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尔夫:香港公开赛 高球燥热下的一片净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6:41 《经典高尔夫》杂志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UBS Hong Kong Open Makes New Face 文/徐艳洁 图/Paul Lakatos 徐艳洁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年轻的中国高尔夫对于这期间的成长历程如数家珍。迈入新的十年,中国高尔夫发生了变化,高尔夫成为国际专业人士抢摊中国的猎物。在欧巡赛的历史
这厢,2005年12月1日,UBS香港公开赛在今年更换赞助商,总奖金番一倍,达到120万美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著名国际集团的强势介入,为拥有四十六年历史的香港公开赛注入兴奋剂。冷静的思考,凭借香港成熟的经济和香港公开赛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高尔夫赛事),承担一项500万美金的比赛不是难事。但是,香港公开赛有了明确的定位:跳脱金钱诱惑,发展高尔夫历史文化才是正道。与百年企业合作,在百年球场比赛,一切都是规范有序地进行,让大家真正品味到这项赛事弥足珍贵的历史韵味。 “香港公开赛”已经走在“创立品牌,经典流传”的路上,中国的高尔夫赛事需要迈开这一步了,做一项中国的“英国公开赛”才是业内人士应该深思的课题。因此,我们应该为十一岁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喝彩! 一项经典赛事的举行往往是一次成功的团队合作。赞助商、赛事公司、球会、协会、公关公司、媒体、观众和球手,都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本刊独家采访香港公开赛赞助商和赛事公司负责人,并对此赛事做深入剖析。 UBS——争做亚洲高尔夫的NO1 UBS(瑞银集团)作为香港公开赛赞助商首年便将奖金提升一倍,且宣布2006年奖金再度攀升至200万美金。同时,于12月3日正式对外宣布,与BMW合作赞助2006年宝马亚洲公开赛,并作为赛事的官方银行。UBS的强势进入,在高尔夫领域掀起一阵波澜。对此,UBS全球体育事业赞助项目总监Bjorn Waspe先生、宝马(中国)市场总监Jochen Goller先生及UBS行政总裁香港分行施许怡敏女士做出解答。 经典:如何看待亚洲市场? Bjorn Waspe:世界上50%的高尔夫人口在亚洲,亚洲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经典:如何看待中国的高尔夫市场? Bjorn Waspe:中国日益被世界认可,高尔夫人口逐渐扩大。中国有最大的球场,也有最漂亮的球场,有亚洲奖金最高的赛事,难道这还不足够吸引人吗? 经典:UBS是如何看待高尔夫比赛的? Bjorn Waspe:我们会把高尔夫看作一个全球性的项目,有计划、有目的地去一步步实施,最终达到我们所期望的。 经典:与BMW合作是一个开始吗? Bjorn Waspe:是的。BMW也是国际一流公司,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大家合作是一拍即合。希望能把这项赛事做好,并长久做下去。 经典:有UBS的加入,宝马亚洲公开赛是否会更上一个台阶? Jochen Goller:当宝马亚洲公开赛于2004年在中国落户时,当时的赞助确实很少,但我们仍然看好中国高尔夫的巨大潜力,直到今年,比赛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相信在2006年,有了UBS的加入,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宝马亚洲公开赛形象呈现给大家,暂时还不便于透露。 经典:宝马公司如何看待中国高尔夫市场? Jochen Goller:我们一直希望在达到市场预期效果的同时,有助于中国高尔夫的快速发展。我们选择上海也看到了上海政府和当地球会的大力支持。当然,我们也积极配合中高协。今年,我们已经赞助了中高协的青少年队。 经典:在4年的赞助合约期间,预计总奖金会达到怎样一个高度? 施许怡敏:我们已经正式对外宣布2006年奖金达到200万美金,至于2007年,我们还没有具体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到2008年,总奖金会达到250万美金。 经典:UBS如何定位这项赛事,希望它成为一个怎样的比赛? 施许怡敏:我们想做亚洲顶尖高尔夫赛事。 经典:为什么选择今年进入亚洲高尔夫市场? 