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球手培训遇到瓶颈 于惠民:橡树谷中的守望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8:03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

  从购买当年的橡树谷球场开始,于惠民一直极力促成中国大陆女球手来美国培训和考LPGA资格赛。培训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期间叶莉英拿到LPGA部分赛事参赛资格,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进军LPGA的女球手。但于惠民说,他还是有点挫败感。他到底在想什么,在愁什么?

  女球手赴美培训始末

  GOLFWEEK:中国女球手来橡树谷培训和参加赛事,在国内高尔夫界引起不小轰动,这件事情的由来是什么?

  于惠民:当年我们都是苦留学生出身,后来因为运气和这个社会的关系,我们有一些成绩,慢慢也有了一些经济条件。这时候我们发现,在世界顶级的巡回赛如PGA和LPGA中,没有华人选手,所以我们在闲聊的时候就说,我们应该可以帮助这些华人选手。基于这个想法,所以我们在决定买这个球场的时候,找了一些朋友,谈了个概念说把这个球场买下来,可以作为将来华人进军LPGA或PGA的基地或桥头堡,所以我们当时把周边的一些地产也买下来了。后来就这件事情,我去内地谈了很长时间,1998年,我去中国南方和曾伟他们谈过这个事情,可那时候时机不够成熟。然后辗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刘渝。刘渝在我们球场跟我打完球就说,既然你们有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帮帮华人球手。我说我们愿意帮,可是我们国内不认识人。刘渝就说今天你吆喝一下他们不就来了吗,他说那我回去跟北辰球会谈一下。回去以后,他就打电话给我,问要不要在北京培训。我想了下,觉得北京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培训期短,不太合适,我觉得比较成熟的应该是在上海和广东一带。所以我没有把北京当回事,还是很努力在南边谈。有次我跟汪志毅教练在南边的时候,刘渝就给我电话说,北京的张总想找你谈一下,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在他们这里搞选手的选拔。我说这办起来会很难。他说你别管,国内事情由我们来处理,所以我们到了上海之后,就跟汪教练见了张总,他就是北辰的总经理。作了很简单的交谈后,他说,国内的事情由他们来负责,海外的华侨们负责国外。所以我们一直以为,不需要跟国内其他单位去沟通,由他们来处理就可以了。当初我们就决定,选4个女孩,他们挑了8个人,送到南边的珠海去集训,从集训的成绩来选出4个人。当初我们谈的时候就商定,所有的推荐,都由北辰来做,送来美国之后由我们来培训。这就是当初选拔的一个过程。

  她们来了以后,一开始是王纯的进步最快,我们想,先培训一个月试试看。我们这些出国的人都知道,刚来的几个月,会很孤独,饮食也不习惯,很多方面都会不适应,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长期培训的。所以我们就跟她们商量,一个月以后根据她们的表现,我们来决定要不要请她们回来继续培训。一个月后,我们决定留下王纯、张立春和杨红梅。期间张娜也来过,但因为要参加韩国的比赛,所以待了很短的时间就走了。之后北辰推荐的张佳和任晓筝也来了一个月。后来我们跟东方集团合作,办了东方女子名人赛。我们商定,赞助这个赛事培训3个名额,分别给前三名。第一届比赛的前三名就是何红玲、张玲和叶莉英。她们那年来的时候刚好是考女子美国公开赛资格赛的时候。汪教练就说与其让她们单纯地培训,不如让她们参加这个资格赛。所以我们就替这几个女孩报名参加了这个赛事。最后考上的是叶莉英和杨红梅,何红玲差了一杆没考上,而叶莉英成绩比她少一杆就考上了。经过这件事情,我们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模式。所以我们决定,在球手来了以后,除了安排他们固定的培训外,尽量让她们多参加其它的赛事。这时候,李唯正好代表国家来参加一女子赛事,赛事结束后她就留在我们这里,练了几周后去考美国的“未来女子巡回赛”,结果就考上了。所以现在她正在我们这里准备参加这个巡回赛的三站比赛。期间台北也有一些选手在这里,像林玉萍、于小娟等,香港的几个选手也来过。

  女球手培训遇到瓶颈

  GOLFWEEK:这个项目运作到现在,碰到过什么困难吗?

