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高尔夫视点:呼唤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统一规则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0:11 中华合作时报-华人高尔夫周刊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 章列兵 在最近举办的一个高峰论坛上,我曾经大声疾呼:高尔夫球已经到了必须讲究规矩的时候了。随着国际高尔夫球比赛更多地进入中国,能否按照统一的、公平的规则打球,已成为检验中国高尔夫在意识上能否与国际接轨、在素质上能否与国际靠拢的一个重要标尺。
在这方面,中国高尔夫是有教训的。在一些国际比赛上,我们的职业运动员因为对规则理解不透彻,因此吃亏的例子很多。然而,在我们周围,“不守规则的高尔夫球运动”仍然随处可见。 在一次名人配对赛上,我与韩国球手韦昌秀同组。他的球童是一位外国人,因为是扣除差点的四人最佳成绩赛,我们都没有差点证明,就自己报出差点,一般都略微高一些,这位球童认真地一一登记,然后非常严格地监督我们的比赛。同组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球员习惯性地用球杆拨动并改变了自己的球的位置,这个球童非常愤怒地用英语阻止:NO!我为了解围,告诉他这名球员的成绩不参加计算分数,但球童仍然不同意,并且自己动手把球恢复原位。虽然对本组登记成绩并没有其他人进行监督,但是这位球童对规则的遵守,令我非常敬佩。 在我国南方的某些球场,超过4人一组的球手往往可以为球场带来收入,于是球场默认了这个违反规则的行为。在有些球场,最多时据说有10几个人同组打球,把后边按正常规则打球的人堵得苦不堪言。一些打球者为赌球时的所谓“公平”,甚至自行制订规则,更改变球场的公共规则,这被他们自己也嘲讽为“流氓规则”的“江湖规则”却被许多人认同并使用着。 我曾经应约与一球友小赌,非常小的赌注即使胜出也几乎只够交付球童费用,但是我们为荣誉而战,打得都很认真。在一个长洞,我发出的球落在水泥路边,用球杆去打肯定伤害到杆,我提出罚1杆解困,他就是不同意,为了迁就他,我把特殊铁杆打花了。最后的结果是不欢而散。也就是从此以后,我下决心抵制“赌球规则”。 按照差点进行比赛是规则的一部分,而各种业余比赛一直沿用的“新新贝利亚”差点计算方法,在这里却成为酬谢某些人的工具。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某银行服务系统的比赛,我的同伴打出7字头的杆数,因为是受邀请,所以也想知道最终成绩,我们就一直等待发奖时刻的到来,谁知最后获得奖项的都是银行客户中的重要人物,而且并不需要任何杆数的科学计算,只是主办方决定就是了。此举令我的同伴懊恼不止,愤然对我说,这样的比赛还有什么意义? 差点还被不了解规则的球手随心所欲地使用。在深圳高尔夫球协会为推广正规差点系统组织的比赛中,一位选手为自己报了24的差点,却打出79杆的总成绩,最后计算出净杆成绩为55杆。如果按照规则,因为明显不符合真实水平,这个成绩是要被取消的。考虑到推广差点的需要,主办方还是迁就了这个成绩。但是当事者竟然浑然不觉,还兴致勃勃地上台领奖,让人大跌眼镜。 还有,球手在球洞区上用推杆压平推球线,在深草区内随意改变现状,用试挥杆扫平打位,折断妨碍挥杆的树枝和茅草,在障碍区内随手拣去散置障碍物……他们做得如此习以为常,甚至当我们提出这样违反规则的时候,竟然引发他们的疑惑,这里就是无法打球呀,规则是规定这样的地方不许动的吗? 为业余比赛设置很高价值的奖品是不被规则认可的,但是在我们的业余比赛中,用汽车做“一杆进洞”奖品的赛事不断出现,一些小型比赛也动辄奖励成套的球具和贵重的电子产品。这些高价奖励,对一些球员采取某些作弊行为改善成绩单不能说没有刺激的作用。 当然,规则也是需要更新的。人们如果对某条规定有疑义,当然可以反映给规则制订者,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说,规则一经颁布,就是这项运动的法律,只有遵守规则,才是正途。 我们呼吁,让规则来照管球场,而不必一味迁就我们自己的意志和愿望。 (作者为资深新闻工作者、高尔夫专栏作家) 华人视点 《华人视点》栏目,旨在透过中国及世界高尔夫运动的表象,挖掘、分析、探讨、辩论其背后蕴藏的本质,提供独家深度分析。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