施许怡敏:从全球来看,1/4的财产在亚洲,最大的GDP也是在亚洲,亚洲的市场增长最快。香港是UBS亚洲的第一个代表处,拥有1700员工。1989年,我们在中国大陆成立办事处,UBS属于国内最大的投资商之一。 经典:赞助香港公开赛的初衷? 施许怡敏:一方面,UBS的理念与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很贴近。大家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都是讲究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希望更多地提升比赛的关注度,帮助香港人对高尔夫有更多的了解。 经典:与BMW的合作是怎样的? 施许怡敏:我们是合作赞助,但不冠名。明年我们在亚洲还陆续会有高尔夫的赞助计划推出。 经典:是否会花重金支付球手出场费? 施许怡敏:不会。我们希望越来越多明星来参赛。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个比赛做得更好,更有特色。不过,对于个别球手,他们在出席一些现场教学或商家活动时,我们会支付一定的费用,我们称为“Service fee”。 UBS此次不仅让赛事奖金得到大幅提升,也花费巨大金额力求将赛事做得更圆满。据悉,UBS花费400万港币分别在两个洞修建贵宾休息厅,供UBS VIP客户现场观看比赛。也相信UBS与BMW的联手,能让高尔夫在香港和内地得到更大的关注度。 PMA——做到极致是专业 PMA(Parallel Media Asia)是去年由PMG(Parallel Media Group)派生出来的。PMG一直致力于做体育事业,凭借多年经验积累的专业性,PMG在高尔夫领域逐渐确立影响力和公认度。特别在亚洲,颇具影响力的赛事,如嘉士伯马来西亚公开赛、加德士新加坡名人赛、印尼公开赛以及香港公开赛,均出自PMG之手。2005年年初,PMG在中国大陆的首件作品——TCL-三亚精英赛在三亚亚龙湾成功举办,此赛事也成为今年中国的首战欧巡赛。 香港公开赛由今年改换赞助商,那么作为与香港公开赛已经合作5年的PMA,如何去适应新的赞助商?如何将这场传统赛事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大家,并将赞助商的需求达到最大化?PMA亚太区副总裁Martin Capstick接受本刊的独家专访。 经典:PMA的成立是否意味着PMG将扩大在亚洲的业务范围? Martin Capstick:我们所有与欧巡赛相关的高尔夫业务都在亚洲,我们在亚洲已经有5项赛事。为了负责整个亚洲的业务,所以我们专门成立PMA。但不是所有欧巡赛在亚洲的赛事都由我们做,除了汇丰冠军赛、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和尊尼获加精英赛,其他的都由我们负责。所以今后将会有更多欧巡赛在亚洲的赛事是由我们来推广。我们是欧巡赛在亚洲最大的赛事推广者。 经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举办比赛,运作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Martin Capstick: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我们在亚洲许多国家举办比赛,每次的经历都不同。当然,在香港和在大陆举行也有不同的感觉。香港的成本更贵,你也知道香港的物价是中国大陆的几倍,所以成本会比大陆高很多,这也是最大的区别。另外,香港粉岭球场是一个非常老的球场,而香港公开赛也是运作多年,相对比较成熟,操作更容易;而三亚亚龙湾球会相对比较新,TCL-三亚精英赛今年刚刚开始,所以很多细节需要沟通,不过三亚政府方面非常配合和支持比赛。从运作程序上,香港程序比较复杂、缓慢。因为粉岭球场是属于香港高球总会管理,任何决定需要由总会批准,而总会的政策每年都在变化;而亚龙湾球会属于个人公司管理,做决定会更快。不过,中国大陆在签证方面要比香港麻烦许多,给国际球手和国际记者带来不便。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固定的、优秀的团队去运作,他们非常有经验,他们可以去任何地方,甚至去从来都没有举办过高尔夫比赛的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同,我们喜欢不同。 经典:国内现在也出现一些赛事公司,那么PMG作为国际知名赛事公司,能否给点意见给国内赛事公司? Martin Capstick:我看过在中国举办的很多高尔夫比赛,包括宝马亚洲公开赛、尊尼获加精英赛等,但这些都是由国际赛事公司举办。我没有看过国内赛事公司举办的比赛。不过我认为每场比赛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很多方面。