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丰:揭秘“人机大战”背后的“饭碗”之争

2016年03月14日10:52    环球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严峻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就业形势

  谷歌机器人阿尔法围棋(AlphaGo)对战世界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九段的比赛,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在已进行的四场比赛中,AlphaGo三比一领先。不少媒体认为,这是人工智能历史上又一重要事件。英国《金融时报》引用一项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半数人工智能专家相信,人类水平的机器智能到2040年就可成为现实。这引起了人们的焦虑,机器人是否会像科幻电影那样最后会毁灭人类?这样哲学层面的思考可能有点远,很多人关注的一大现实问题是:人工智能促使机器人以及自动化能力越来越强,会不会越来越多地替代人类工作,导致大量的失业?

  对于这个问题国际上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乐观派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会使一些行业的人员失业,但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社会财富,又会在其他方面创造新的就业需求,总体上不但不会导致就业减少,相反还会促进就业。乐观派的这种判断是基于历史经验,比如当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那些手工纺纱工人失业,英国当时还出现过“路德工人”因为温妮纺纱机“抢走”他们工作,而打砸纺纱机的事件。但后来有更多的工厂建立,工人们又找到了新的工作。

  而另一派悲观的观点认为,这次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3D打印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几次工业革命不同,技术创新总体不是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而是使就业机会变少。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本世纪初在美国尚未出现的行业,现在只接纳了0.5%的就业人数,而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新生行业接纳的就业人数大约占总就业人数的8%和4.5%。因此,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会导致就业人数减少。

  那么,实际情况将会怎么样呢?2016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报告《未来工作—针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就业、技能和劳动力战略》。他们在2015年上半年,通过对来自15国家和地区,10个行业中当今世界最大的371家企业的1346位人力资源主管进行调查估计得出结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的发展到2020年将造成全球逾710万人失去原来工作,其中有200万人能够重新找到工作,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有500万人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而失业。500万是个庞大的数字,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看,平均到世界近200个国家,一个国家平均几万人的影响,对不少国家也不是特别可怕。所以,报告认为未来五年总体看就业前景波动不大。

  那么长期也将如此吗?同样是今年1月,美国花旗银行和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一项《工作2.0时代的技术》研究报告显示:未来10年或者20年,1.4亿知识工人将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失去原来的工作。而且这样的影响在不同国家间是不一样的,西方发达国家约50%的工作岗位估计面临风险。一些发展中国家将面临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有观点认为,尽管发展中国家可能比富裕国家更晚感受到自动化的全面冲击,但存在“高度风险”的工作岗位比例在7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

  那么,该怎样应对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对就业的冲击呢?缩短工作时间可行吗?笔者认为,未来将更多取决于怎样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来适应新工业革命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个国家都要认真思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该怎样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教给学生最不容易被自动化技术替代的创造性思维和不断自我提升素质的能力。企业则要通过更为灵活和合理的工作安排,让员工具有不同的技能,并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和环境。此外,个人则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不落后于时代。

  尤其是政府要积极主动研究各种技术对就业、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政策和法律工作,把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环球时报-环球网)

文章关键词:人工智能就业谷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