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群体庞大职业屈指可数 宋亮亮谈中国高尔夫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3:30 中国体育报 | ||
在9月9日至11日进行的首届“国酒茅台杯”高尔夫名人邀请赛和“国酒茅台杯”队际挑战赛上,出现了一幅盛景,参赛选手创下了一个纪录:年龄最大的选手有80多岁高龄,而最小的选手却还是20岁出头的愣头小伙子,共有300多名业余高尔夫球手参加了这次比赛,在队际挑战赛中,共有18个队参加了角逐,其中还有来自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方的代表队。参赛队伍之多、年龄跨度之大是以往的高球比赛中不多见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高尔夫球在我国已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影响规模。究竟我国的业余高尔夫球发展状况如何,记者在
职业门外有40万大军 据宋亮亮介绍,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高尔夫球场200多个,十万多会员,他们分布在各个行业。这些人大都是在高尔夫球俱乐部注册,且这些注册爱好者中,还有境外的爱好者。他们又分为爱好者和超级爱好者。实际上在我国高球爱好者还不只这些,还有许多人没有在俱乐部里注册,而他们却十分爱好这一项目。这部分的人数应该在20至40万人。但我国职业球手男女相加不到100人,数字之少令人吃惊。为什么有如此庞大的高球群体,但我们的职业选手却少得可怜,原因就是我们职业标准还比较严格,门槛设置高。 在我国针对职业球手设有一个专门的职业球员委员会,每年的2、3月都要进行职业球员的专业技术考试和规则考试。专业考试要求打18洞比赛,共打4轮,男子的成绩要达到平均74杆,女子则要求平均76杆,考试通过者方能成为职业球手,并得到一张中国职业球员卡。以前这一制度只需一次性终身注册,但目前中高协根据中国高尔夫球发展现状,正在考虑进行改革,职业球员在获得资格的一定年限后,应该进行再次的资格审查,以求得职业群体的高质量。 在我国高球发展也不平衡,主要都集中在沿海开放城市,内陆地区和西部都还较少,像西安只有两个球场,而贵阳和重庆都是一个,新疆和内蒙古有两个,多数球场集中在沿海,从大连开始向南发展。 打球群体两大主流 在谈到业余球手的分类时,宋亮亮介绍说,我国的业余选手主要有两大部分。首先是初学者,即一般爱好者。这些人中有的为今后能走向职业化而请教练进行正规训练,而另一些人则单纯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这一群体有相当的人数,且年龄跨度也比较大,从事的行业也多种多样。其次是业余里的好手,这类球手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心一意地要走职业道路,他们不但有教练训练,而且往往都至少有一、二年的球龄,参加过不同类别的比赛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再者是纯自娱自乐型的高球好手,他们不单是参加比赛,而且更多的是自己找球友玩球并且在业余比赛中有很好的名次。像这次比赛中获得一杆进洞奖、赢走了365瓶茅台酒的山东选手就属于后者,他平日里就经常与球友切磋球技。 据介绍我国的业余高尔夫球比赛每年会有上百场,多为球场自己组织,或有品牌赞助设立杯名等。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每年组织正规的全国业余锦标赛、全国青少年业余选手锦标赛等高规模、高级别的比赛大约10场左右,而职业选手赛事一年在20场左右。 业余到职业并非易事 在谈到一名非职业选手如何走到职业球手这一过程时,宋亮亮介绍说,这要经过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像一些家庭条件不太富裕的球员,他们往往选择在球场工作,边打工边打球。对这类人球场也很支持,因为一旦打出好成绩,球场也很光荣,所以一般球场都为他们免费提供打球的方便。还有一部分人是家里条件不错,并认识到高尔夫的潜在价值,家里出资让他们来学球。这些人一般一年的费用应该在5万元左右,如果下场打球的时间和频率高的话,费用应比这一数字还要高很多。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品牌赞助商出于战略考虑也在找队员,只要他们认为球员有发展天赋,他们就会投资,期待着选手在世界舞台上带来影响力,这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比较好的趋势。实际上,我国现在的职业选手都是从艰苦的业余球手中奋斗而来的。 作者:孙秋峰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