例如:球手,球场条件,是否适合球手比赛,要让球手在比赛中愉快。另外比赛配套设施,包括练习场、餐饮等,这些都非常重要。我们与欧巡赛合作密切,他们也给予很多专业意见。第二是媒体,一场成功的赛事绝对离不开媒体的配合,尽管这需要昂贵的成本。尽可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中心、食物等。也只有媒体感觉顺畅,他们才会有更好的报道,这也是赞助商所需的媒体对比赛报道的覆盖率。第三是赞助商,这也是我们的长处。我们要了解赞助商的需求是什么。很多赛事公司有一个误区:总希望让赞助商了解赛事公司需要什么,而忽略赞助商本身的需要。如果你所传递的信息是错误的,不符合赞助商要求,那么赞助商肯定会将钱转移。要知道没有钱,无法做任何事。另外就是公众,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看比赛。要让他们感觉高兴,放松,新鲜,所以会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来吸引大家,例如挥杆教学,有专门的职业教练帮助大家。这样以来,观众才会乐意下次再来看比赛。当然,比赛也依赖于预算的大小。所以我们会做一个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许多赛事公司只企盼每年的奖金越来越高,却不知道如何让钱生钱。例如,这个比赛,我们尽可能挖掘最大的价值给UBS,让他们感受到效益的最大化,他们才会在明年给更多的预算,我们也会用更多的钱为这个比赛创造更多的价值。 经典:今年是第一次与UBS合作,对于你们非常重要? Martin Capstick:是的,非常重要。我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好这个比赛,竭尽所能让各个方面都达到完美。 经典:能告诉你们在寻求新赞助商中间的小故事吗? Martin Capstick:OMEGA与香港公开赛合作5年,到2004年合约结束。我们仍然希望比赛进行下去,且在奖金上有一个提升。OMEGA非常希望继续赞助这个比赛,他们也是非常有实力的公司,但是他们的赞助重心转移到北京的奥运会,没有太多预算支持香港公开赛。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能提升赛事的合作伙伴,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UBS。今年4月开始与UBS协商,直到9月就签下合同。时间非常短。其实UBS之前已经有了这样的需求,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也希望与香港公开赛达成长久的合作。 经典:UBS赞助4年,直到2008年,希望比赛达到怎样一个高度?有信心与他们保持更长久的合作吗? Martin Capstick:2008年,香港公开赛成立50周年,届时将会是一场盛大的比赛。我们会邀请历届比赛的冠军前来参赛。如果一切进行顺利,UBS是会继续赞助这个比赛的。也许他们希望赞助20年、30年,但必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UBS希望得到媒体、球手和公众的认可。将这场比赛做得很特别,独一无二。例如今年赛前在香港赛马会举办的媒体沙龙,每个媒体都非常享受这种氛围,他们一边品酒,一边谈论香港公开赛。对于球手,UBS将瑞士军刀作为馈赠礼物。蒙哥马利高兴地说:“这是他参加所有比赛得到的最特别实用的礼物,赞助商是花了一定心思的。” 经典:与其他国际赛事公司相比,PMG的优势在哪里? Martin Capstick:我认为有两点:首先是我们能建立坚固完善的合作关系。例如我们与欧巡赛的关系,与各国家和地区协会的关系,还有能照顾到各赞助商的需求。第二,我们不仅能将一场比赛做5年,我们还会定位将它持续长久地办下去,也许10年、20年。所以,我们是以一种长期的投资眼光来操作比赛,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商业计划。一旦计划开始,我们就要收集各方面信息,了解地区文化、与协会保持友好沟通。我们也会寻找被地区认可的赞助商来赞助比赛。例如:嘉士伯马来西亚公开赛,TCL-三亚精英赛。所以,我们有一套完善的公共关系体系,便于我们从事各方面的赛事工作。 国际赛事公司的介入,已经让中国的观众和球手看到了中国高尔夫的国际化趋势。一方面,国际赛事公司需要结合当地文化背景来操作赛事,而不能完全脱离地域性做一个离当地观众非常遥远的赛事。另一方面,国内赛事公司发展不成熟,或过于局限性。今年也算是有了很多学习的经验。希望两方面都能得到改善,中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才是健康的,有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