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棋道场-1】赵守洵:修行棋道 面对失控

2016年01月26日15:53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什么是棋道?什么是棋道?

   什么是棋道?

  围棋是一项高雅的运动,古时候,我们把琴棋书画并称为“四艺”。我们还习惯把某些人称为“棋士”,这是对围棋选手特有的称呼,其他棋类运动没有这样的叫法。“棋士”指的并不是职业棋手,也不是会下围棋的文化人,而是特指追求棋道的人。

  正确认识棋道很重要。在下棋时提起正念,会有助于我们更快乐地享受围棋,全方位地提升自我。对于棋道的理解,很多人认为是礼仪规范,还有人认为是追求优雅的棋形,不下俗手等等…这些认识都不准确。棋道分为两种不同境界:第一种是指在棋盘上,力争每一步都趋近于正解,追求尽善尽美的状态。日本的大棋士们基本都是这种追求,属于标准的“盘上棋道”;第二种是指通过下棋进行内观,感受情绪的变化,证悟无常。目标不在棋盘上,所以和棋力关系不大。围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禅修的对境,这是“人生棋道”。

吴清源大师吴清源大师

  “盘上棋道”和“人生棋道”虽然目标不同,但并不矛盾。比如吴清源大师,他的前半生主要是追求棋盘上的自我突破,在棋理方面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打遍天下无敌手。人生的后半阶段,他将围棋的思想与世界观结合,提出“六合”、“中道”的观点,自在圆满。盘上棋道一般是职业棋手,或以竞技为目标的高手们的追求。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样训练要求过于严苛,不宜实现。这里并不是反对探寻真理的态度,在自己能力范畴内有所追求,也是很好的。相比之下,我更推荐棋友们修行人生棋道。

  人生棋道的目标是提高,自我升华,通过下围棋学会管控我们的“心”,这是最上乘的享受。要放下过棋瘾的念头,否则我们将永远停留在消遣、娱乐的浅度乐趣中,无法提升。下棋的时间浪费过去,没有收获,非常可惜。确定目标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坚信自己拥有提高的空间和潜力。

著名的“耳赤”的一手著名的“耳赤”的一手

  多变的情绪

  接下来,我们要检视一下自己的“心”,看看对局时产生的情绪,学会内观。围棋是一项单纯的逻辑运动,看上去是理性的。但因为是人在下棋,人在做任何和自我有关的、有成败分别的事情时,一定会带有情绪。以下棋来说,情绪的根源是“我要赢”的念头。由于有“我”,有对“赢”的渴望,在对局时,我们的潜意识会制造出三种状态:可控、胶着、失控。也就是所谓的“分别心”。情绪会随着这三种状态流转、变化。

  举例说明:布局进入擅长的、或者事先有所准备的套路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安全感,升起一种自满的情绪。对方的招法如果在我们预料之中,或者对方下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糕,这时也会心情舒畅,会觉得很安全。这就是在可控状态下的情绪。有些时候情绪是很微妙的,很难察觉得到。请相信,它无时无刻都存在。

围棋TV的“超好用布局”是棋迷学习“套路”的优选围棋TV的“超好用布局”是棋迷学习“套路”的优选

  但安全感不是持续的,这时如果对手突然下出一步我们预料之外的强手,或者是一步我们潜意识里很讨厌的招法,情绪就会瞬间发生变化。安全感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焦虑(天呐,怎么办,他还可以这样…),懊恼(哎呀,这都没看见,早知道我就…)脾气大的有时还会生气(什么,居然敢这样…)。因为我们意识到,局面已经失控了。失控的状态如果持续下去,情绪又会发生变化。我们会接受现实,完全放松下来,奋起直追,有时也会放弃治疗。

  最有趣的是胶着的状态。比如我们正在激烈地对杀,变化很多,尚未尘埃落定。这时候的情绪会非常复杂,起伏最大。有侥幸的情绪(他要是按我的计划,呵呵呵…然后神游千里之外),有期待的情绪(他应该只能这样吧,期待ing…)有紧张的情绪(有没有我漏算的地方呢…)有怕的情绪(他要是这样我就危险了…)还有不安的情绪(要是能找个高手问问就好了)这些情绪来来去去,直到胶着的状态结束,进入到可控或失控的状态。

  当然,下棋的人自身也带有情绪。比如今天股市的涨跌,下棋前有没有跟太太请假,其他突发事件的干扰,或者,对手如果是个漂亮姑娘的话…自身的情绪会与盘上的情绪叠加,升起更多复杂的情绪。

