什么钱,但是它带给我的最大收益是,世界知名品牌都知道我了,他们在与我交流的过程中,给我提供了机会了解高尔夫球杆制造业最尖端的技术和世界知名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如果没有与他们的接触,我就不可能产生今天这么系统的想法,其实大公司也为我们完善了很多设计。我有机会了解他们,就可以超越他们,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财富。”

  完成了技术储备、有了基本的发展思想后,鲁汉民终于推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去年10月份,他申请了商标、进行了注册、生产了全套的高尔夫球具产品,现在的他,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最初进入高尔夫行业,我只想着做点OEM单,赚点钱就好,经过了第一个订单的挫败和市场的直接打击,我觉得公司要想发展,必须得有自己的特色。往长远看,不走品牌路线是不成的,OEM这个产业将来在中国会没有饭吃。我们的工厂虽然很小,但员工都有很强的知识结构和研发能力,这些曾经在西北金属研究院工作过的人才,在不同领域都有自己的长处,有很多独一无二的技术。其实我也没想到,‘Double Face’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三年的时间足以证明,我们的技术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鲁汉民简历

  鲁汉民博士出生于陕西省旬邑县,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5系。1985年进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属物理实验室工作,期间先后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固体材料表面研究所。在材料物理学、力学和分形分析领域共发表论文54篇,其中7篇先后获得陕西省材料学年会、中国有色金属网等优秀论文。1992年第二届国际强动载年会论文《Ti/A3复合材料界面疲劳行为的研究》被英国大不列颠《物理时报》收录。

  1999年创办上海樱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期间共获得专利5项(含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美国发明专利一项)。其高尔夫设计中的弹塑性优化设计及能量转移学理论已通过国家发明专利的初审。2003年11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聘为特约研究员。

  上海樱侬公司大事纪

  1、1999年底上海樱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上海嘉定成立;

  2、2003年初上海樱侬为KZG公司锻造钛球头,与之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并第一次转让樱侬公司的部分知识产权;

  3、2003年初Orlimar公司副总裁Jessie Ortiz专程来访上海樱侬公司,同年5月上海樱侬成为Orlimar公司锻造钛球头中国OEM生产商;

  4、2003年3月17日向美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专利号:60/454,566;

  5、2003年5月James Achenbach 在美国高尔夫专业杂志GOLFWEEK上发表:“Coming Soon: Double-Face Drivers?”一文,将DOUBLE-FACE专利技术誉为高尔夫划时代的革命性专利技术;

  6、2006年访问PING GOLF公司,PING公司执行总裁John.A.Solheim亲自接待,并与PING GOLF达成技术合作伙伴的意向;

  7、2006年初在美国注册SKYWALLER商标,并在美国进行销售,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国外销售自己品牌的国内制造厂商。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90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