  于惠民:目前我们这个项目开始遇到瓶颈,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还有谁适合来,愿意来,要知道国内的女子选手很少,一共才三四十人,所以选出合适的选手很难,目前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点是,坦白讲,我们训练的成绩并不好,比如说杨红梅并没有考入LPGA,叶莉英也只有部分LPGA赛事的参赛资格。我想我们的配备和团队还应该不断加强。我们不是一个很大的财团,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因为当初我们的一些想法,很多事情都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一步一步来改进。以前我都没有全职的工作人员来做这些事情,现在我有两个员工全职负责这个事情,比如说叶莉英和杨红梅要参加比赛的工作,报名、安排机票、住宿、租车等等。只要她们在外地参赛,工作人员的电话就得随时开机,给她们解决万一碰到的问题,这些都花很多时间。我自己现在有一点挫败感,因为我们这个项目并没有一直在进步。不知道哪边应该要再花工夫,不过我知道我们的教练团是对的。他们有资格且经验很丰富,我们的场地也没有问题,可是我们的运作有很多限制,这么高的花费由我们几个朋友一直在支撑,心理上会比较累。虽然说住不用花钱,球场也不用花钱,但一场比赛的报名费就是3500美元,这对球手来说也是比较大的心理负担。我最近就在考虑,除了李唯等球手以外,还有谁适合来?这个适合分两个层面,一是我们认为这个球手值不值得来,二是球手自己觉得值不值得来。

  谁能合作帮助女球手?

  GOLFWEEK:一开始选拔女球手赴美国的北辰球会,现在为什么没有介入这个培训项目?

  于惠民:当初帮助女球手过来,和北辰总经理张总当年的一个意念分不开,他在跟我聊的时候就说,多年来他一直想帮助杨红梅她们几个女球手送到美国来看看,对他来说,看看就够了。但他一直想不出,看完美国的情况后,让她们下一步做什么?经过刘渝的介绍,我们达成了共识,所以我们做了这个项目。当然这个项目有它的局限性,目前北辰基本没有继续这个项目,因为要继续这个项目,董事会要通过,球场本身营运有很多考量。另外就是国内有实力的球会有很多,为什么要由北辰球会来做。多选几个北京的选手呢,其他人又有意见,即为什么老选北京的球手?这些事情都很麻烦,后来北辰球会换了管理单位之后,他们已经不再介入这个项目了。至于国内还有哪些单位有这个能力和这个意愿来继续这个项目,我现在还不太清楚。

  GOLFWEEK:橡树谷和东方女子名人赛有什么渊源?

  于惠民:我一直研究怎样才能让中国有女子比赛。所以我们寻找这边小型的女子巡回赛跟我一起到中国去。虽然刘渝不太愿意讲,但把美国西海岸巡回赛介绍到中国去,是他一手促成的事情。我跟西海岸达成了一个协议,让他们在中国办几站比赛,带一些国外的女选手去中国看看。本来我们在国内找的不是东方,但一开始找的合作方有问题,后来这个赛事就辗转地到东方的李红手里。李红去找刘渝,最后把这个事情谈成了。第一届比赛之前,为了促成这个事情,我答应他们很多条件。为了使比赛更有吸引力,我们赞助东方3个名额,让前三名的女子选手来美国看一下。把这个比赛带进去后,我们就抽身离开了。做这个比赛的初衷,就是想知道谁是最好的女球手,有了可成材的人,我们就可以让她过来。之后我们觉得不需要介入这个比赛,就没有深入赛事的运作。我们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一部分的机票和住宿费,都是我出的,只是潘先生不知道而已。后来我们觉得没有参与的必要,就没有继续下去。我一直强调,我们的位置,是一个辅助的位置。凡是在国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事情,我们一概不做,我们是希望国内有单位来与我们合作,国内事情他们处理,国外事情我们来。真正能着力的地方,对我们来说,就是在国外。

  谈恋爱与打球不可兼顾

  GOLFWEEK:在美国找到合适的教练帮助只会中文的中国女球手,并不容易,你是怎么找到这些教练的?

  于惠民:我想看到中国人能够打进LPGA,我希望橡树谷能够给她们提供一个环境。让他们在这里磨练、进步,从这里进入LPGA领域。我希望在帮助华人选手成为LPGA选手的过程中,给她们提供一些帮助。所以多年来我不停地物色、寻找对我这一想法有帮助的人,比如我相信汪教练能帮助我,我就不停地游说他,告诉他说我有这么一个理想,希望他来帮助我实现。没有好教练的球场是帮不了我的,美国有两万多个球场,随便去哪个球场都能打球,但好教练最重要。美籍教练很容易找,但必须得有个会讲中文的,能够与中国球手沟通的人,我找了很多人,有些人并不合适,但汪教练和陈教练很认同我,所以我们开始合作。

  GOLFWEEK:国内已经有11个女球手先后来到橡树谷,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选手是哪一个?