从“石佛”李昌镐脸上很难看出其情绪的变化从“石佛”李昌镐脸上很难看出其情绪的变化

  错觉——控制欲

  观察情绪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像看一个顽皮的孩子,表演各种恶作剧。当我们开始察觉情绪时,会发现一个现象——情绪的强弱取决于你对胜利的渴望。参加过比赛的棋友应该有体会,在比赛进行到激烈的关头(胶着状态),很多选手手脚冰凉,有时手抖得连棋子都拿不起来。这时候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情绪起伏。就像我们知道的,这并不是一种良好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失控。情绪像一个乱臣贼子,逼迫我们的理性退位,他登基当上了主子。

  有些人提出“快乐围棋”的概念,认为从源头断除“我要赢”的念头,最行之有效。也许这的确是一个终极方案,但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我要赢”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棋盘上的共同语言,是保证我们正常交流的工具。如果对手根本不想赢你,而是在棋盘上搞图案创作,我们一定会非常沮丧。就像两个语言不通的人在一起聊天,永远答非所问,无法交流。要找到真正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从“我要赢”到产生“情绪”之间,还有一个隐藏的念头。跟随“我要赢”的念头,我们的潜意识里制造了一个错觉,这个错觉叫做“控制欲”。我们希望局面一直在自己掌控之中,希望棋局一直按我们的想法推进,直至终局。一切情绪都源于控制欲,他才是幕后黑手。准确地说,控制欲是所有负面情绪的发动机。

  害怕失控是一种本能。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要开往一个遥远的港口。控制欲会告诉我们直线航行距离最短,于是它设计出了一条距离最短的航线。事实是,由于有天气、暗礁、船员状态等等因素,我们不可能完全按设计好的路线到达目的地。这时候如果执着于事先设计好的航线图,很可能发生事故。聪明的船长会随时调整策略,根据具体情况找到当前最优的航行方案。因为经验告诉他,所有想要掌控的念头都是妄想。无常、失控才是世界的常态。

  如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吴清源大师的助理牛力力老师曾经谈起她和吴大师一起摆棋的经历,很有意思。牛老师说,无论摆出什么局面,吴大师从来不问是谁下的棋,也不关心棋局前后的进程,他永远专注于当下,在当下寻找答案。这是一种长期修炼后形成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试想一下,我们的对手其实也在渴望胜利,也在追求可控。这是一个必然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手会尽可能给我们制造麻烦,就像我们所做的一样。所以,追求可控本身就是一个错觉,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对手下的每一步都在我们的掌控之内,那我会问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下棋?自己和自己左右互搏不就好了?世界是动态的,无常的,不稳定的,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智慧和力量去掌控无穷的变化,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世界观。顺其自然,活在当下,是吴大师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不可不止”——苏轼“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不可不止”——苏轼

  迎接失控

  了解情绪的本质之后,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些简单的尝试。首先,在对局之前提醒自己“我要赢”,强化这个念头,并时刻关注内心的情绪。对局时保持对情绪的关注,发现情绪升起时,立刻捕捉到它。相信你捕捉到的一定是负面情绪,因为我们通常习惯将“可控”视为常态,而忽视它的存在。此时,无论捕捉到的是什么,立刻让它停下来。这点很重要,不然我们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无法继续深入。然后开始观想,是不是控制欲在干扰我们思考,制造情绪?不要跟随它,用开放的心态迎接失控。我们可以用赞叹的方式观想:他下得真好,又学了一招…嗯,下得不错嘛,不愧是我的对手…或者简单的放松下来,想想吴大师的方法,安住在当下寻找答案。慢慢地,我们会发现负面情绪越来越少了,此时我们更容易原谅自己,也更容易理解对手。我们的“心”打开了。

  不要忘记,失控是常态,所有一切试图掌控的心态,都是不正确的。学会面对失控,才是真正的赢家。通过这样简单的体验,我们会感受到纯然的快乐。以前下棋是当时过瘾,事后会觉得无聊,只是在打发时间而已。人生棋道的修行会驱逐这种空虚感,取而代之的是内心充盈的快乐,每局棋都值得回味,满满的收获。(未完待续)

  喆理评曰:

  曾听人谈到,在他所处的小圈子内,棋力越高反而越不懂为人处事之得失曲直。闻之叹息,此围棋之过耶?

  自古以来,对围棋就有两种批评,一曰玩物丧志,一曰诡诈争伪。泥于棋之巧技者,无异于自陷彀中,正应了这两种批评。

  此非围棋之过,乃人之过也。

  守洵此文,提出“两种棋道”,乃正名之说,极为精要!“人生棋道”之异于“玄谈”,因其指明了“内观”之实在路径。此为班固《弈旨》所言围棋“为仁由己”的深入展开。多少人不明此中真义,一段痴迷甚而入魔过后恍然叹曰“木野狐害我”,围棋岂不冤哉!

  守洵将他多年深思感悟而成的系列文章定名为“禅棋道场”,可见由弈入道之实心,亦可见昭明棋道之发愿。

  (转自喆理围棋)

文章关键词:围棋李喆赵守洵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