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培养体系单一 为有梦的孩子降低门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10:40 中华合作时报-华人高尔夫周刊 | ||
小选手的培养体系单一(新浪配图)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 章列兵 现在,许多人都已意识到大力培养青少年高尔夫球选手对中国高尔夫运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各个等级的青少年比赛在寒暑假期间此伏彼起,各地的高尔夫学校层出不穷,中国青少年队到美国集训顺利成行,国外的培训机构也相继来中国“淘金”……一时风声四起,旌旗飘扬,好一派热闹景象。
家庭投资 费用巨大 中国的孩子确实争气,有些事例已经被美国媒体报道出来:在美国接受培训的中国孩子中,有已经获得全美青少年排名第8名的胡牧,有曾经获得一些世界级赛事低年龄组冠军的封悦,还有韩韧、叶剑峰、叶剑威等富有潜力的苗子,他们经过数年训练不仅在球技上取得长足进步,而且其中一些队员在国内举办的成人职业比赛中也获得不俗成绩。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选手培养现状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知道,在国外,世界顶级球手大都是家庭培养的成果,著名的“老虎”伍兹背后有坚持不懈的老父亲,天才少女魏圣美的成功是父母通力合作的结果,曾经显赫一时的韩国球星朴世莉少年时受到父亲魔鬼式的训练……相比之下,我国的青少年培养也大多延用了这一模式,深圳目前在国外训练的孩子,主要靠家长的投资;专业学习加上生活费用,据说平均每个月需要花费6万元人民币左右。在高尔夫球这个费用相对较高的项目中,能够投资给孩子承担各种费用的家长并不多,而许多具备潜质的少年,受家庭财力的制约,根本没有可能走上职业化道路。 后期转型 成材较难 与家庭投资培养青少年球手的模式共同出现的还有另一种培养模式——对年龄更大一些球手的培养。一些球会选拔的专业队员,他们或是体育学校的毕业生,或是球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发现具备潜力,于是球会投资支持其训练。像深圳名商球会的黄萍,近来在一些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除此之外,还有观澜湖职业球队的樊志鹏等,同样在业余比赛中成绩斐然。不过,这部分人作为培养对象终归是少数,而且因为起步年龄较大,真正成材的概率并不高。张连伟、梁文冲是这部分人员的榜样,但在同期接受培训的选手中只有张、梁二位选手接近亚洲一流水平,这也反映出这条道路的艰辛。 此外,中国的高尔夫球职业选手在此前的培训上还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日前,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在观澜湖球会正在组建,目前的训练费用主要依靠赞助。如何建立自身造血机能,使中国高尔夫的培训体系更为完善,有利于更多人材的涌现,这是摆在现实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降低门槛 根植兴趣 与高尔夫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青少年培养体系还显单一。究其原因,这与当前我们的高尔夫资源相对较少有直接关系。虽然国内目前拥有300多家球场,但真正的公共球场仍是凤毛麟角,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孩子们参与这项运动的积极性,也使我国高尔夫运动的竞技水平在短期无法得到本质性提高。如果各球场能够专门针对少年儿童降低门槛,逐渐培养他们对高尔夫球的兴趣,相信将极有可能会加速人材的涌现速率。 可喜的是,由于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日渐提高,一些国外机构开始关心中国的青少年球手培养。在中国连续举办10多届职业比赛的瑞典沃尔沃公司已经提出要赞助中国的青少年队,希望能够帮助有潜质的孩子尽快加入职业赛事的行列。除沃尔沃外,一些其它国际公司也曾表达类似意愿。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有志于高尔夫运动的中国青少年一定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帮助,中国高尔夫的人材梯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