  于惠民:在这些球手里面,抱着出来看一看的想法的人居多,并没有想要在美国闯。以杨红梅的毅力来说,我很认同她的奋斗精神。但不是说一个人奋斗就会成功,先天条件也对一个球手有所限制。普通球手在国内与亚洲巡回赛事中很容易站住脚,但要进入LPGA的话,我们的起步已经很晚了,美国的球手都是10岁以前就学球了。对中国来的这些女球手来说,她们除了要打球,还有生活的压力、感情的压力。目前中国这批选手大多27、28岁,我们能理解这些压力。但没有办法,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球手,就得有所牺牲,你要追的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如果没法牺牲,既想要打好球又想谈恋爱,是绝对做不好的。我觉得如果牺牲不了,就应该走其他的路。想感情和打球都兼顾,以中国人的条件,目前是做不到的。像老虎伍兹这样感情又好事业又出色的例子,毕竟很少,一般球手都是有所牺牲的。我在杂志上看过张连伟谈他的困境,在家庭和比赛中要作个选择确实困难。所以球手想来美国打球,首先你得在心理上有个建设。

  GOLFWEEK:你觉得女球手们要成功,LPGA是惟一出路吗?

  于惠民:只有国内有比赛,有实力的球手才能出来,比赛成绩好,她们才会来找到我们。台北的这些女球手,比如吕小娟、林玉萍,她们透过各个朋友找到了我们。但台北的女球手不一定都愿意去打美国的赛事,相比较之下她们更愿意去参加日巡赛或亚巡赛,总奖金并没有多高,但赚钱的机会比较多。如果杨红梅决定去参加女子日巡赛或亚巡赛,我觉得也是不错的选择。美国是个培训的地方,你如果能在这里真正闯出来成为一个英雄,那当然很好,但如果不成,去参加日巡赛或亚巡赛也可以,那里是吃饭的地方。一些不错的台湾女选手,都没有到美国来。

  下一步是帮助中学生球手来美国

  GOLFWEEK:除了帮助女球手,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帮助国内发展高尔夫事业的打算?

  于惠民:我现在还打算走另外一条路,就是帮助国内的青少年融入到美国的高尔夫体系中去。美国高尔夫体系真正深厚的地方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高尔夫校队和赛事。他们的资源很广,AJGA(美国青少年高尔夫协会)一年的预算有2亿美元。只有融入到他们的系统,才能让这整个系统来帮你。事实上美国的机会也很好,这些高中的校队需要很好的选手,而美国大学女子高尔夫的奖学金是发不完的。只要打得好,有的是奖学金给你,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多有条件的选手。美国大学是非常开放的,不管从哪里来,只要是个好球手,他们就会接纳你。所以挤进美国大学这个体系,是中国学生很好的机会。再深一步看是美国的高中,从小学过来比较难,所以我认为比较可行的是从他们初中做起。学生初一开始学球,到初三的时候,只要他们学得够好也够努力,就会有80杆的实力。以我们这里汪教练的观点,小孩只要真正想学球的,两年之内打入80杆不是很难的事情。高尔夫需要的就是不断磨练,是一项水到渠成的运动,不需要特殊的体能。我和几个教练都很愿意在这个项目上出力,我们可以安排这些事情,但一开始我们不会男女都做,应该就是从女球手做起。因为男子要求非常高,以国内目前的条件,要把一个男学生培养到美国大学收你的程度,难度很高,而女子奖学金多要求也没那么严格,所以相对容易一点。

  GOLFWEEK:你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高尔夫的?

  于惠民:我从学校出来后就在会计事务所上班,1984年,我自己的会计事务所开业。那时候台北常常来一些客人,做国际贸易的这些商人都有很大的成就感,他们大都喜欢打高尔夫球。那时候因为我不打球,经常影响到我和客人见面的机会。最后我就决定自己也去学球,1990年开始学,真正下场打球是95、96年,买橡树谷球场的时候,我才刚刚打球。现在我打得也不太好,打球就是要不停练习的嘛,可我没那么多时间。像我们这个年龄才学球,能打到90或80杆,可能就是我们的极限了。

  GOLFWEEK:你和橡树谷其他人做的这些,看起来在经济上没有什么回报,媒体对橡树谷一般也就是一笔带过,不会有太多推广,那你做这么多,是求什么呢?

  于惠民:最近也一直有其他人在问我这个问题。到今天,我对生意,已经不再追求一些新的模式。已经有人能替我把生意管理得很好,我跟汪教练他们在一起做这些培训,最大的期待就是,假设通过我们组合的努力,真正地帮到这些球手,培养出一个类似韩国朴智恩一样出色的球手,这种成就感比生意上赚到8万10万要快乐得多。到我这个年纪,我已经不想花太多心思处理头疼的生意了。虽然说操作目前的事情比较费神,但我还是有大把的时间,我用这些时间来帮助球手,一旦她们成功,我肯定会非常骄傲。不管结果怎样,我想这个过程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做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仅仅是精神层面的收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希望外界能肯定我们、支持我们。在国内看到媒体提到我们橡树谷的事情,或认出我是橡树谷的老总,我是很高兴的。作为海外华人,能回馈华人社会的事情并不多,我想这算一件。(Sherry)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独家供稿,请勿转载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4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