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菲舍尔》讽刺美国商业社会对国象的腐蚀

2015年10月20日11:00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寻找菲舍尔》海报《寻找菲舍尔》海报

  《寻找菲舍尔》(Searching for Bobby Fisher),它在199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提名。

  这部电影是根据一部传记改编的,原作者弗雷德(Fred Waitzkin)是一位国际象棋神童乔希(Joshua Waitzkin)的父亲,他以《寻找菲舍尔》为名出版了这部记录儿子的传记。好莱坞制片人相中了这一国际象棋题材的传奇故事,于1993年将它搬上了荧幕,从此变成了美国棋童们必看的一部经典电影。

  故事中的主人公乔希生于纽约,6岁时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发现了国际象棋的魅力,从此放学后经常去那里与各色各样的棋迷下地摊棋,被大家接受和喜爱。他爸爸弗雷德发现儿子对国象有兴趣,老想找儿子下。乔希很快发现爸爸水平太差,就一边玩玩具一边用下盲棋的方法跟爸爸下,可怜的爸爸坐在棋盘前苦思冥想,还是下不过他。弗雷德夫妇于是找到一个著名的国际象棋教练布鲁斯来教他,布鲁斯也看中了乔希良好的棋感和进攻能力。但是,布鲁斯要求非常严格,总想将他培养成棋坛巨星菲舍尔那样的类型,这让年幼的乔希不能适应。影片中讲述了乔希在学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斗争,最终他不仅处理好了自我喜好与严格训练之间的关系,而且找到了自己的赢棋方式。电影的高潮是1986年全美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乔希的最后一个对手是旗鼓相当的乔纳森,两人过去交手各胜一场,这次在10以下组的决赛中相遇。残局中,乔希提出和棋,被乔纳森拒绝,于是对局继续,结果乔希用巧妙的战术击败了对手,获得了全美10岁以下组的冠军。在现实中,最后一盘是和棋,因此乔希与那个对手并列冠军。电影嘛,自然更追求戏剧性。

  这部电影使乔希名声大噪,财源滚滚,却严重影响了他对国际象棋的专注。在该电影上映的前一年(1992年),他还获得了国际象棋大师的称号,但是从1999年起,他就再也不参加美国棋协的比赛了。这期间,他出了一本介绍国际象棋的书,并成了国际象棋的一个发言人。后来,他爱上了太极功夫,还赢得了全美和国际太极推手的冠军。连乔希的婚姻都沾上了娱乐圈的边,他的妻子是一个电视编剧作家Desiree Cifre。

  最近,那个电影里乔希的对手(真名为Jeff Sarwer)又成了新闻人物,因为真实的杰夫为了更多的奖金放弃国际象棋,成了一个职业扑克手。然而,到了36岁的今天,杰夫认为自己最爱的还是国际象棋,因此给自己定下了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的新目标。

  这个电影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美国棋童学棋的社会环境,而且也讽刺了美国商业社会对国际象棋的腐蚀作用。

  (国象联盟官微)

文章关键词:国际象棋菲舍尔传记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