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卡斯帕罗夫:智能机器不是人类的威胁

2017年04月17日18:05 新浪体育 微博
卡斯帕罗夫对阵IBM“深蓝”第六局

  (文章来源:量子位)

  1985年,22岁的棋手卡斯帕罗夫拿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再也没有人类能撼动他在国际象棋界的地位。

  1997年5月11日,卡斯帕罗夫对阵IBM“深蓝”第六局,决胜局。卡斯帕罗夫走了19步,双手掩面,俯首称臣,然后起身耸了耸肩,一脸无可奈何地离开了棋室。

  这一时刻,被媒体解读为“人类的挫败”,当时人们的恐慌,比近20年后李世乭向AlphaGo投子认输更甚。

  如今,这位已经退役的昔日“棋王”,首位被计算机击败的世界冠军,已经走出了阴影,在即将出版的新书《深度思考:人工智能的终点和人类创造力的起点》中,呼吁社会以乐观的心态去接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以下内容由《华尔街日报》节选自卡斯帕罗夫新书,量子位编译整理:

  当我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时,计算机刚刚达到了世界冠军的水平。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不幸。1997年5月11日与IBM“深蓝”的最后一盘比赛中,我认输了,从而成为了首个在传统比赛中被计算机击败的世界冠军。

  毫无疑问我并不喜欢失败,这一失败也令我感觉失落。然而,败给一台计算机并没有给我带来沉重打击。我并没有感觉到许多人认为的“人类的挫败”。《新闻周刊》当时将这场比赛称作“人脑的最后防线”。1997年的6盘比赛给数字时代的“人机对决”投下了阴影,这与蒸汽机钢铁时代,约翰·亨利与气钻机比赛的故事一样。

  不过,我和“深蓝”的遭遇战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经验。20年过去,在对这个领域有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坚信,我们必须停止将智能机器视为人类的对手。智能机器带来了变革,但并不是对人类的威胁,而是巨大的福利。这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机会,能拓展我们的能力,改善我们的生活。

  在计算机科学发展早期,许多知名人物都梦想开发机器去下国际象棋。艾伦·图灵(Alan Turing)于1953年发布了首个象棋软件。当时能运行这个软件的计算机还不存在,因此他在纸上运行自己的算法。这种“纸张机器”能下出非常漂亮的象棋对局。

  我们花了比预期中更长的时间,才让计算机有能力挑战最优秀的国际象棋选手。到80年代初,强大的硬件具备足够的性能去精通国际象棋,这被认为只是时间问题。当时的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不需要模仿人类思维,就能成为国际象棋大师。

  “深蓝”并不会像我一样思考,应该走哪一步棋,就像一台计算器在进行复杂的计算时并不需要纸和笔一样。我们用到的原材料很类似,包括记忆、评估和计算。象棋大师会根据经验来专注于最具相关性的因素,而机器会遍历双方所有可能的选择,并逐渐深入。

  在我成为国际象棋大师的20年时间里,即1985年至2005年,国际象棋计算机的水平从弱得可笑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冠军。获得第一手的体验令人非常震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无法不令人感到恐慌,甚至充满威胁。

  随着智能机器在一个又一个领域取得突破,今天许多人也有类似感觉。我比许多人都要更深刻地体会到计算机带来了的激烈竞争。然而,人类被自动化,或者说不可见的算法挑战、超越或取代的感受正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标准现象。

  基于痛苦的个人经历,我认为这是对待这类问题的错误看法,当我们需要更乐观时,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人类对抗机器”的故事从工业革命就已开始,当时农业和制造业中蒸汽机和机械自动化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60至70年代机器人革命的兴起,这样的故事又再次盛行。更精确、更智能的机器开始抢占制造业的工作岗位。信息革命随之而来,“杀死”了服务和支持行业的许多工作。

  目前,我们正看到故事的下一篇章,即机器正在“威胁”了解这些机器的人们。每天,我们都看到有新闻报道介绍,机器如何挑战律师、银行家、医生,以及其他白领人士。毫无疑问,情况确实如此,但这正是好消息。

  所有职业都将感受到压力。情况必定是这样,否则这就意味着人类已经停止进步。谈论技术抢走了人类的工作岗位就好像是抱怨抗生素令许多掘墓人丢掉了工作。从人类文明的起步之初,劳动任务就开始从人类向人造发明转移。这与多个世纪以来人类生活标准的提升,人权的改善密不可分。

  坐在空调房间里,一边通过口袋里的设备获取人类知识的结晶,一边哀叹我们不必再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这是多么大的一种奢侈!在全球许多地区,人们仍然需要整天用自己的双手劳动,同时缺乏干净的水源和现代化的医疗条件。实际上,他们正是由于技术的缺乏而被淘汰。

  历史不会后退,只会前进。我们无法选择技术进步将于何时停止,止于何处。工作岗位遭遇自动化威胁的人们担心,当前的技术发展将会让他们陷入贫困。然而,他们也需要依赖下一轮的技术进步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工作。

  我能够理解,要求数千万被淘汰的冗余工人“为信息时代重新接受培训”,或是“加入创业经济”,这件事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又有谁知道,新培训的技能在多长时间里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在当代社会里,哪一种职业可以称得上“对计算机免疫”?

  今天的许多工作在20到30年前还不存在。这样的趋势将会延续并加速。移动应用设计师、3D打印工程师、无人机操作员、社交媒体经理、基因顾问,这些都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出现的工作岗位。尽管专家级的人才总是很抢手,但更多智能机器正持续降低利用新技术的门槛。

  可以看到,目前小孩子几分钟就能学会使用iPad,而10年前使用PC去完成基本任务仍需要具备丰富知识,耗费大量时间。数字工具的进步意味着,工作被计算机取代的人们只需更少的时间就能获得培训。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将我们从日常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以更具效率、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去使用新技术。

  在机器取代人类劳动之后,我们可以更关注人类的本质,即内心。智能机器将继续推进这样的过程,承担人类认知活动中更多次要的部分,提升我们的精神能力,包括创造性、好奇心、美感,以及愉悦感等。与挥舞榔头,甚至下国际象棋相比,这些才是让人类与众不同的关键。

  注:卡斯帕罗夫目前是“人权基金会”主席,以及牛津马丁学院的高级访问学者。

标签: 卡斯帕罗夫深蓝人机大战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