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份高尔夫品牌报纸 华明访著名新闻学家艾丰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4:42 中华合作时报-华人高尔夫周刊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 本报记者 华明 艾丰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新闻学家、经济学家、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曾任人民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5月27日下午3时,艾丰应中华合作时报新闻部副主任、《华人高尔夫周刊》主编华明的盛邀,接受独家访谈。中华合作时报社总编辑杨建平,特别委托华明向艾丰老师致谢,并期望给这份报纸予以指导和建议。
精英人士交流平台 华明:艾丰老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访谈,我的新闻成长历程是读着您的作品和著作走过来的,今天的采访不同以往,是我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艾丰:按岁数和做新闻的时间,我是你的老师;而在高尔夫方面,我还是个学生。打过几次练习场,挺难的。不过,我准备70岁以后学高尔夫。后来我总结,打高尔夫既要舍得时间,又要有些基本技术才行,这样自己才有兴趣。 华明:高尔夫在国外是一项普及的体育运动,在中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艾丰:高尔夫在前些年,被看成是豪华的活动。一是花费不少;二是参与者要有些经济基础。这是中国的国情所致,现在这种状况有所改变。 华明:您作为中国著名的新闻学家,可否通过新闻视角,谈谈对中国高尔夫的认识? 艾丰:从现在或是要相当长的时间,它的特殊意义在于一些有影响、有层次的人参与这项运动,形成了超出这项运动本身的效果。比如,我们坐下来谈,也许谈不了那么融洽,那我们去打一场高尔夫,可能效果就不同了。这种沟通促使企业家阶层互相了解,这是其它运动无法替代的,我把高尔夫看成精英人士的交流平台。 华明:我认为高尔夫是最具人性化的运动,您是否这样认为? 艾丰:是的,它是一项很平和的运动。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人和动物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非常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 一杆带动经济联动 华明:刚才您是从新闻学家的角度谈了对高尔夫的理解。那现在请您改变一下身份,从新闻学家变成经济学家,来谈谈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 艾丰:首先是用品的直接消费。像球具的销售和消费而形成的经济。其次是相关产品的延伸。比如,我虽然不常打球,但如果我见到有关高尔夫元素设计的产品我就喜欢买,这种群体消费比直接使用用品更具购买力。第三,相当于旅游的概念。有球场的地方常常集中些精英人士,就有人流和信息流,就会给当地带来更深远的经济作用。可以形象地说:一杆带动经济联动。 中国要有高球品牌 华明:前些天,我参加了品牌中国的月度沙龙,提出了“中国要创造自己的高球品牌”的观点。您作为中国名牌事业的奠基人,又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主席,谈些自己的观点。 艾丰:我想大致有三类品牌:第一类是高尔夫球场。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球场,让那些不打球的人也知道高尔夫品牌球场。第二类是用具。厂家要能生产自己的球杆,使用者能认同自己的品牌。使用者用中国的球杆有品位,穿中国自己的高尔夫服饰也时尚。第三类是球手品牌。像中国的张连伟、梁文冲等球手,你们报纸就要担负起这个宣传任务。 华明:今天您做客我们新闻访谈室,中华合作时报社总编辑杨建平特别委托我向您致谢,并期望您能给我们周刊提出指导和建议。 艾丰:看你们的报纸我有几点感想:第一,这份报纸很新鲜。高尔夫在中国不是新鲜事,而有一份高尔夫报纸却是新鲜事。它对于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和以高尔夫为特征的文化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第二,报纸很亲切、很人性化,没有距离感和干瘪的内容,有立体感。专业的人看了很舒服,非专业的人也能感兴趣。我建议你们要走出高尔夫这项运动本身的人群,涵盖面再宽泛些,应该是“高普结合、专博结合”,办出一份品牌报纸来。 办报纸极具挑战性 华明:办报纸是件十分艰辛的事业,但其乐无穷。 艾丰:是的,我给新闻工作者概括了叫“五说行业”。第一,最先说话;第二,说自己不懂事情的话;第三,要很快说话;第四,要公开说话;第五,天天这么说话。新闻人要有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有些人爱说似是而非的话,说明看到了你们的影响力,那是换个角度的肯定。 我曾经说过:所有的成就被别人承认,绝大程度都是被逼的。你们应该把不同的声音当成精神安慰。 华明:今天的访谈也是对我新闻业务的一次考核,请您给我打个分。 艾丰:你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是及格的标准。另外你热爱这份报纸,思路清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有胆识。所以我给你打90分。不打100分是因为你还年轻, 华明:谢谢!我代表中华合作时报社总编辑杨建平非常感谢您的肯定和对本报提出中肯的建议。《华人高尔夫周刊》创办仅9个月,如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各界人士及读者的提携和关爱,使之成为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新闻队伍。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