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昌期的围棋人生(四):发现林海峰 感慨英雄少年

2017年10月18日20:20 新浪体育
应昌期资料图

  1946-1963

  1946年初,应昌期被国民政府征调,赴沈阳接收沈阳银行。打点行装到达上海时,与在福建银行的上司严家淦不期而遇。严家淦年长应昌期十二岁,因为器重应昌期的才华而对他青眼有加。此时严家淦正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任职,为筹划接收、改组台湾银行物色人才。偶遇这位昔日手下的得力干将,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在严家淦的安排下,应昌期放弃北上,东渡台湾海峡转而接收台湾银行。

  这是改变了应昌期此后五十年命运的一个决定。

  1946年1月,应昌期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土地,四个月后举家来投,父母则是在1949年抵达台湾。在主管全台银行业务的台湾银行,应昌期从总行业务经理做起,最多时一人身兼副总经理、代总经理、国外部经理、营业部经理、业务部经理五职。全家住进台北重庆南路的台银高级宿舍,邻居就是严家淦。

  在台银任职期间,应昌期的重要功绩经后人总结,有如下三项:一是主持发行银行高管签字的定额本票以代替现金,缓解币制改革期间的经济动荡;二是倡议举办政策性及功能性贷款,扶助原棉、轮船行业,促进台湾纺织、航运业的发展;三是将汉字用英文字母拼音化,设计出一套“SYDX电报明码字汇”,大幅提高银行汇款速度。由于在银行业名气益大,应昌期甚至被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邀请,担任台大特约教授讲授银行实务课程,选课人数爆满。只是应昌期认为“会计有什么好教,就是借方贷方轧平就好”,觉得“误人子弟”,三年后遂作罢。

  随着生活逐渐安定,应昌期对围棋的热情重燃起来。1951年,应昌期加入“中央日报围棋赛”赛事评判委员会,这一由新闻单位创办的比赛向全台湾围棋爱好者开放,有超过二百人参赛,时年仅九岁的林海峰作为全场最小者而备受瞩目。看着眼前这个祖籍宁波的小棋童,三十四岁的应昌期是否想起了当年树下看围棋的自己?棋瘾难耐的他主动下场和林海峰对弈一局,深受“自古英雄出少年”之震撼。

  1952年,在酷爱围棋的空军司令周至柔主导下,因1937年日军侵华而解散的“中国围棋社”于台北复会,更名“中国围棋会”,发行《围棋》月刊。周至柔任会长的“中国围棋会”由教育名人陈雪屏、商界巨头林伯寿任副会长,“小诸葛”白崇禧任监察人,应昌期任负责具体事务的总干事,复会第一件大事就是邀请在日本升降十番棋中连战连捷的“昭和棋圣”吴清源访台。其时吴清源的母亲张舒文等家人都已在台湾定居,长兄吴涤生还当选“中国围棋会”理事,与浙江高手周传谔展开十番棋大战。吴清源婉拒了“中国围棋会”为他颁发的“棋圣”称号,只接受古已有之的“大国手”。按照安排,吴清源在台北中山堂与林海峰进行了一盘让六子棋,成为师徒缘分的起点。

  应昌期在台湾银行供职长达十八年,从未满而立的青年,到年近五旬的中年,可谓投入了最好的岁月。银行事务纷繁如巨,围棋乐趣偶尔得顾,天长日久,是否会有一丝倦怠?1963年,新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的军人黄杰调应昌期任台湾中小企业银行总经理,应昌期坚不从命,于是改任台湾银行顾问。说客给他建议,如果加入国民党,则可高就台湾银行总经理。觉得自己陷入政治漩涡的应昌期深感不快,萌生去意。他问夫人:“我如果不在台湾银行工作,可以吗?我们家有饭吃吗?”唐夫人答:“可以的。”

  辞职当天晚上,应昌期给自己写了十个字:“一怒定天下,千秋争是非。”这是徐悲鸿题写过的联语,也是应昌期离开台湾银行的心情。

标签: 围棋应昌期围棋人生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